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四时期,具有爱国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对现代家庭观念进行了探索和建构,从而形成一种颇具时代色彩且产生广泛影响的家庭变革思潮。关于五四时期新式知识分子的家庭变革思潮①,一些社会史、妇女史、家庭史方面的论著曾有过涉及性的论...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的两种特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始终保持着适当的张力,但其受到社会因素的深刻介入,存在着异化的危险;特别当知识世界受到金钱和权力的侵蚀时,知识分子要保持传统批判精神的气质就相当困难。知识分子面临着道德与利益的艰难抉择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这种抉择和斗争进而在中国引发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对中国社会文化意识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思想前沿     
"学而优则仕"还是"士志于道""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不可能造就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斗争会成为知识分子阶层思想、言行的唯一准绳。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发展由政治依附到人身依附,丧失思想的独立和客观理性的批判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士志于道"表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和对社会的理性批  相似文献   

4.
马睿 《思想战线》2004,30(6):108-111
具有特定含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文知识对“消费时代”的一种文化阐释 ,但当前出现在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其特殊性 ,它由“消费时代”尚未全面来临和消费主义已经形成这两个部分构成。对“消费时代”这一议题的抽象化 ,掩盖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感受差异性 ,因此应当反省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和当前学术话语的生产机制 ,以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时代”与当下中国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风雅颂>中对以学院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都市的批判和传统乡村社会的赞美,是近年来知识分子批判思潮的文学表现,其思想动向值得思考.在知识分子自救的道路上,阎连科选择了回到乡村.在中国文学的书写传统中,乡村总是意味着诗意的存在,田园牧歌的美好,而都市却是邪恶的地方,是美好的对立面.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乡村书写非常发达,而城市书写却相对贫瘠的原因.当都市里受挫的知识分子彷徨徘徊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曾经养育了他们的、也是曾经被他们猛烈批判的乡村, "回家"便成了陷入困境中的知识分子唯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是个颇抽象的概念,但我们可以通过读巴金而得到完整、具体的理解。首先,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及忏悔意识。其次,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那由博大爱心包裹的社会批判意识。再次,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最后,我们看到的会是巴金对名利的淡泊。而道德责任感、忏悔意识、博大爱心、社会批判意识、独立思考精神、讲真话的勇气和对名利的淡泊等品质,就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道德人格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正86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喜先的著作《论知识主义社会》在今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我读了三遍,仍然感到要写一篇书评非常困难。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李喜先研究员试图解决建立"后文明"时代这一崇高而美好的愿望。为此,历经20多年的研究、积累、思考、学习,终于写出《论知识主义社会》一书。一位耄耋老人将"知识主义社会"的理论写成文字,从而创新了一种"知识体系",实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立功、立德、立言"的心愿。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是指知识分子性格中比较确定的价值选择和思维定式方面,它对知识分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定向、定性作用。本文讨论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类型:即价值批判型和科学创建型。在如何对待已往的一切知识或思想体系、对待传统和历史、对待一般抽象的价值和现实等方面,价值批判型和科学创建型都表现出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态度。人类是否同自然界一  相似文献   

9.
王朔对金庸的“叫板”以及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十作家批判书》 ,在社会上、尤其在文学界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决不是偶然的 ,应视为 2 0世纪 80年代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 ,90年代以来“文化批判”行为的延伸。与文革时代独尊一家的文化批判不同的是 ,今天之文化批判现象是个人文化意识的自觉 ,是知识分子对人文学科自身地位的确认。尽管在批判的方式方法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体现出的是一种学界对理性启蒙的期盼。我反对当前流行的把诸种文化现象一揽子归因于媒体炒作 ,或者市场经济现象之类的老生常谈 ,也反对以世故的心态来把…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制度进行了猛烈批判,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期间的"家庭革命论"和五四新文化期间的"家庭革新论"二次浪潮。对于如何进行家庭改制,知识分子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将其分为激进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和欧美流行的小家庭制成为新文化知识分子重构中国现代家庭制度的基本路径,一场关于"大家庭小家庭孰美"的争论激烈展开。大家庭制与小家庭制各有优劣,经过深入的讨论,知识分子基本认同小家庭制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是一个文化解蔽的时代 ,在“众声喧哗”中主要存在三种话语 ,一种是以消费为指归的大众文化话语 ,另外两种是针对存在的体制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如果说 ,体制话语是“意识形态”话语的话 ,那么 ,不妨叫知识分子话语为“意义形态”话语。这两种话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和要求。首先 ,在知识构成上 ,“意义形态”话语主要是依据知识本身的“内在理路”而生成 ,“意识形态”话语则是根据“外在需要”而构成。其次 ,在知识表现上 ,“意义形态”话语所体现的是一种“话语权力” ,而“意识形态”话语体现的则是一种“权力话语”。在…  相似文献   

12.
正学界对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硕果累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纸质媒介(期刊书籍)、社团以及早期边缘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马克思主义从阶级属性看,工农群众才是它要用先进理论武装的真正对象。五四时的知识精英虽然在"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1],初步确认了重构认同圈以便重回中国政治话语的核  相似文献   

13.
陈元龙 《理论月刊》2005,7(4):67-69
过渡时期的几次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体现出复杂而精微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性格。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存在着对知识分子的二重心态,体现着一种主变、主斗的文化性格;知识分子群体则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文化心态和非自主化的批判人格。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中的背反现象与运动中的文化心态、文化性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余英时先生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近现代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一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出现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十八世纪,而中国史上自孔子以来的“士”则大致相当于西方学人所刻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仅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不治而议论、修己以敬等具体表现。余先生在中西方比较中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维度上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三十年人文知识分子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进入了深刻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产过的影响之极其深刻的,它促成了知识和知照分子场域的分化,改变了不同知识系统的中心一边缘格局以及知识分子的精英市场与社会定位,改变了知识/知识分子与权力场域的关系.第一阶段的转型约在197年代末训1980年代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思想一观念层面的转型,人文知识比之科技知识更接近当时中国的公共关怀与大众深的中心,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人文知识和政治场域,人文知识分子和权力精题问的"蜜月期"宣告结束,技术官僚时代正式来临,人文知识分子场域内部分化为公共知识分子,部位知识分子和媒体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报刊兴起为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国家意识与民权意识上升是知识分子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回族在民国初期表达了空前高度的国家认同思想,同时也通过回族报刊表达出近代以来回族在政治上希望与时代偕同进步的时代要求,具有巨大的时代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霞 《人民论坛》2011,(10):206-207
报刊兴起为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国家意识与民权意识上升是知识分子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回族在民国初期表达了空前高度的国家认同思想,同时也通过回族报刊表达出近代以来回族在政治上希望与时代偕同进步的时代要求,具有巨大的时代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建红 《求索》2010,(9):80-82
批评家,并且在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角色和职责是赛义德著作中一个持久不变的议题。在《知识分子论》(1994)等代表性著作中,赛义德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他看来,业余者和流亡者这两种角色能赋予批评家(或知识分子)一种社会和文化批判的有利位置或视角。同时,这样的角色也决定了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他们"对权力讲真话"这一在现实社会中所履行的重要职责。他有关知识分子角色和职责的独特思考对于在中国语境下反思知识分子在现实世界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如何处理知识和文化问题,做到"知行统一",面对复杂、多面的现实世界以及认识、回应和把握社会现实等都不无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顾友仁 《前沿》2009,(3):174-177
玄学是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称谓。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玄论战”中。玄学派因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生现问题上的重要意义而受到严厉批判。然而,随着工业东亚的崛起和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玄学也随着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弘扬而获得新的发展机缘。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开始走向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反映人类在创造财富中对知识依托和利用程度的提高,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与知识分子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知识、知识分子及知识分子政策则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知识经济对知识分子的进步和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对知识和人才的认识,切实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来临所必须要做到的。一、知识经济更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知识为基础”,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