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课》2007,(10):37-37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所推崇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可以致远”等。古人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一而要“修”要“养”,首先就要能“静”能“忍”,  相似文献   

2.
韩愈:提要钩玄法这是一种在阅读中抓要点、找本质的读书方法。语出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指学习记载史事的书(资料性的书)必须提出它的要领,学习立论的书  相似文献   

3.
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各机构都会集中曝光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声。我国最早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物勒工名”之制。勒就是镌刻,这种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便质量检验和日后的追查。《礼记·月令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其内有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不仅好在对仗严谨,朴实无华,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官者必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是对联体现了“官本位”与“民为贵”的为官态度。上联的核心即体现了教育为官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  相似文献   

5.
张明扬 《党建文汇》2014,(10):47-47
在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井列敬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相传至今。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相似文献   

6.
李娟 《学习导报》2011,(20):47-47
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种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典型的血缘文化,在圣贤先哲们看来,治家是治国的基础,个人的荣辱兴衰功名祸福几乎系于整个家庭之上。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家庭教育,有“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的良好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驭史。为了治国驭民,一些政治家和策略家在研究统驭策略的同时,对“官品”,即为政者的素质相当重视,加上一些开明官吏的修身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官品”理论。一、清正为官,正己垂范封建社会人才施展才能的途径很窄,出官入仕是大多数人自我实现的唯一通道。怎样入仕呢?古人主张须“由其道”,即由正途入仕。孟子认为,人之为官有“天爵”和“人爵”之别。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学习月刊》2014,(15):54-55
自荐,古人也叫“自举”,就是自我推荐。在古代,那些饱学贤能之士.大多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自身抱负.避免留下“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遗珠之憾,他们往往会选择主动出击,积极向为政者推荐自己,以期争得声誉或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10.
良言拒贿《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才能佩戴!”子罕回答:“你有你的宝贝,我也有我的  相似文献   

11.
<正>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不仅是每个人完整人格的重要构成,更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遵循的政治操守和基本要求。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这三条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古而有之,古人亦尚“讲”“懂”“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官吏的“为官经”,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广纳言,二是善用人。一、广纳言。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下篇》云:“为政,通下情为急。”而下情的通晓,途径之一就是广纳言。汉代醒宽《盐铁论·刺议》中说:“多见者博,多闻者知,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是说见得多的人知识广博,听得多的人头脑智慧,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的遭到孤立。明代张居正《论时政疏》中说:“明主不恶危切之言以立名。”意思是说,明君之明在于能听  相似文献   

13.
连召波 《党员文摘》2007,(12):18-18
妙语拒贿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公元前638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物才能佩带!”  相似文献   

14.
古人的幽默     
快乐大叔 《党课》2006,(9):38-39
幽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它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调侃、自我批评的态度,其出发点是善意的。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幽默指数“世界排名”比较靠后,好像国人天生就缺少幽默因子,不懂“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实际上,近臼快乐大叔翻阅古书,发现不少幽默文章和笑话段子,而且寓意深刻、品位不低。我国古代的幽默笑话往往揭露人类的各种弱点、国民性的缺点以及种种不良风习,其目的是进行善意的谏诫,促使人们自省,从而达到思想品质的升华与净化。我国古代幽默笑话所讽刺的不良风习主要有自私、吝啬、吹嘘炫耀、不负责任、懒惰、呆笨、急躁,等等。且看下面几则小笑话。  相似文献   

15.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16.
魏徵拒升官唐初政治家魏徵先后向唐太宗陈谏200余事,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发俭”,“任贤受谏”等等,辅助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一天,唐太宗宴请群臣。他说,为国家利益着想,敢于向他提意见,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只有魏徵。他决定加封魏徵的爵位,以表彰其卓著功勋。魏徵却担心个人爵位高了容易滋长骄气;个人俸禄高了容易趋于奢华。他婉言谢绝了太宗皇帝的加封。又一次,魏徵主持修完了朝廷的“五礼”(祭礼、朝天子礼仪、军礼、婚礼、丧礼)。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拜金主义”有很深的渊源,古代典籍早就记载了诸如“一毛不拔”、“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现象。到了西晋时期,出现了为财而生、由财丧命的巨富石崇。石崇本是一个诗人,却因与人夸豪竞富而出了名。可见当时社会上拜金主义已相当盛行。于是,同为西晋人的鲁褒  相似文献   

18.
周章龙 《党员文摘》2023,(15):40-41
天气炎热,动不动就惹来满头大汗。然而,没有空调,没有Wifi,古人又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呢?殊不知为了消暑纳凉,古人的脑洞大着呢!衣,酷热难耐“隔汗衣”来了纱是古人夏季必备的高级衣料。中国人很早就生产出“至轻至薄”的纱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衣,重量不到一两。  相似文献   

19.
钱达理 《世纪桥》2012,(11):19-20
中国古代有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中国古代典籍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主要是“述而不作”“理念想通”,作为古代的读书人只要基本上掌握九部经典的思想,就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通过“玉兔”号月球车上的拍摄装置,最近距离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景象.中国人几千年对月亮的向往.终于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