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警察形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察形象的负面影响原因有多方面的,公安机关应改革机制、转变作风、提高素质。要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媒体与警察形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公”提出,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何谓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3.
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通过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实现警察公共关系与警民关系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传媒环境,促进警察与媒体良性互动;树立以人为本、公正执法的理念,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从提升警察形象的视角探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兵 《公安研究》2009,(11):62-65
提升警察形象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客观上影响警察形象,警察职能的泛化给警察形象带来危机,警察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警察的评价,警察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阻碍了警察良好形象的树立。公安机关应忠实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队伍素质,树立良好警察形象,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5.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警察形象提升是警察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警察职业道德决定警察形象,是警察形象的基础,警察形象是警察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警察职业道德与警察形象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只有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真正树立起警察的良好形象,才能从根本上端正警风。  相似文献   

6.
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网络形象是警察组织及其成员基于网络平台、置于网络空间带给网络公众的直观、具体、形象化的总的印象、看法或感受,是警察组织的特征与表现在网络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网络公众对警察组织及其成员的概括认识和主观评价。警察网络形象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上警民关系、有助于警察组织内部建设、有助于良好政府网络形象的形成。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由警察网络理念形象、警察网络行为形象和警察网络视觉形象建设等几部分构成。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7.
刘伟 《公安研究》2011,(5):79-8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客观研究、定位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自身职能,科学有序地开展好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于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发展,打造忠诚、为民、高效、和谐的警察队伍,提升警察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的概括认识与评价。良好的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存在一些丑化警察良好形象的现象。为了重塑警察良好形象,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公安机关应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少为人民服务理念、执法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法定职责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对应、执法缺乏规范性、人民对警察的监督权不能充分行使等是当前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建设的主要因素。以警察执法公信力的内涵为基点着力提升警察执法的公信力,一是要规范执法主体并提高执法主体的素质;二是要严格依法定程序执法,使警察执法真正做到公平和负责;三是要提高警察执法的透明度,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四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以增强人民对警察的信任感、依赖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四)密切警民关系,调动社会力量,补充警力 现代警察诞生至今170年,西方国家警察经过了专业化运动、现代化运动,最终在公众“要传统更夫,不要机器人”的强烈呼声下,走上了社区警务的改革之路。这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密切警民关系,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世界警务改革的趋势指向。 1.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良好的形象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基础,因此,首先要通过培训、经常化教育等措施使全体警员正确理解警察的社会角色、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警察形象对警务工作的重要影响等,使每一名警员从内心深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塑造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是警察组织自身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以及维护党的领导、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重视。针对社会转型期警察形象受到影响的现状,应从警察组织内外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增强自身能力素质、理顺警察组织体制、注重公安工作宣传、完善警察保障机制和建立社会联防机制等途径重塑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12.
赵明 《公安学刊》2005,(5):84-86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警察形象危机频发.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警察形象建设中有着双重的作用,而警察组织对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让媒体在警察形象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努力建立四个机制:自上而下的全国性警察形象危机处理机制,党政主导下的警察组织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警察与媒体的友好协作机制,整体策划、稳步推进的公安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13.
警察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特别部分 ,国家意志在警察文化的形成和变革中起主导作用。CIS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CIS一般称之为“品牌战略”、“形象战略”或“管理战略”。它由MI、BI和VI三个部分组成。MI是警察文化的理念部分 ;BI是警察文化的行为部分 ;VI是警察文化的视觉部分。在警察文化体系中 ,CIS属于管理战略范畴 ,它的约束力、影响力及其亲和性特别显著。规范与整合警察文化中的CIS ,对于提升警察文化价值 ,树立警察形象 ,推动警察队伍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1829年6月,英国罗伯特·皮尔组建制服警察以来,为了改善警民关系,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实行“使用最小强制力原则”.英国警察执勤,除规定佩枪的警种外,一般都不携带枪支,仅带一根约一英尺长、藏在特殊设计的警裤袋内的木质警棍.1833年5月13日,伦敦发生大暴动,警察仅凭手中的警棍成功地将这次暴动平息下去了,未造成人员伤亡.赢得了民众的好评,塑造了警察的形象.不佩枪警察执勤时如遇歹徒袭击,民众会挺身而出挡在警察前面.并大声喝令:“他们是我们的警察,请不要伤害他.”如执勤警察遭杀害,民众会自动地成群结队去参加葬礼,以表示敬意与哀思.“使用最小强制原则”的目标,是使警察执勤规范化,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在预防犯罪.对民众的态度必须有礼貌、热情,执法必须公平,强调以“软性的诉求” 来赢得民心,争取社会的同情.英国官方认为,警察的权威不是来自枪械、特权等有形的东西,而是来自法制、业务专长和警察的整体形象.所以,警察必须严格培训,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5.
警察组织通过加强与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合作,运用多种传播媒介促进警民间的双向沟通,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和改善警民关系,这早已为世界各国警界所认识和采用。但大众传媒对警察形象和警民关系已经或正在产生的某些消极影响,则很少为警界人士所关注。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控制:  相似文献   

16.
马永定 《公安研究》2008,(11):67-71
警察形象是一个警察组织生命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开展公安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因此,妥善处置警察形象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发警察形象危机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公安机关在处置警察形象危机时,应积极主动、因情施策,注重原则、灵活应对。为预防和妥善处置警察形象危机,各级公安机关还应建立健全处置警察形象危机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公安学刊》2008,(5):56-58
2003年。在全国公安宣传处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在积极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但作为指导公安工作的新理念,目前。不少公安机关在实践中还存有误区。为此,公安机关应借鉴他山之石,树立和谐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和全员公关意识;创新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爱民实践活动,展现亲民形象;提升警察执法素质。确保执法规范化、民主化,着力构建和谐的警察公共关系;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公安内部文化建设;组建专职机构,健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8.
警察形象是社会印象的一个分支,是公众对警察物质、警察精神、警察行为和警察制度的总体看法。通过SWOT方法对重塑警察形象的内在优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警察形象建设,保障公安机关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职业风险高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且具有不可避免性.[1]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影响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阻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导致公众对警察执法的不信任和不支持,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阻挠执法、消极抵制、袭警等严重威胁警察执法安全的行为,使得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唯有从加强执法规范的角度出发,以健全法律法规、强调规范执法,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提高警察自身防范能力和完善武器装备配备为切入点,提高警察执法安全防控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维护警察执法权威,确保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相似文献   

20.
警察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警察整体形象和执法权威,影响社会治安管理效果。提高警察职业素养是警察队伍建设的核心。警察体能训练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警察体能训练能促进警务技能的灵活运用,更好地掌握警察职业知识和技能;警察体能训练是提高警察职业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