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雨 《今日广西》2008,(23):16-16
如今,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是他们就业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经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应聘职位具体要求的工作经验,这一点无数人已有体会;二是指求职应聘的经验。这一点,许多人似乎体会得并不那么深。由于求职经验的欠缺,许多大学生的求职思路和求职方法十分狭窄和单一。大致说来,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会实力求职法和关系求职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择业、主动适应社会、成长成才,都是非常必…  相似文献   

3.
一忌好高骛远。“人贵有自知之明”。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评价自己的才能是求职应聘的大忌。时下有些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素质、能力等就业实力的评价过高,孤芳自赏,自我感觉良好,而与用人单位对他们的整体素质的评价不能吻合。这样一来,就使得他们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居高临下,这山看着那山高,过分看重经济收入高、工作环境(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大企业、政府机关的那些工作岗位,鄙视和不愿意去中小城市或者乡镇企业,以至于高不成低不就。由于求职的期望值太高,人为地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加大了求职的难度,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求职处处碰壁,自己都…  相似文献   

4.
从建国到上世纪末出生的人口可以划分为三代人.尽管他们的人生经历大不相同,但就业方式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求职凭关系,就业靠父母”,形成60年特有之怪现状——职业世袭.职业世袭不仅导致权力腐败,而且会引发社会不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约束和规范权力,限制既得利益者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某高校今年即将毕业的专科女生,面临求职就业问题,我产生了无限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建议和帮助。情况是这样的:我来自农村,为了我能读完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些年来我的父母吃尽了苦头,但是今天我仍然让他们为我的工作而操心。在和我同班的很多同学中,他们都因为家里有关系而早已确定好了工作单位。并不是我的能力不如他们,在与他们一起到用人学校试讲时我留给老师们的印象比他们都好。可是他们凭家庭关系“成功”了,而我只能在背地里惋惜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至今仍然在求职…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风暴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而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那么,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该怎么求职?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7.
黄少洪 《传承》2009,(8):122-123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及上岗成为新职业者的过程中,依法享有不容侵犯的就业权益.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求职过程中的权利观念,以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事件]《浙江日报》报道: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零工资”就业。在浙江义乌人才市场,求职心切而考虑接受短期“零工资”就业方式的大学生正在增加,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劳动合同法》与你息息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11月下旬开始,新一轮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到来了。近几年,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初涉职场时遇到了“不平等待遇”,诸如单位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工资过低、长期试用不签合同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还存在无法可依的窘境。《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今年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不会更有主动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9)
大学生就业是就业问题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意识能动作用、实践、内外因理论来探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能够对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求职择业、就业难是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客观因素,党和政府正不断努力改善、克服和纠正,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某些主观因素仍未引起大学生们的足够重视.近几年的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获得求职择业与就业的成功,有两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尹皓 《就业与保障》2006,(11):13-13
报载,为指导大学生求职,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专门启动“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活动,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到大型招聘会上设摊“义诊”,接受大学生的求职政策咨询;或深入高校现场办公,向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此举很受欢迎,被大学生誉为“职场医生”。(见2月25日《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协商论坛》2013,(6):63
近日,有调查显示,超过两成受访大学生求职时动用过"关系"。而在山西太原,一个诈骗团伙4年来以帮忙找工作为名,骗得500个大学生近9000万元,原因也是迷信求职要"走后门托关系"。找关系求职成为集体"潜意识",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就业之难。的确,这个夏天,近700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却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15.
日前南京等地的劳动力市场推出了职业指导师,他们为求职者提供包托就业形势分析、求职观念更新、人才测评、职业定位、薪酬设计、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协调、培训知识、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处理个人求职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求职者开发自己的潜能,制定具体的就业计划,随时给予帮助,真到其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9,(4):96-97
6月10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是我国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布的首部就业蓝皮书。报告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等作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本刊摘录相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眼下,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求职也越来越困难。个别用人单位抓住毕业生急需就业的心理,在试用期这一特殊阶段上耍花招,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此提醒求职大学生一定要弄清试用期的“门道”,在求职时多加注意,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8.
马琼 《人民论坛》2012,(5):110-111
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2011届毕业生就业观与就业行为、就业结果的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报酬观、职业环境、用人单位类型对大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求职次数与就业机会的获得,求职目标是否清晰与就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因此,应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明确职业目标和合理职业报酬观,以及正确职业苦乐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不良心态和误区透视及其调适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 ,由于社会和个体等原因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良心态 ,陷入就业误区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调适就业心理 ,克服和避免不良心态的干扰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帮助大学生择好业、就好业是高校每个就业指导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竞争的残酷。那么,现在抬头看看就业形势的严峻,笔者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大学生们就业时的“惨烈”竞争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大学生们是受到社会百般宠爱的天之骄子,怎么会落到现在这样求职无门的境况?是社会不喜欢大学生了?还是学校没把学生教好?抑或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