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斯《谏逐客书》,以往大都认为发生于秦王政十年 ,即公元前 2 37年。事实上 ,它是由水工郑国于秦王政元年来秦修渠引起的。不久 ,当韩的修渠以疲秦之计被发觉后 ,引发了秦王政的逐客。被逐的李斯愤而上书 ,时在秦王政三年 ,即公元前 2 44年  相似文献   

2.
“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恐怕历来都是野心家不二的信条。在这方面.见诸史册,且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载的赵高所为:“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  相似文献   

3.
汤忠赞 《中国司法》2003,(11):36-36
路,《离骚》上称:“回朕东以复兮,及行迷之未远。”指的是道路。 路,还可指为道理,即理路。《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路,亦可比喻权位。《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路,泛指大。《史记·武帝本纪》:“路,大也。”《管子·四时》:“国家乃路。”  相似文献   

4.
一、岳麓书院秦简0552号与秦傅籍之年 岳麓书院秦简0552号记云:“爽初书年十三,尽廿六年年廿三岁。”陈伟先生已做了很好的解释,指出:爽十三岁“初书年”就当在十六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十六年之事曰:“初令男子书年。”简文正好与之吻合。云梦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记今上、即秦始皇十六年之事云:“自占年。”整理者在注释中已经指出这是秦始皇十六年“初令男子书年”的反映。相形之下,岳麓书院这条简文的价值在于:第一,简文“初书年”与《秦始皇本纪》所载在表述上更相一致;第二,爽十三岁即已书年,可见当时初书年的命令是针对所有男性的,包括未成年人在内。  相似文献   

5.
赣榆初县考     
关于赣榆的初县,自《宋书州邵志》以降,均云汉代始置,今查《汉书地理志》所载,确有赣榆之名,乃琅邪郡属县。然《汉志》明言琅邪郡为秦代所置,则其所属五十一县是否均为汉县,就大有可疑之处。1979年秦始皇陵西侧发现的秦刑徒墓中出土了一批瓦片,其中有两件分别刻有“赣揄得”和“赣揄炬”字样。众所周知,秦刑徒  相似文献   

6.
叔孙通以制定了朝见帝王的礼仪而大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成为西汉开国初期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汉书》还专门给他立了一篇传记。其实,他的崭露头角开始于秦朝。早在秦始皇时期,他便以博士的头衔为秦王朝效力了。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坑的就是这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当时坑的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而叔孙通居然能幸免于难。真不知他用什么手段讨好了秦始皇。  相似文献   

7.
合纵联盟身挂六国相印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精于游说之术。尽管苏秦对游说一举充满了自信,满有把握,但初始时却困难重重,四处碰壁。苏秦想见周天子,可是,周天子的近臣都瞧不起他,周天子更是拒不接见。他只得改变主意,到秦国去求见秦惠文王。苏秦看出,天下最强之国莫过于秦,秦国吞并其他各国是早晚的事。能够得到秦王重用,乃一生之大幸。于是,他便向秦王献计如何兼并六国。秦惠文王说:“您的主意好是好。可是,好比鸟的羽毛尚未丰满,不可能展翅高飞;我国的政治尚未走上正轨,谈不上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的御用工具罗思鼎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连续抛出了《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等许多黑文,公然对抗毛主席的指示,篡改秦汉之际的历史。他们胡说什么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封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刘邦、吕后,中经文帝、景帝,到刘  相似文献   

9.
《资治通鉴本末》卷一"豪杰亡秦"一节中,记载了秦始皇废谥法的故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铳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相似文献   

10.
芈月是谁? 老爸是楚威王,丈夫是秦惠文王,情人是义渠王,儿子是秦昭王,玄孙是秦始皇,弟弟是秦国四任国相魏冉,义弟是战国杀神白起,初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莫逆之交是名嘴张仪,启蒙老师是屈原…… 这你都知道?好吧,你是地道的追剧族!  相似文献   

11.
赵高是秦始皇宫中主管皇帝出行车舆和官员随行事宜的首领,称中车府令。他精通狱法,很得秦始皇赏识。除任中车府令外,还“兼行符玺令事”,掌管皇帝的玉玺印章。秦始皇死后,他串通、胁迫李斯,发假诏书迫使秦始皇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在其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秦始皇"奋六世之余列,挥长策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缔造了秦王朝的辉煌。但重刑伤民,"刑罚积而民怨背",人民终因不堪忍受暴政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昔日强盛的秦王朝顷刻间灰飞烟灭。从这一历史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法家思想本身也存在着不可掩饰的弊端。本文从正反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 刘海年同志在《论秦始皇的法律思想》一文中指出: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从李悝到吴起、商鞅,再到韩非、李斯,他们都主张以法律治理国家和实行君主专制,然而,“恰恰是在‘法治’和‘专制’这两个问题上,他们的思想常常发生矛盾”。刘文着重分析了这一对矛盾在法家学说主要实践者秦始皇身上的充分表现。本文赞同刘文所提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步其路子,通过对集法家学说大成者——韩非思想的分析,企求对这一观点有所补充和扩展。一、韩非的“法治”统一于“专制”众所周知,韩非是一个极端的君主专制主义者。韩非所处的时代,刚刚由奴隶制过  相似文献   

14.
《秦律》久巳失传,保存在古典文献中的只是东鳞西爪。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士的秦简约一千一百多支,其中有秦代法律文书六百多支,秦始皇二十年《南郡守腾文书》十四支、《为吏之道》等几种杂抄五十支、秦昭王元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大事记》五十三支。以及《日书》等占卜一类书笈。除后一种未发表外,前四种释文已由云梦秦简整理小组刊布于《文物》一九七六年第六、七、八期上。①这批出土的秦简,极为珍贵,对于研究文献失征的秦代法律、刑狱及社会制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汤忠赞 《中国律师》2003,(10):77-78
路,《离骚》上称:“回朕东以复兮,及行迷之未远。”指的是道路;路,还可指为道理,即理路,《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路,亦可比喻权位。《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路,泛指大。《史记·武帝本纪》:“路,大也。”《管子·四时》:“国家乃路。”路;时间的浓缩,空间的延伸;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有了生物就有了路。真所谓蛇有蛇路,鳝有鳝路,蚁有蚁路。原始的路是生物存在的象征。人类的路除有物种存在的意义外,随着历史的变迁显得五彩缤纷,反映人生的各个层面。有政治仕途的失意与得意,有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一、《国语》的书名对于《国语》书名的涵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为《国语》。”按他们的理解,将《国语》的“语”字解释为言语的意思,即因为是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君臣的谈话言语,所以被命名为《国语》。但从《国语》本书中提及“语”的情形来看,这样的解释似还不够确切,现略加闸述如下,以就正于专家。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毕生心血的结晶。这一点,前人早已指出。《隋书·经籍志二》:“至汉武帝时,始置太史公,命司马谈为之,以掌其职。……谈乃据《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旧唐书·经籍志上》:“昔马谈作《史记》,班彪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晁公武  相似文献   

18.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备的封建法制。笔者认为,法官责任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作如下初步的探讨。一、秦朝法官责任制的形成秦朝法官责任制是在继承夏商周法律的基础上,随着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根据古籍记载,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惩治官吏的官刑。《史记·夏本纪》中的“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  相似文献   

19.
贾谊《新书·过秦》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文,司马迁曾全部采入《史记》。作者以“过秦”名篇,目的在于批评秦统治政策的错误,以为汉家统治的借鉴,这在下篇的结尾说得非常明白:  相似文献   

20.
秦王朝建立后到西汉中期,地主阶级正处在上升时期。儒法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法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儒家代表了奴隶主复辟势力。这一时期儒法斗争的焦点:是坚持封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还是倒退回去搞奴隶制的分封制;是坚持统一,还是搞分裂,这是关系到国家制度和政权性质的根本问题,是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法家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李斯、汉高祖、吕后、贾谊、晁错、汉武帝、桑弘羊等,儒家小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