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新加坡友好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和平台。本文探讨中国与新加坡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潜力,合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拓展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深化双边安全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产业合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基础、优势和问题,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点,应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提高双方合作的实效和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跨国产业链,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的跨国经济园区是产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区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10月分别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构建更加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愿景。本文认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尽快形成共同发展理念,增进政治互信,构建面向未来的发展愿景,制定发展议程,实施联合行动方案,促进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印度对中国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看法以及对中美在亚太地区角逐进行分析,提出中印共同进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互利互信,将会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7.
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丰富和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本文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剖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范力 《东南亚纵横》2014,(10):20-23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和深化中国与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开放合作意义重大。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中马两国领导人为其提出的"打造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带动两国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定位,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园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新加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研究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使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潜力在不断增长;中国与新加坡的进口贸易潜力大于出口潜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东盟、南亚经济增长一直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江苏省与东盟、南亚等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优势,因此,江苏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善于利用各种合作基金,大力扶持海外园区建设,提高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投资促进贸易,加强文教与旅游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任佳 《东南亚纵横》2014,(10):24-26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有直接联系。20多年来,GMS国家已经在多个合作机制中取得了进展。本文就推动GMS合作升级,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世界大国汇聚亚洲是看中了亚洲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其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作为亚洲"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外交战略重心应着眼于和立足于亚洲地区。不同之处是美国"重返亚洲"或"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以军事为主轴,而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外交政策则是以突出"经略周边"为重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经略周边"的外交与战略谋划及全面对外开放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经过黄金十年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沿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连通了东盟、南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形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亚、印度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则是中国与东盟陆地直接接壤而且海上有港口对接的唯一省份,是大西南的出海口,也是周边省区与东盟联系最便捷的通道,陆海相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比中国其他省份更独特的位置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蕴含着和谐海洋秩序观,实践和谐海洋秩序观对于中国和东盟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盟海洋秩序观相同、发展战略契合、合作机制众多以及为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较强,这为双方共建地区和谐海洋秩序提供了可能。中国和东盟可以通过海上发展战略的对接,实现该地区的合作共赢,建立基于合作而非武力之上的和平秩序;利用现有的多边和双边机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扩大共同认知,真正将一种合作观念及行为规范植入本地区;搭建高级别、综合性的海洋安全和管理合作机制,探讨和推进和谐海洋秩序的建设;努力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海上自由与海上安全、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人类正义与国家正义四对关系,追求海洋利用的公平公正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