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华是浙江市场经济先发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大大推进了浙中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金华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十大趋势:趋势之一:经营理念正在加快转变,从重视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人才和资本经营并举。经过改革开放26年来的锤炼,浙中金华的民营经济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不仅重视产品经营,而且开始更加重视人才和资本经营。不少民营企业在产品…  相似文献   

2.
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经济万人大会,浙商集结再出发。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依靠民营经济先发优势,跻身成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都市型城市。我市民营经济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同步成长,是推动和完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赵洪祝 《政策瞭望》2011,(12):12-1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创业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30多年间,浙江由一个陆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浙江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从民营经济起步的。民营经济为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4.
马力宏 《今日浙江》2013,(23):30-30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浙江活跃的市场,而浙江市场的活跃又得益于浙江各级政府努力营造的市场环境。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各级政府对民营经济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给予了民营经济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所能给予的特殊扶植和支持。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造就了浙江市场经济在全国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未被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依靠民营经济活力、市场大市优势、块状经济特点取得发展的浙中大地金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去年8月,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金华调研时强调指出:“建设浙中城市群,不仅是金华的大事,也是优化全省城市空间布局的大事。省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浙中城市群建设,使浙中城市群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于是,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了统筹浙江全局发展的一个重要部署。现在,省“十一五”规划思路明确提出了环杭州湾、温台、金衢丽三大产业带“三带”,杭、甬、温、浙中城市群四大城市经…  相似文献   

6.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生力军,成为扩大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浙江由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的主体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就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  相似文献   

7.
每月聚集     
浙江企业关注西部开发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开发西部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今年国家将把总投资的70%投向西部地区,对78个建设项目的投入超过300亿元。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浙江企业界,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目前,企业家们聚会畅谈,认为浙江通过先发优势,集聚了人才、资金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条  相似文献   

8.
《中国统一战线》2014,(1):25-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浙江作为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基层公民意识觉醒较早,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既是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组基本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2002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了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占62.2%;税收收入占60.5%;从业人员占88.2%。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  相似文献   

10.
一、湖北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省的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到2000年底,全省的民营经济队伍已发展到320多万人,年产值营业额达到260 0多亿元,“九五”期间累计纳税120多亿元,共帮扶近50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民营经济 总的发展趋势是思想障碍越来越少,经济实力越来越强,队伍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地位作用 日趋明显,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知识经济不断改善,产业结构逐步合理。预计“十五”期间 ,民营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要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巨大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荣共生。目前,浙江不仅民营经济一枝独秀,挺立潮头,国有经济的各项指标也居全国前茅。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更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改革促发展,使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发展之年,在10月底之前,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框架目标将如期完成,浙江的国有经济正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过去的“拾遗补缺”身份发展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活跃市场的“兴奋剂”、扩大就业的“蓄水池”,民营经济成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制约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地方政府行为已成为关键性变量,政府规划、组织和协调水平甚至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规范和优化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猛。据统计,2013年全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足足撑起大“半壁江山”。梳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回顾中国“法治经济”发展史、“市场经济”成长史。本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回顾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展望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若有人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如何从一个资源小省跃升为经济大省,如何从基本温饱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如何连续30多年成为全围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最好的答案就是——发展民营经济。30多年来,全省上下通过坚持不懈创业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根本改变了浙江经济的面貌,也根本改变了浙江人民的生活,铸就了多少代浙江人都孜孜以求的“民富省强”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1,(7):F0002-F0002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处于北部湾和西部黄金地带的广西,民营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6.
若有人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如何从一个资源小省跃升为经济大省,如何从基本温饱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如何连续30多年成为全围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最好的答案就是——发展民营经济。30多年来,全省上下通过坚持不懈创业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根本改变了浙江经济的面貌,也根本改变了浙江人民的生活,铸就了多少代浙江人都孜孜以求的“民富省强”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17.
陈巍 《今日浙江》2012,(3):18-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州凭借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创造了以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  相似文献   

18.
陈正兴 《今日浙江》2006,(19):10-1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并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肯定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对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民营经济最活跃最繁荣的省份,究竟还要不要发展国有经济,究竟能不能进一步搞好浙江的国有经济。浙江国有企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快速发展的事实,可以作出最清晰的回答。一、浙江国企发展成就显著回顾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江苏民营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然而与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江苏民营经济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品牌企业少、新经济业态不突出等发展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号角,江苏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为当前最鲜明的发展导向。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江苏民营经济作为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邵东县作为湖南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县委、县政府坚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经济格局,建立了“以开发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