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悦 《传承》2011,(26):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悦 《传承》2011,(10):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宇 《理论月刊》2012,(6):24-26
在跨学科思维的框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品牌战略开发理论相结合就会产生关于理论品牌建设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品牌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又具有表象性、差异化、关联性、情感性等品牌自身的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牌价值与品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品牌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契合体现为存在形式契合、存在方式契合、实践取向契合、传播规律契合、价值体系契合、社会目标契合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玲  ;曾竞松 《人民论坛》2010,(10):214-21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在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探索凸显出紧迫性。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动化、通俗化,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性化等,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博 《人民论坛》2010,(7):60-61
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大众化,要保证持续的动力,关键是要形成大众化的有效常态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全党全军共同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军队发展大局出发,总结新经验,促进新发展,升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分两种:硬性的(静态的)和软性的(动态的)制度。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软性的(动态的)制度。它分为七种主要形式:大学习制度、大批判制度、整风制度、典型示范制度、庆典宣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主旋律制度。这些制度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蒙——解释"范式下完成的设计。如今,在"大众——人本"范式下必然面临矛盾与困扰,故有改进和完善的必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可通过完善现有制度、探索新的方法、创设新的制度三个步骤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冯皓 《人民论坛》2012,(3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紧密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践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具体施行中,要坚持思想与事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创新性文化环境,提高创新主体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主要有理论教育、宣传普及、制度规约、政策路径、心理影响、传媒渗透、实践认知、典型引领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通俗化、科学化、学理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罗金彪 《前沿》2014,(21):58-59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马克思主义是对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及人类的精神世界科学的阐述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传递和发展政治文化,培养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促进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寻科学有效的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面临两方面的紧迫问题:一方面是进一步有效地大众化问题,目的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改善这门课在大学教育中的教学效果问题,目的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功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需要从各方面发掘有效的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正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所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1.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说服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说服力的队伍和探寻科学的说服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转化为大众化的现实途径。只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并遵循一定的说服程序和规律,才能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刘序明 《桂海论丛》2010,26(5):21-24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总结苏联共产党失败经验得出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大众化有其固有的内涵、对象、内容与方式。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思想的大众化,要以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和农民为重点,要与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起来,要面向解决重大现实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也在农村。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把党的理论交给广大农民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占领广大农村,武装农民群众,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也在农村。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把党的理论交给广大农民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占领广大农村,武装农民群众,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王彦 《前沿》2014,(3):63-6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起点、过程与归宿三环节,也有“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两阶段。与其三环节相适应,其路径相应地有起点(基础)原则、过程(模式)原则与归宿(生存)原则,以及起点的人力保障机制、过程的管理优化机制与归宿的实践产出机制。与其两阶段相适应的,其路径相应地有文教感染和利益渗透的内化方式,以及实践引导和主体自致的外化方式。  相似文献   

17.
蒋盛云 《理论月刊》2010,(10):18-20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紧紧围绕和实现三大基本任务展开,即由认知到共同思想基础,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由共同思想基础到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由价值追求到实践运用,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三大基本任务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理论层次和心理发展过程。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这三大基本任务在时空上是相互交叉、在内容上却是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张梦珂 《传承》2014,(4):96-97
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构建科学的传播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培育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同时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9.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源于三重价值诉求:群众需求、生活需求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这三重价值诉求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这就是理论掌握群众,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下的生活追求,创造和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实际上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把握它与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