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西佗陷阱     
《天津支部生活》2012,(3):19-19
越公开,漏洞越多;越解释,越被抹黑。铁道部和红十字会似乎都曾陷入过这样的怪圈。西方政治学有一个经典理论认为,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2,(8):11-11
塔西佗陷阱 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它可能是极端情况,但对政府部门却是善意的提醒。权威的积累宛若“抽丝”,坍塌则可能如“山倒”,真正的危机不是已落陷阱或已然覆舟,而是朝这个方向滑动却没能被及时阻止。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8):51-60
古罗马历史学家、政治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其大意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延伸至国家执政层面,意思就是一旦执政者失去公信力,那么无论他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是好是坏,公众都不会买账。而丧失了公众认可和支持的政策,即使再好也无法得到有效施行,整个执政体系就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这就是所谓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4.
不要说假话     
不要说假话董其升要讲真话而不说假话,这本来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常理。但由于时下社会风气有些不正,有时假话比真话反而吃香。有的人私心杂念严重,有这样那样的个人目的,看领导眼色行事;少数领导喜欢报喜不报忧,实际上不仅不反对而且纵容说假话,致使说假话歪风不仅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有陷入"塔西佗陷阱"的趋势,政府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公众都会认为其是在说假话和做坏事,也就是对政府行为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迫在眉睫,而政府诚信问题又属行政伦理范畴,即政府诚信是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追求,而本文就是从行政伦理的视角来探析我国当前的政府诚信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悦假活不说真话是官场的一个痼疾,一直都没有真正得到纠正。当然,有时高涨一些,有时低潮一些。 有人指责说,说假话不说真话是一个品德问题。也确实。说假话不说真话不能说不与品德有关,囚为一个品德至纯至正的人是不会说假话而只会说真话的。但这样的人有过吗?然连被颂为圣人的人都承认自己有过“违心”之语呢!  相似文献   

7.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12,(4):57-60
真与假折射对党是否忠诚2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说,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中,看一个干部是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要看其干事创业,是真抓实干,还是弄虚作假?问题矛盾面前,是说真话出实招,还是说假话躲着走?社会临督之下,是言行一致还是言行不一"?真与假"之间,折射出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8.
“童叟无欺”,是人们公认的南德。讲的是在商品交换中,商家哪怕是对智低的儿童和智退的老者,也决不欺骗,自觉做到货真、价实、量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近来笔者对“童失无欺”这个词又读出一些新意。虽说当前说假话、说大话。说掺水分的话的大有人在,国人对此深恶痛绝。但平心而论,讲真话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有人说,至少有两种人不讲假话。一是“没有什么好怕”的离退休老人,二是“不知什么叫怕”的儿童。他们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相一致,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童失无欺”了。如果身为领导,都能重视童久之言,也不失为…  相似文献   

9.
正月     
假话有美丑善恶之分。丑的恶的假话无中生有、恶意中伤、制造混乱,只有少数坏人恶人才会说。善的美的假话想必人人都会说,比如亲朋身患癌瘤,我们会这样安慰他:这只是一个囊肿,手术后很快就会痊愈的;再如,面对孤儿的询问,我们常常这样回答:你的爸爸妈妈出远门了,他们不久就会回来……这类假话不会有人责怪,因为它发自于善良仁爱之心,给人以温暖和慰藉。  相似文献   

10.
鬼祸     
被一些阴谋家奉为人生宝训的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在鬼的世界里好像也很受崇奉。究竟是人学鬼还是鬼学人?我未考证。但是人们常将假话叫做鬼话,大有指鬼为罪恶之源的意思,想其自有来历,那么,我们就看一下鬼是怎样说假话而谋"大事"的。《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载有大量鬼话,不过多是鬼爱、鬼怨,说不上是谋大事。倒是《伯牙琴》中有一篇《楚佞克》,说是一个鬼诳语欺人,竟然差不多快要统治了楚国,算得干了一件大亨,可资借鉴。原文不长,照抄如后:楚佞鬼。有鬼降于楚曰:"天帝命我治若土,余良威福而人"。众愕然,共…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韶华的《说假话年代》,以个人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故事,分析和研究了“说假话”现象的表现、背景、原因等,发人深思,值得一读。现摘发“书后的思索”一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干部不讲真话是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岁末之际《,半月谈》记者对河北某“小康县”的县、乡、村三级书记进行了采访,亲耳听到了真话假话两个工作版本。从这些人的讲述中,我们听得出说假话的熟稔和训练有素,这让我们高度警惕;也听得出说假话的无奈和言不由衷,这让我们陷入深思。为什么要说假话,或许,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种举措,根治说假话之风.应该说,此项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承认,如今说假话之风仍未绝迹,不客气地说,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甚至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大林 《唯实》2001,(3):72
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个当代中国大野心家的座右铭,曾引发过全民批判。始料不及的是,尽管这种有着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的声势,但批判的力量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彻底胜过假话的生命力,假话在某些领域甚至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春风得意。 在经济生活中,每一桩诈骗案都是以假话揭开序幕,每一起伪劣商品的兜售都必以假话作引诱。在政治领域,居心不良者凭借冠冕堂皇的假话发迹于官场,假话播下了一切不良与腐败的种子,假话衍生出一串串假政绩假典型假先进假模范;每一个惊天大案中,枉法者无一不将假话用作瞒天过海的利器,每一个腐败分…  相似文献   

15.
说“假话”之风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宰相叫邹忌,是个美男子。他听说城北的徐公也是一个美男子,就问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他与徐公谁美?妻子、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徐公来到他家里,他私下进行比较,自惭貌不如徐公,为什么那几个人都说了假话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邹忌恍然大悟,说假话的后面隐藏和盘算着各自别有用心的“小九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求于我也。”其实,假话或被当作敲门砖,或当作护身符,或当作离间器,源远流长。所以有人推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卑劣信条,假话一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种举措,根治说假话之风.应该说,此项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承认,如今说假话之风仍未绝迹,不客气地说,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甚至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杨寿堪 《新视野》2006,3(3):74-75
说真话不说假话,诚实守信而非尔虞我诈,本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每个社会倡导的基本道德准则。然而一些特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习惯却营造了说假话的风气。文章分析了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不利于人们说真话的思想渊源,特别剖析了明哲保身、媚俗奉迎、拜金主义等几种典型的假话习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路线,给神州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政治春天,国家的政治民主生活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今后只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才能从制度上杜绝假话产生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湛广兵 《当代党员》2007,(12):52-53
我是重庆市某偏远乡的一位乡长,是个心直口快、一嘴巴不说假话的人。我想给你们反映基层干部对待读书的实情,倾诉乡镇干部对读书的一些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5):8-8
我们不仅要有联系群众的愿望和责任,更要有联系群众的本领。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跟老百姓交朋友,在与群众的沟通中,说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话,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事,这也是了解乡情、了解民情的过程,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群众中的过程。要想群众不跟你说假话、说虚话,跟你说实话、说真话,  相似文献   

20.
黄东成 《唯实》2007,(5):96-96
有句古训:直言犯忌。我们中国人有个通病,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即便明知是假话谀词,只要听了飘飘然受用,就爱听。直言则不会拣好听的说,说长,也道短,而且主要是道短。认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就是《老子》所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