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丽艳 《学习月刊》2014,(18):28-29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是近几年备受争议和关注的社会问题。正是因为"择校热"的出现,使得本应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却成为高收费的义务教育。"择校热"的出现,不仅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折射,也是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重大障碍。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的收费问题,中央政府分别在1995年、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三年颁布相关政策,明令禁止择校。而在最新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并且明确表示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择校现象在全国各地学校公开但不合法地存在着,择校费也少则成千,多辄上万地不断攀升,学生望校兴叹,家长怨声栽道。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蔓延全国各地的“择校热”仍在持续升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教育各方面却苦无良策。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1,(11):64-64
《工人日报》日前刊登徐迅雷的文章说,近日,据一份调查显示,北京“小升初”的择校费,每个孩子的家长平均得准备8.7万元。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俨然已从“潜规则”变成“明制度”。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3,(9):63-63
《中国青年报》日前刊登文章说,择校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顽疾”。据教育部网站信息,浙江省“各地均衡配置生源,按学生居住地就近入学,大部分县基本实现了‘零择校’。”  相似文献   

5.
当前,理论上的私有化主张有各种各样,其主要为:一是,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说:“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普遍化,是狂想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说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二是,有的文章提出把国有财产分给“每个选民”,说:“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是组成任何形式的财产权利的基础。”据此,文章主张“将财产权利还原为个人权利”,“‘细分’公有权”,“每个选民都拥有一份排他性的财产权利”。有的文章提出“公民产权本位论”,认为公民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发生的“择校”现象难以扭转。不仅在中学、小学,甚至某些地方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家长“安营扎寨”、连续几天排队等号的场景。然而,记者在汨罗市调查采访时.却看到了另外一种状况,经过20多年的探索,这里已经形成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与学校之间比较均衡地发展的教育环境.基本上消除了“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7.
“择校”是困扰很多中国家长的难题。在以“重视基础教育公平性”而著称的邻国日本,其实也有“择校”的问题,但却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争议,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尹卫国 《奋斗》2006,(7):13-13
读报得知,北方某省教育厅日前正式宣布,从今年秋季开始取消高中自费生,实现“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同时对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校、校中校、“一校两制”等进行整顿清理规范.所有挂靠在公办学校名下的民办学校一律脱钩,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的经费和人事管理,有独立的校园、校舍和设施,独立招生,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独立颁发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9.
熊飞 《学习月刊》2010,(20):36-37
丹江口市被列为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以来,丹江口市教育局以构建“教育发展协作区”为抓手.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努力缩小办学条件的差距;以推行电脑平行分班为抓手,解决中小学生择校问题.使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宋畦  张凯 《党课》2012,(22):27-30
目前“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择校”被评为“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择校的烦恼不仅困扰着疲于奔波的家长,更给社会稳定埋下了诸多隐患。关注择校,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做法,或许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王应华 《党建文汇》2002,(18):15-15
当今世界上,抨击美国政府的声音天天都能听到,因为美国政府经常干一些让世人不满意的事情。可这样的抨击声发自英国并不多见.因为英国一向自诩与美国有“特殊关系”,即使对美国的所作所为不甚满意,也总是耐着性子,尽量不公开批评,免得坏了两国“特殊关系”的大局。然而.最近一些日子.英国舆论乃至英国的高级官员似乎有些按撩不住.从伦敦频频发出对美国的抱怨和抨击。英国对美国公开表示不满的事有好几件:  相似文献   

12.
民情     
就近入学“新政”能否助幕础教育“痛改前非” 近些年,“择校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试图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贾文红 《唯实》2007,(11):54-56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存在着客观差异,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等原因,致使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择校现象,而且在近年来愈演愈烈。"择校热"是把教育资源商品化的一种体现,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布的不平衡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教育吉尼系数的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4.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小升初的择校客观上刺激了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幽默是金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针对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党的纪律也要放宽,也应‘松绑’”、“多栽花.少栽刺”的错误思想观点,陈云同志义正词严地进行了抨击。  相似文献   

16.
肖剑 《廉政瞭望》2012,(13):66-67
论文抄袭.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都被认为是不道德、不名誉的羞耻之事。抄袭者如身在学界就将“一蹶不振”.不仅学术头衔被褫,学术成果也会被否;如身在政界,那就不仅会掀起轩然大波,遭致举国严厉的抨击,最终只得辞职下台。  相似文献   

17.
继火车票实名、买菜刀实名为代表的“实名制时代”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摇号时代”。上学择校要摇号、买车上牌也要摇号、购买保障房要摇号……日前,东莞一小学规定,学生在校午休午餐需摇号,摇中的150名学生可留宿学校用餐和休息。校方回应,此举是因学生扩招,而资源有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好文章     
龚益鸣 《学习月刊》2012,(21):53-54
“中国好声音”热闹了一个夏天.终于沉寂下去了。随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开.一种新的呼唤又在酝酿,那就是“中国好文章”。因为诺奖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示范.它会激发人们对文字魔力的追寻.因为我们的好文章太少了,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8,(5):58-59
近年来,城管暴虐执法现象屡见不鲜,舆论对其抨击是此起彼伏。1月7日,天门市水利局职工魏文华在竞陵镇湾坝村手机拍摄城管执法人员与村民发生激烈冲突时,被城管人员打死。消息传出后,全国为之震惊。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城管执法”,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对此,1月20日.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会议发表声明指出,“粗暴执法、粗暴管理”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种企业、组织和个人,以市场为导向.做活“特”、“优”、“强”、“大”四字文章.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