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之害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位厨师爱占小便宜,给人办宴席,总是顺手牵羊——揩点油,捞点东西才舒服。一次在家中操刀切肉,见左右无人就把一块肉收入怀中,这个“习惯”动作正好给他老婆看见了。揩油,笑骂道“你怎么在家里也揩油”。 笑话归笑话,现实中也是有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2.
谢狱 《瞭望》1988,(22)
晚清之际,对慈禧太后有点私恩的吴棠,从知府一路超?,才几年功夫,就升任四川总督。此人??无能,在任时一切公事委诸僚属,自己则每天开筵演戏,顿顿山珍海味、鱼翅鸡鸭。这样豪吃,终于使他长了一身肥肉,四川老百性给他一个绰号:“一品肉” 这绰号大约有两义:一、清代总督官阶为正一品或从一品,长在一品大员身上的肥肉,自然是“一品肉”;二,吴棠吃了数不清的名  相似文献   

3.
我叫“集体”。我的名气、荣誉曾令人羡慕不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们要有“集体观念”,“热爱集体”;不少人赞美我,曰“集体精神”;还有人把我推上权力之颠,曰“集体领导”。然而,这只是我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我的痛苦、悲哀,一般人是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长期以来我的待遇和别人总是不同,甚至有天地之别。如吃,在自家吃,量入为出;在朋友家吃,斯斯文文;在我这吃,那就茅台杜康,山珍海味,蝎子乳猪,应有尽有,而且吃得心安理得,奋不顾身。再比如个人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人们关怀备至,大都享受独生子女般的待遇;若是我的,则被视为破砖烂瓦,随便放,到处扔,磕磕碰碰,在所不惜。再如当今最时髦、最神通、最至高无上的钱,花自己的,一个个精打细算,有时为一二分钱也反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红六军团三十一团所属部队的午饭做好了。这是一大锅野菜。团长岳林盛走到饭锅前,说了声“我来尝一尝”,便用勺子舀了几片野菜放到嘴里嚼了起来。这情景被站在一旁的红军女战士、岳林盛的妹妹见到了,便有些责怪地问道:“哥,为什么每次做好了饭都是你先吃呢?”岳林盛并没有急于回答妹妹的问题,而是给妹妹讲起了“侍膳”的故事。“封建社会专门设有伺候皇上吃饭的侍膳官。为了保证皇上的生命安全,每顿饭前,侍膳官都要先用银筷、银勺对汤、菜试毒,然后再尝一尝,确信无毒后才给皇上吃。”说到这里,岳…  相似文献   

5.
冀汸 《瞭望》1989,(19)
一、人和鱼的矛盾? 还是人和人的矛盾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佳肴,所不同者,一为普及,一为提高。11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且不说有几人吃过熊掌,连想到、梦见要吃的,恐伯也没几个,虽然都知道这东西为“我所欲也”。不过,吃熊掌的人也同时吃鱼则是不成问题的;有权“兼得”者,决不会拒绝“兼得”。如此这般,就必须多捕鱼了。多捕不解决问题,自会继之以滥捕。人和鱼的关系,早就因此变得十分紧张。读小说《海市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村,看到一个喂牛的老农把青草铲到了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青草扔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回答说:“这种草,草质不太好,我要是扔在地上,它就会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伸长脖子去吃,直到把全部青草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7.
为天下守财     
宋太祖赵匡胤躬身俭约,《续资治通鉴》卷一至卷八载其事。谨举几例:  一日在宫中,已经出嫁的永庆公主入宫拜见,衣着稍为花哨,太祖很不高兴,对公主说:“你把这些衣饰给我留在宫里吧,以后别再这样打扮。”公主不以为然地说:“这才用了几根翠羽,能值几何?”太祖说:“怎么能这么说呢!作公主的这样装扮,宫闱戚里必相仿效,就会把风气带坏。你生长富贵之家,当念诸多东西来之不易,不可轻易糟践浪费,开恶业之端。”  一次太祖与皇后侍臣闲坐聊天,直接说明了他躬身俭约的用意。皇后随便问道:“皇上作天子日久,御用器物搞些金…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勒紧裤带”是节衣缩食、穷困潦倒的代名词。如今,“勒紧裤带”再度风行,成为一种时尚。倒让老一辈人感慨万千:真是不一样。记得妈妈讲,年轻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并能放开肚子美美吃一顿。而那顶好的一顿,充其量不过是两碗大米饭和着几大块半肥瘦的猪肉之类的。那时确实是艰难,面黄肌瘦的,也只有过年能吃好一点,是要“勒紧裤带”过日子。转眼三十多年过去,生活也象来了个大转弯,吃对好多人来说已不再是生活主题,很多太太小姐们更是“谈吃色变”。即使碰上个山珍海味,也只敢晴蜓点水,尝尝鲜。…  相似文献   

9.
天健 《各界》2009,(10)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据说徐达也未能善终,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按中医的说法,忌吃蒸鹅.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徐达心知肚明,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只好当着来人的面,流着眼泪吃下蒸鹅,没过几天就死了.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民主》2007,(1):47-47
二十多年前,人们见面互相问候最多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而在我的老家,由于经常吃不上干饭,吃饭多是喝汤,所以常问的是:“喝汤了吗?”现在,早已温饱有余的人们觉得再问这句话就很俗了,也过时了,他们更关心的是“你幸福吗?”的问题。当然,吃饭和幸福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吃不上饭肯定是不幸福的,整天饿得头晕眼花,哪有幸福可言;但天天吃山珍海味,吃得脑满肠肥,也未必就是幸福。南太平洋岛国瑙鲁富得流油,公民的一切福利政府全包,每人一年还享受35万美元的政府津贴。他们无须工作,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人们都说瑙鲁是人间天堂,然而,这却是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治理公款吃喝风的力度不断加大,少数人开始“探索”公款吃喝的新形式。 一是外面不吃家里吃。把客领回家,既心安又显亲近。往酒家打个电话,酒菜立马送上门来。每到中午、晚上,居民区、家属楼诸多送菜小姐川流不息,有的更聘请烹任手艺好的人作家庭厨师。每次用餐后,再将费用拿到单位报销。 二是上面不吃基层吃。频频以各种理由到基层开会、检查、评比,如现场会、调研会、经验交流会、观摩会,还有各种校庆、店庆、厂庆、剪彩等,“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美酒佳肴也。 三是饭店不吃食堂吃。许多内部食堂“猫腻”多,不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诚龙 《各界》2011,(1):3-3
据说,道光皇帝是个好皇帝,别的不说,他很富有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观国史所载,帝节俭之德,亦不可及,至暮年尤甚”。这话说的是道光皇帝之节俭美德是没人可比得上的。“然帝或思食一物,而知其价甚昂,则止而不索”。他想吃东西了,都要先问个价,如果价格很高,他就不吃了。比如他想吃鸡蛋,内务府给的价格是每枚七八两银子,道光皇帝就常常省着不吃。  相似文献   

13.
林长华 《侨园》2012,(7):42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中国人生活中便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台湾,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冠于米之首,有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一个曾经是思想解放的 “先驱城市”,其有关部门作 出了在那里入户的新机动车号牌尾数不再出现“4”的决定!说是为了顺应广大市民忌“4”喜“8”的传统心理。打着顺应市民心理的招牌,看似“亲民作风”,实乃“亲迷(信)”作派,维护的是迷信的陋俗,改了尾数,却也当了群众的尾巴,迎合了不健康的风气。搞四个现代化,岂能靠“口彩”和这样的“数字化”? 如此类推,民间“忌口”的东西还很多,萨“斯”岂非应改成萨“活”;“煤”炭工业部,就该改称“黑金”工业部;“媒”人作媒也不好叫了,因为有个“霉”字的谐音;按倡导者的忌口主张,广…  相似文献   

15.
何谓“红嘴绿鹦哥”?菠菜是也!未读过鲁迅杂文《谈皇帝》的人,恐怕不知区区乡野之物——菠菜竟有这么个雅称。“雅称”的来历,源于一则笑话:高坐龙廷的皇帝,“冬天想吃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因此,只好“一年到头给他吃波(菠)菜,一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饮食上有个特殊的爱好:喜辣。“菜无论荤素,皆以辣子佐之”,以辣得满头大汗为乐事。平时吃饭,有菜没菜都可以,可辣椒是不能少的。黑面馍夹点辣椒便是一顿饭,还吃得蛮香。若没有辣椒,吃十个碟子八个碗也不香。1936年2月,毛主席率部东渡黄河征讨阎锡山,他却忍痛放弃了这一嗜好,因为“部队连饭都吃不饱,我不吃这个,标准高了。”4月初,部队攻下了襄陵镇,还捉了阎锡山的一名县长,毛主席高兴了,马上吩咐厨师老高炒了一碟油炸辣椒。这时,聂荣臻同志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来了。见主席吃辣椒吃得开心,就和他聊起辣椒来。主席风…  相似文献   

17.
人瘦嘴馋,摆弄着吃百做不厌,假若让我干炊事员,也许会成为名厨师;能说善道,热心待人,假若让我干售货员,也许会成为中国第二个张秉贵。可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干上宣传这个行道,而且一干就是19个年头。 20年前,我来到了胜利油田,成为一名光荣的钻井工人。扣吊卡、打钳子,“伴随钻机走天涯”的生活刚刚度过一年,工衣还没穿烂一身,我便被借调到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的干部官不大,但架子不小,下乡检查工作时,行要专车接送,吃要山珍海味,住要高档宾馆,玩要丰富多彩,买地考察时还要多人相伴,以众“星”拱“月”。群众谓之这样的“公仆”是“供菩”——被人供奉的“菩萨”。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聊城,有一位被当地人民称为“把心掏给农民群众”的人。他就是全国商业战线劳模、冠县烟庄供销社主任、共产党员——赵西玲。 6年前的盛夏,一个业不抵债的“空壳社”的担子,搁在50年代就开始办供销社的赵西玲肩上。那时烟庄供销社库存商品90万元,有问题的商品占了90%,企业连年亏损,班子软,职工思想涣散,有些职工甚至是“吃社”,从“社”身上挖肉。供销社不仅是“空壳社”,更可伯的是把“扁担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丢了。赵西玲发现这些问题后,认为只有把“办社为农民”这个“社魂”招回来,烟庄供销社才有希望。 烟庄供销社处在县城大城镇之间,西靠冠县县城,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名字叫蔡澜,为什么叫蔡澜呢?因为我是南洋出生的,我爸爸说:"你就蔡南吧,南方的南"。但是我有一个长辈,这个名字也有个"南"字,所以说不好、忌讳,就改成这个波澜的"澜"字。古语也有云:"七十而不逾矩","不逾矩"就是不必遵守规矩,一下子就活了。这个人生真的不错,真的好玩啊。有两种想法,你如果是认为很好玩就好玩,你认为不好玩就不好玩。就像你走过去一出门,满天乌鸦嘎嘎嘎地叫。这个很倒霉,但是你想,乌鸦是唯一在动物中间会把食物含着给爸爸妈妈吃的,这种动物很少,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