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翁黎光是翁泽生的长子,1927年9月出生于白色恐怖环境下的上海。后来,翁黎光与母亲谢志坚一起回到台北,探望被关押在台北监狱里翁泽生。他们会面之后,按照翁泽生的嘱托,小黎光被送回老家同安,学习祖国文化。之后,小黎光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尝尽生活的困苦和抗战烽火的颠沛流离。1946年,他考入厦门大学。受父亲革命斗争精神的影响,他在厦大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义无返顾地走上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这一期的《革命人物》编辑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专辑”。在这一期里: 有陈云、廖承志、林丽韫三位中央领导同志写的《关于追认翁泽生同志为烈士的建议》和翁泽生烈士的儿子,福建省委对台办主任林江同志《回忆我的  相似文献   

3.
金沙是我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早年投身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参加“左联”、“反帝大同盟”,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铁流》《儿童文艺》和《少年世界》等活动。上海沦陷后,金沙等一大批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抱负奔赴延安,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任抗大文学组组长,创作过《破草鞋》和《救国公粮》等宣传抗日救国的剧本。  相似文献   

4.
翁泽生(又名翁振华、翁定川、翁国生、李国梁、陈祥麟、张青春、张平凡、龚聪贤等),台籍,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台共”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九三三年三月,翁泽生在上海被捕,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秘书长。翁泽生被捕后,囚禁在台湾的六年中,始终“英勇斗争,坚贞不屈。”①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光荣牺牲于台北。  相似文献   

5.
我们三人看过翁泽生(翁廷川)的材料,建议中央组织部审查并追认翁泽生同志为烈士。理由如下: (一)翁泽生同志的一生是共产党员战斗的一生。翁泽生同志在加入党之前,就在台湾组织抗日运动,被日本帝国主义当局通缉。他到上海后,参加上海大学学习,并在那时入党。在第一次大革命中,北伐军进入福建前后,翁泽生同志在漳州、厦门地区参加建立党的组织的工作,一九二七年初当过闽南特委的委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江西上饶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制度的意见》,并从籍贯在本县农村的县直机关科级干部中选聘了225人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意见》要求每位联络员必须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回籍贯所在乡、村、组,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1959年上海革命历上博物馆筹备处征集到一张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部分师生的合影照片。这帧照片的说明很简单,拍摄的具体时间也不清楚,仅仅知道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是抗战时期一所培养革命青年的进步学校。以后这帧照片就一直保存在文物库房内,尚待作进一步考证。199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为了”举办《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49)史料展览》,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工作人员对这帧照片作了进一步考证,查阅了有关史料,了解到上海队会科学讲习所是在1938年2月由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通过文化界救亡协会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不仅是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也是中共厦门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建人。 罗明是在厦门集美学校走上革命道路的,并为厦门地区马列主义的传播、地方党团组织的创立和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4年秋,罗明在共产党员蓝裕业的启发教育下,在集美学校联络罗扬才、李觉民、刘端生、邱泮林、陈乃昌、罗良厚等志向相同的同学,在学校秘密建立和发展国民党左派组织“福建青年协进社”,创办了厦门地区乃至闽西南地区第一份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星火周报》,致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在厦门地区造就了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和进步的社团组织,为厦门地区共青团和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
厦门:一九八五年完成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厦门党组织的建立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等七个专题,召开了“5·25厦门破狱”学术讨论会,出版了《厦门地下火集》(第一集)、厦门《党史通讯》两期、《厦门英烈》(上  相似文献   

10.
号称远东第一大监狱的提篮桥监狱在上海解放前夕还关押着50名“政治犯”(革命同志),内有中共上海市地下党“工委”委员王中一、中共中央南方局联络员华德芳、上海保险公司的地下党员陆自诚、申新九厂罢工活动指挥者杨光明、原中共镇海县委书记虞天右,还有利群书报案”中涉及到的农工民主党党员许士林、王友君等。中共监狱地下党组织为了营救他们设想过多种营救方案,如准备在敌人企图枪毙“政治犯”时,由地下党占领警车和囚车,把车辆开到青浦县游击区去;或采取劫狱和越狱的方法。这些方案上报到中共上海市委,经张承宗、张棋和警委…  相似文献   

11.
1920年8月17日,维经斯基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写信,其开头说:“我在这里逗留期间的工作成果是: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局,由5人组成(4名中国革命者和我).下设3个部。即出版部、宣传报道部和组织部)”①最后部分说:“《中国社会主义报》出版者李同志是我们上海革命局成员.他收到了沃兹涅先斯基从莫斯科发来的电报,要求给莫斯科邮寄他们出版的各期报纸。今天我们就把现有各期寄出。”②这段话还有另一种译法:“沃兹涅先斯基从莫斯科寄来了李同志的《中国社会主义报》,李是我们上海革命委员会的成员。”  相似文献   

12.
翁泽生烈士,又名翁振华、翁定川、陈祥麟等,台北市人。一九二五年入党,是闽南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共闽南特委委员,也是当年台共主要创建者之一。他于三十年代初在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秘书长,一九三九年在台北牺牲。本文是翁泽生烈士的儿子林江同志口述的一份材料,由肖彪、许伟平整理,原载《闽南革命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龙溪地区的党史工作者正着手准备编写《翁泽生烈士传》,恳请知道翁泽生烈士生平和斗争事迹的同志,给予支持,及时提供有关的资料。资料请寄中共龙溪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者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马克恩主义开始在福建传播。集美学校位于通商口岸之一的厦门,荟集着闽南、闽西以及广东等地的进步青年,是福建新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之一。一些进步刊物《新青年》、《晨报副刊》、《湘江评论》、《响导》第,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2008年11月3-4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举办了“《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美、德等七国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视野中的《宣言》研究、关于“两个不可避免”思想的再认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自由人的联合体”等主题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曾经在上海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党的创建时期,张太雷在上海主要负责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创始人之间的联络和协调工作,批判反马列主义的资产阶级谬论。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辛斯基赴华,了解中国国内,特别是上海的情况,并做好共产国际和中共创建人之间的联系工作。当时,张太雷任他的助手和英文翻译,并参加上海和北京的活动。维辛斯基到上海后,访问了《新青年》、《星期评论》等杂志和社团的负责人,和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及其他各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10,(4):41-41
1928年4月15日,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沪金神父路(今称瑞金路)一家照相馆的楼上宣告成立,彭荣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并指导这一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外珍藏着从张静茂家中征集到的一本建党时期的重要革命文献《马克思纪念册》。《马克思纪念册》的捐献人张静茂是原收藏人张静泉的弟弟。据张静茂介绍:张静泉(又名人亚),浙江镇海人,金银业工人出身,1913年入凤祥银楼做学徒,1922年9月16日组织金银业工人俱乐部。领导1922年10月上海金铜业工人的罢工斗争。1923年在闸北商务印书馆工人合作社服务。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五卅”惨案时回上海参加斗争。1927年主持《平民日报》发行所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张静泉被捕,出狱后即离开上海。1932年往来于徐州、开…  相似文献   

18.
孙中华 《党史纵横》2012,(10):56-59
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对报刊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了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他还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进步刊物《苏区工人》,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姚燕 《学习导报》2011,(7):57-57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相似文献   

20.
来信照登     
《党史资料与研究》编辑部: 最近,拜读了《党史资料与研究》第三期登载的肖彪等同志写的《台共先烈翁泽生》一文,很受教育。因该文有一段涉及到广东党史,故我专门查阅了一下我馆收藏的革命历史档案、查到了一份定川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写的致中共中央的报告(下简称《报告》)汇报了两广省委常委被破坏和他脱险的经过。经与肖彪等同志的文章对照,发现有两处与这《报告》的记载有出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