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平选 《工会博览》2009,(3):119-120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中,人是主导的,能动的因素。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可以转化为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害相关者”理论原是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一种学说,20世纪末被西方社会民主党人发展为一种政治理念。“利害相关者”道路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制定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护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形成维护社会平等、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利益分享机制;依据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断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作为城市基本细胞的社区的和谐,激发社区的活力和张力,进而促进城市和谐和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方国家党政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国家,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党政关系理论都反映了"国家植根社会,民众掌控政府"的现代政治逻辑,但在实践模式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中西方国家党政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明了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长期领导是中国党政关系的根本优势,西方政党的狭隘代表性是其党政关系的致命缺陷;又能从中国党政关系发展尚不成熟的现实出发,通过汲取西方国家的党政关系历经长期发展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近30年来日趋兴盛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与功能。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政府及其功能的合法性源于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政府功能的释放以社会的进步、和谐为目标。和谐社会构建中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功能表现在保护、引导、教育、示范、协调、惩诫诸方面,这为在不同视域下解构政府职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代政府问责制的兴起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公共行政跳出传统政府政治职能藩篱、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扩充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社会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建构和民主行政的期待,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问责的浪潮,显著提升了西方国家的政府行政效率。分析西方国家政府问责制兴起的理论背景及其理念和经验,对我国政府问责制的建立与完善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系统中,政治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和谐社会的建构,既取决于政治系统社会公共权力的推动,也有赖于政治科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模式。建构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合理的社会结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欧盟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着力点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国家基于资本主义萌生以来激烈的社会冲突现象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凭借其工业化的先发优势,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逐步实现了缓和社会矛盾,为保障和谐稳定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欧盟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机制和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新兴国家中政治最清廉稳定、经济最繁荣进步、社会最和谐安定的国家。”①这幅美丽图景是人民行动党贯彻和谐社会理念,实施和谐执政方略的成功之作。一个只有640平方公里面积,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袖珍”小国能在国家成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举世瞩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的政治理性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为校正放任自由资本主义的偏差,而又不陷入另一个中央管理经济极端的机制。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中国政府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开展的政治理性。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民间自发行动、自治、自助和要求自我实现的政治诉求不断增加,民间社会的政治理性也在不断增多。政治理性是驱动社会工作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央把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联系起来提高到党的最高政治议程,学界对社会管理的理解由过去被动的社会稳定维护转为主动的社会有效运转机制的建构。围绕社会有效运转机制的构建,西方国家在屡遭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之后,不断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制度调整,产生了福利国家理论、"第三条道路"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多中心治理与政策网络治理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相似的社会主题和不同的国情条件,对这些理论进行历史话语分析,厘清其理论表现、社会背景和政策后果的基础,对于我们立足现实,有效借鉴西方的理论成果,理性建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工会博览》2006,(21):1-1
秋华,秋实,金秋是个好时节。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传出佳音。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这是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谐是美,和谐是诗,和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希冀。“构建和谐社会”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追求和谐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为重新阐释西方政治经济体中福利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市场"二元论中作为市场经济补偿机制的福利国家,多样性理论认为,福利制度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整个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其他制度互补的生成性特征。因此,观察福利国家的原因和发展应当从关系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切入,分析制度之间的互动原因和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欧洲福利国家改革的动态,指出福利国家的改革驱动力和发展形式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劳资关系还日益影响一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劳工标准本质上是一种在劳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中催生社会正义与和谐的社会机制。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必须充分接受和尊重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从“入世”过渡到“达标”。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与非西方文明中的世界主义思想既有共同价值内涵,也有其各自鲜明特性。在哲学基础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原子物质、自然法和个体理性角度出发来论证世界主义中的个体价值,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宗教哲学、主观感知与自我体验的角度来追溯其哲学基础与思想源头。在理想社会秩序设想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从正义和权利视角来论述应然的人类社会秩序,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更多地是从维系宗教情感、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类社会秩序。在关于未来理想社会模式及超国家共同体设想方面,西方世界主义思想具有更多的政治理想色彩,非西方世界主义思想更多地体现了自身的宗教社会性与本土性的特征。世界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主张推动着政治学理论及其实践向更加文明的方向转变:从不同文明冲突到人类共同价值的营造;从不同文明的相互包容和尊重到和谐文明秩序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从国家间权力政治和权力博弈到世界主义权利政治与合作;从道德哲学理想到现实制度实践;从民族国家到世界主义国家;从民族国家公民到世界公民;从超国家共同体设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大同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从分析西方殖民主义之后非西方国家国家能力低下的原因入手,提出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需要具备强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三个基本要素。在福山看来,政治发展顺序非常重要,在进入现代化转型之后,应首先建立强势政府而非民主制度,在尚未建立有效统治能力之前就推行民主化的政府无一例外会遭受失败,在此之后才能有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与政治经济制度衰变和社会矛盾凸显相伴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众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执政当局宣传和社会现实之间出现认知失调;将困难遭遇"错误归因"于移民问题等外部性因素,排外情绪滋长;蔓延的失衡心理和群际威胁感引发社会冲突和攻击行为;西方自信加速消解导致"自尊滑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众社会心理的不断嬗变发展,影响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其强大的反作用机制将逐渐产生作用,为制度变革提供心理动力和精神准备,亦为我们分析判断发达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