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通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对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成果;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毛泽东、邓中夏、萧楚女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报刊编撰群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力量。深入探究中共早期报刊所作贡献,对于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向世界各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传播内容,以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为主要目的,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播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具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特性,拥有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3.
4.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得出的清醒认识和重要结论.自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 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际,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路向、路标、路径三个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向"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标"问题;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理论,在指导具有不同社会实际的各国实践时,需要民族化、本土化,在中国,就是中国化;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社会现实所激发的理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基于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二,是文化上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实现文化交融。前一个命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后一个命题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个命题要双向互动,良性互动,实现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从未停止,迄今取得的思想理论成果斐然。在新时代建设中国梦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想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国化,实现新的创新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应包括现实性和超越性双重维度。这两种属性的形成,既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生成所需的历史境遇决定的,又是其在中国传播所遇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理论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属性还体现在其内涵的价值维度和道德意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者和受众是传播系统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传播者和受众既是相对的,又是确定的。一般地讲,传播者和受众是难以分清的,传播者来自于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但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条件下,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则是确定的、稳定的。从目前情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者包括六级,受众包括五种,并且六级传播者之间、五种受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和谐"、"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等科学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实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离不开传统文化与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秀的、积极的内容和成果,又有糟粕。因此,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保留优秀的的部分,去除糟粕,而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结合的有效性,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丰富和拓宽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弘扬这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5.
孙靖  陈科亚 《工会博览》2009,(10):76-7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运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植根本民族文化的方法和结合现实国情的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范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作为体系重要实体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的范畴既是深化认识的抓手,更是理论体系构建特别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深入科学地研究范畴,在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基础上,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范畴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范畴源与流、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同时,必须着重以前提论、选择论、体系结构论和道路实践论为逻辑依据、分析视角和基本框架,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体系,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和不同成果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顾悦 《工会博览》2009,(12):15-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不仅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的重点所在,更是在当今社会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所应坚持贯彻的指针。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四个建设更是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结合当前实际,将浅略阐述笔者对学习这一命题的指导意义的一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角度,可以将新中国60年划分为近10年、20多年、30年三个时期,其特征分别为:完成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在新的历史时期,散发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行梳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党的政策、方针,认清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党以来十年革命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所作出的一个哲学总结,它正确地反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思想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