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正琨 《理论导报》2011,(6):22-23,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理论上不断成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跨越理论是相对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而谈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规律理论,也论述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马克思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邱海平 《前线》2017,(2):10-15
面对来自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表现出了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和胆识,至少在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恐怕是第一次。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特色理论”这一概念曾经比较广泛地被使用过,后来又沉寂了。但在目前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对“特色理论”进行重新认识。新特色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认识和解决事物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矛盾,以特色来促进事物更好更快地发展”。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和现存于理论及社会实践中的很多难题,并指导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8)
"意识形态"是一个被广泛运用而错综复杂的概念,容易滋生歧义,在马克思那里尤其如此。马克思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真正创立者,他从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用实践批判原则替换了理论批判原则,这使得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备了实践取向,从这一取向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能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其理论渊源,也有其实践基础。前者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思想先导和理论基础作用;后者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实践检验与推动作用。文章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等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抽象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后形成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自由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中既具有终极目标性质,又是贯穿始终的价值追求。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精神的自由,集中体现于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每个人个性的张扬和能力获得充分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主要由于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及其理解和认识中的误差,导致20世纪社会主义陷于自由"困境"。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实践在重视自由的同时必须注意遵循自由发展规律,努力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在形态学视野下,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共同理想,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和价值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四种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形态是理论、制度和价值形态的基础,理论形态是实践、制度和价值形态的反映、论证和指引,制度形态是其实践、理论和价值形态的固化和保障,价值形态是其实践、理论和制度形态的精神之魂和精神动力,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统一成为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9.
胡莹 《求实》2010,(11)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资本原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构建经济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包含着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阻碍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潜在危机。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中,发展经济不能离开资本原则。但是,资本原则的滥用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原则仍然是经济领域的第一原则,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资为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有必要实现资本原则的"人本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探索的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的.填补了马克思设想所留下的空白。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思潮是一把"双刃剑",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其进行有效引领,以发挥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向作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引领民族主义思潮,要坚持科学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引领民族主义思潮的前提,及时性原则是引领民族主义思潮的基础,针对性原则是引领民族主义思潮的关键,系统性原则是引领民族主义思潮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源,探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根基是毛泽东建国后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进而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途径,也是一种发展中国的道路,因而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实践的层次上延续它的合理性,是需要时间给予解答和验证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地加以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价值度量和理论渊源方面也有不同的认识."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怕牺牲而建立了新中国,经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创新才最终形成的。历史值得铭记,经验需要我们总结继承,在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前我们该如何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王瑜 《求实》2013,(1):75-7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首先要明确其理论坐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首先要明确其原则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智慧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考量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借鉴对象是他国的制度样板。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是对人类实践模式创新意义的概括和总结。面向21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仍然是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求生存,快速发展是面向世界,竞争综合国力优势的“领导权”。但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不仅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9.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经常受到质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只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而并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的结论.如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处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就无从说明.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于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则既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统一起来,又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中开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它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搞清楚这条道路的开辟与新时期新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的关系,才能加深认识这条道路的伟大意义,增强始终不渝地走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