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东亚地区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压力与国内政治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为实行以亚洲为中心的新外交政策,日本民主党鸠山内阁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并在各种国际场合大力推动这一设想的实施.鸠山提出要以"和解与合作"的精神来构建东亚共同体,有利于改善日本与邻国的关系;他提出的以欧盟方式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也给人以新的想象与思考空间.尽管鸠山内阁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受到东亚多国的质疑,但这一构想符合亚洲一体化进程的大趋势,也是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本地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东亚各国之间加强交流、增强互信、缩小差距、扩大共识,不仅将有益于巩固东亚地区已有的各种合作机制,而且也将有利于加快东亚合作的进程.以最终实现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者必须有自己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我们现在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的中国学术,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应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而奋斗,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因为  相似文献   

3.
东亚共同体建设应该充分吸收东盟的经验,但是,东亚不同于东盟,东亚更多样,差别更大,共同体的建设要比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更艰难,需要的时间更长,在模式上也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因此,东亚共同体只能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在发展中探寻共同体的道路与模式,也许东亚共同体不是建立在一个像欧洲那样的统一的区域组织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个地区价值,形成一种由多个合作框架支持的地区合作体系,这个体系的根本功能是保证东亚地区的稳定、安全与发展.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可以把东亚合作的重心放在深化各个领域的功能性合作上,在重点选择、参与成员、框架机制上采取更开放、更灵活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陈吉庆 《世纪桥》2012,(7):24-25
本文在阐述地区一体化内涵、东亚区域合作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东亚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的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在华夏大地,这个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党的早期组织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科学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为党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有重要的影响。尽管这个人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事业和思想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他的精神永远被中国人民所敬仰。他就是李大钊。  相似文献   

6.
韦弦 《学习月刊》2009,(21):47-47
在出席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时,日本新任首相鸠山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首次公开提出东亚共同体设想。此后,有关东亚共同体的议论逐步升温。但在笔者看来,鸠山虽然提出了东亚共同体设想.但对其内涵、范围以及实现途径等众多问题还是比较模糊的。  相似文献   

7.
鸠山由纪夫就任首相以后,建设“东亚共同体”构想再次被日本政府作为重要的经济外交方针提出。建设“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是日本为了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伴随其经济实力的增长而逐步形成的。体现了日本试图主导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图。在实践中,建设“东亚共同体”的构想面临来自日本自身东亚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国家间复杂的矛盾竞争以及东亚各国同质化的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精神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亦是21世纪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源头和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足以涵盖和代表毛泽东精神的全部内涵,应该将毛泽东精神从毛泽东思想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贵州是昨天贵州的继续,新时期贵州精神是不同时代的贵州精神现象在21世纪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薛新力 《探索》2002,(2):131-132
从重庆文化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来总体把握其文化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刚勇坚毅、重义守信、团结协作、开放求新。红岩精神是重庆文化优秀精神的积淀和升华,是20世纪重庆文化精神的集中、全面、典型的体现,对推进21世纪重庆文化建设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