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学武  李锐 《前沿》2004,(7):69-70
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之日起 ,就一直存在着效率价值取向和规范价值取向的争议与互动。研究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互动与流变 ,对于深化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认识、促进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行政范式的变迁,公共行政的价值导向发生变化。公共行政应该坚持哪些价值以及如何坚持这些价值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公共行政价值的划分不能简单采取公平—效率二分法,而应该从更为广义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市场价值和公共价值。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实践来看,两类价值不会自动走向融合,需要公共价值管理这一新的行政范式予以调解和引导,从而最终实现公共行政价值的强效整合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效率、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效率与公平两个概念的界定出发,认为效率和公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对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并影响决策层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将这两种价值取向内在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公共性的关系问题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议题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公共行政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寻求效率与公共性之间平衡的历史.在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效率与公共性研究取向之间都存在着紧张关系,并在研究路径上表现为管理主义与价值主义的对立与冲突.新公共管理在处理效率与公共性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限度.只有超越管理主义与价值主义的抽象对立,效率与公共性的关系问题研究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郑煜 《新东方》2005,(1):45-47
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绩效预算制度。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弗雷德里克森(H.G.Friderickson)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政府公共部门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政府公共部门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6)
作为新公共行政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主张一种更加具有公共精神的公共行政理论。效率和政治回应性是行政价值的两端,过多重视效率会带来回应性的缺失。与政治回应性同一端的公共行政价值注重公共行政的公正与社会公平,强调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管理。解读《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可发现弗雷德里克森如何重塑公共行政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宇 《求索》2011,(6):64-66
公共行政的价值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它决定公共行政活动中的范式选择和行为模式。在以关注民生为执政核心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必须进行相应的转换:公平优先于效率的确认;公共利益对集体利益的超越;多元参与对政府单中心的弥补;民主参与对行政权威的提升;代际公平对资源利用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变迁经历了从“效率至上”到“公平主导”,再到“3E”和质量取向,现正走向效率、公平与责任并重的阶段,体现了从重视工具理性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互相融合的趋势。处于“双重变迁”阶段的中国,公共行政价值面临着多种形态并存、多重选择困境以及碎片化等特征。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确立,应在分析适用条件和范围的基础上,对西方公共行政价值进行选择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捷  郝志敏 《前沿》2010,(23):170-174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经历了在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以坚持传统公共行政"效率中心主义"到以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的"新泰勒主义",我国应该把国外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体系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政府管理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超越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两者的价值交替,建设中国特色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效率的新旧范式虽然都属于效率导向的公共行政模式,但两者在理论基础、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效率实现手段等方面存在根本区别。为提高中国公共行政效率,我们需要积极吸收公共行政效率的新旧范式的合理营养,针对中国公共行政效率低下的特殊成因,做好观念转变、机构改革、加强行政监督和信息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传统公共行政以经济、效率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财富的日趋集中而愈来愈暴露出其弱点。新公共行政学所提倡的社会公平价值观引入伦理学内容,在经济、效率、公平三者间找到平衡点,弥补了传统公共行政学价值体系的缺陷,为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后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提供了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行政学方法论视角下,行政伦理制度化是涉及公共行政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两大领域的一种公共行政学方法,它包括行政制度创新方法、行政伦理管理方法和行政研究方法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这一角度开展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对于创新政府行政制度供给模式、提高政府伦理管理能力、探索伦理行政和法治行政相结合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潘瑶 《传承》2008,(18):108-109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公安工作改革中,应构建政治、管理和法律的公安工作多元价值取向。忠诚是政治价值取向的标准,效率是行政价值取向的标准,公平、公正是法律价值取向的标准。公安机关围绕这三元价值标准开展工作,从而为公安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行可鉴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夯实方法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和充实知识框架等方面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宪政主义范式也招致不少学者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宪政主义的价值理念违背了公共行政学成立的初衷;宪政主义的规范取向,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宪政主义内部价值之间存在着悖论;宪政主义过于强调一元路径,忽视了公共行政的本质。未来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迈向成熟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行政哲学、价值理念、方法论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实现合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陆金梅 《传承》2013,(3):128-130
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反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信仰和依托。整个公共行政学的演变都是在一定的公共行政价值的指引下,不断的发展起来的。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所选择的公共行政价值是不同的。分析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历史,梳理出公共行政学中从效率到民主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女性缺席的现实,美国女性主义公共行政研究中出现了三种研究取向,分别是经验论、立场论和后现代主义。这是一场公共行政领域的性别启蒙运动、为公共行政学提供新的知识生产方式,也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种知识变革。与此同时,该理论在研究方法、理论逻辑和实践方面存在局限性,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女性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的女性参政理论和学界研究立足于中国的女性主义的公共行政问题提供了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的工业化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运行原理、实现机制和具体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变革的动因,而且对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信息化与行政变革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府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以人为中心、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公共行政价值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公共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分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战略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研究领域的新兴途径,理应超越效率与公共性的抽象对立,以创造公共价值为终极目标,效率仅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基于这一价值取向的选择,以及综合借鉴国外公共战略管理分析模式的合理因素,尝试构建我国公共战略管理的V-PS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