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蔚 《创造》2008,(10):67-69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韵决定》r决定具体内容分六部分,分别是: 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财;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方;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温凤麟 《前进》2009,(3):13-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淼 《长白学刊》2008,(1):105-108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可以解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危机,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同时该制度的建设还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效益,并有助于我国农村文化与观念方面的发展进步,因此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我国目前的形势与国情,可以确定这种制度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杨亚丽 《求索》2007,(3):20-22
本文以湖南省隆回县朱家村蚊帐协会、高田村香椿营销公司的发展为例,从农村经济组织层面分析了人际关系网络、信任和规范三种社会资本形态在促进组织成员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指出,建构农村经济组织社会资本,要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教育培训的促进作用,以补充更多超血缘、地缘关系的社会资本资源,形成更开放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广泛的合作信任和更严密的互惠规范。  相似文献   

5.
蒋健  熊丽英 《湖湘论坛》2015,28(2):36-40
新时期农村社会建设思想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建设的提出而衍生出来的。要把握农村社会建设的时代内涵,必须深刻领会世纪之交我国农村社会现实。农村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艰难、长期以来各种制度性歧视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红利的减少及农民负担的加重是新时期农村社会建设思想提出的宏观背景,农村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是其提出的现实依据。当前我们要积极改善民生、化解农村矛盾风险,培育壮大农村社会组织以增强社会活力,并加强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破解制度障碍,促进城乡融合最终达到一种城乡差别消失、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相似文献   

7.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礼群 《政策》2009,(3):17-2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推进改革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8.
王福东 《前沿》2003,(8):145-147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再发展的需要。应从思想认识、基础设施、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管理引导等方面入手 ,着力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6,(19):1-1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采,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苏平 《前进》2009,(1):26-2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面对新的形势,思考和谋划全省“三农”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推进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论述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及农村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农村信息服务量偏少,农村信息应用效果欠佳,农村信息服务的成本收益不符;提出了发展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总体规划、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两型社会”逐步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如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也就成为新焦点。农村城市化是“两型社会”的一个核心内容,该文从农村城市化资金供给和需求方面入手,探讨民间金融的制度安排,为解决“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城市化资金缺口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治中的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及其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依法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和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当前,维护农民权益、建立畅通的农村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已刻不容缓,这对于发育不足的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要营造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农村社会组织乃至农民平等自主地参与发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大对农业以及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投入和扶持;从制度上加强权利扶贫,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组织乃至农民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15.
聂杜娟 《理论月刊》2007,(1):173-17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近几年社会热点话题,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本文主要分析了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长阳县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从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抓起,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建道德规范、建道德档案、建道德理事会,创和谐民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三建一创”工作,实现了村风明显好转,提高了农村文明水平,加强了农村基层管理,巩固了农村执政础基,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5月30日,吉林省政府在公主岭市召开“全省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是吉林省近年来在农村敬老院的基础上,适应新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集五保供养、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等为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从2002年试点,经过3车的实践,目前全省已建成福利服务中心130所。实践表明: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农村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吉林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吉林省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07,(6):63-63
广西南宁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市级抓1至2个村,各县区抓3至5个村进行试点。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劳动、法律等服务进入农村社区。通过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各种平台,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整治环境卫生、兴办公益事业、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共处、平安祥和的社区氛围。  相似文献   

19.
程毅 《求索》2012,(8):60-62
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脉络大体可分为肇始、曲进、兴盛和衰落四个阶段。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四个特征: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体所有制是是其体制保障和经济后盾;运行成本较低;基本医疗需求的一致性。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短时期内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与发展农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促进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人民公社制度和集体经济体制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大起大落"背后潜伏着极其深刻的冲突和矛盾,其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辛勤工作,廉洁奉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村基层在党风政风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实际,经中央同意,现就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