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征稿启事     
《时代法学》2013,11(2):121
《时代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本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刊物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开展各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支持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自由争鸣,力求刊登具有创新价值的法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的法学理论研究者,法学爱好者和司法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切磋、共同推动法治进步的学术平台。本刊对稿件字数没有严格限制,只要有一己之见、言之有据、逻辑严密、语言通畅,并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时代法学》2014,(6):F0003-F0003
正《时代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本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刊物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开展各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支持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自由争鸣,力求刊登具有创新价值的法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的法学理论研究者,法学爱好者和司法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切磋、共同推动法治进步的学术平台。本刊对稿件字数没有严格限制,只要有一己之见、言之有据、逻辑严密、语言通畅,并  相似文献   

3.
法学学派指在法学研究中,由于不同的学说、观点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形成学术派别。我们应当促使我国众多法学学派的形成。一、促使法学学派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法学研究的发展。由于法学学派的形成,各学派都将设法加强学派内部的学术交流,开展对本学派所关心的问题的集中探索和争鸣。由于学派的存在,各学派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中站住脚,都会更努力地研究自己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时代法学》2014,(3):F0003-F0003
正《时代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本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刊物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开展各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支持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自由争鸣,力求刊登具有创新价值的法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的法学理论研究者,法学爱好者和司法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切磋、共同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时代法学》2014,(2):F0003-F0003
正《时代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本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刊物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开展各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支持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自由争鸣,力求刊登具有创新价值的法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的法学理论研究者,法学爱好者和司法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切磋、共同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时代法学》2013,11(1):121-F0003
《时代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本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刊物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开展各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支持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自由争鸣,力求刊登具有创新价值的法学研究成果,为广大的法学理论研究者,法学爱好者和司法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相互切磋、共同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时代法学》2014,(1):F0003-F0003
正《时代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自创办以来,本刊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刊物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开展各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的深入探讨,支持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自由争鸣,力求刊登具有创新价值的法学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1年第9期发表了题为“人民主权:法制精神的精髓”一文,引起一些不同的反响,本刊本着李瑞环同志指出的“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倡和鼓励学术和艺术上各种不同意见、观点、风格、流派自由发展和竞赛,提倡和鼓励批评和反批评”精神,全文发表署名“子强”的批评文章,以期“通过民主的、平等的、充分说理的方法”,展开正常的学术争鸣,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学术的发展离不开有益的争鸣,法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办好一个刊物,同样也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贯彻繁荣和发展学术的"双百方针",为了办好本刊,从本期起特设"争鸣与意见"专栏,欢迎作者惠寄争鸣性文章,欢迎阅者对本刊提出建议和意见。对这方面的稿件,除作必要的文字和技术处理外,照发原文。  相似文献   

10.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学理论体系中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而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也影响着其他法学理论问题的解决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为了繁荣我国法学园地,促进法制建设,本刊继续开展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本期发表本院李力同志的《社会性应是法律本质论的新立足点》和李权同志的《社会主义法仍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两篇不同观点的讨论文章,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法律适用》创刊于1986年,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应用法学理论研究刊物。现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和主编。《法律适用》立足于中国的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审判实践中新型、疑难、特殊问题,着重研究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本着探讨争鸣、完善司法的精神。全面展示我国法官和应用法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杂志每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选择合作单位举办征文活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适用》创刊于1986年,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应用法学理论研究刊物。现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和主编。《法律适用》立足于中国的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审判实践中新型、疑难、特殊问题、着重研究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本着探讨争鸣、完善司法的精神,全面展示我国法官和应用法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杂志每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选择合作单位举办征文活  相似文献   

13.
为方便读者阅读及作者提供稿件,现将本刊所设栏目内容介绍如下:一、理论类栏目问题研讨———有关法学和检察工作的理论探索;学术———有关法学基础理论的论文;论苑———来稿论点撷要;争鸣——对现行立法、司法解释、公认的法学原理以及本刊近期文章提出商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9—10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与《法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旅游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围绕我国旅游法学的若干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立法、司法、高校和新闻媒体的与会代表,分别就旅游立法、执法、司法和旅游法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对其主要观点分述如下:一、旅游立法问题有的代表指出,在旅游立法领域,一方面,我国尚没有旅游基本法,已有的旅游法规有限,另一方面,旅游领域并非完全无法可依,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门可以作为调整手段。对导游的管理,如资质认证…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法律科学》2014,(3):F0002-F0002
正《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法学研究人员、法学院系师生、司法工作者及法学爱好者惠寄优秀稿件。一、本刊欢迎问题意识突出、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法学理论文章和法学各分支学科的专题研究成果,以及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现实性研究成果。"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是本刊建设的名牌栏目,对有关专题研究成果尤为欢迎。二、本刊取舍稿件的标准重在学术水平。对具有真知灼见、说理充分、逻辑严密、语言  相似文献   

16.
所有的法学领域内的观点碰撞.无论是实务司法还是理论是实务司法还是理论争鸣,都面临着一种奇特的困境,即是无论自己的理论多么精确简明,都无法说服反对方放弃观点.那么在此基础上,论证和辩论是否还有意义?本文试着浅析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法律科学》2015,33(2):2
《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法学研究人员、法学院系师生、司法工作者及法学爱好者惠寄优秀稿件。一、本刊欢迎问题意识突出、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法学理论文章和法学各分支学科的  相似文献   

18.
稿约     
《法律科学》2012,(6):2
《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法学研究人员、法学院系师生、司法工作者及法学爱好者惠寄优秀稿件。一、本刊欢迎问题意识突出、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法学理论文章和法学各分支学科的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法律科学》2012,(4):F0002-F0002
《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法学研究人员、法学院系师生、司法工作者及法学爱好者惠寄优秀稿件。一、本刊欢迎问题意识突出、选题新颖、见解独到的法学理论文章和法学各分支学科的  相似文献   

20.
邓正来 《现代法学》2006,28(6):45-50
2005年,邓正来教授在《政法论坛》发表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长篇连载文章,对中国法学1978年以来的研究状况做了整体性反思和批判。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学界关注,出现了一些对该文的评论或由此而派生对中国法学反思与前瞻的文章。不管您对该文的观点以及方法看法如何,但邓正来教授的“纠问”一定是中国法学研究的“问题”,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一次学术事件。我们认为,邓正来教授对中国法学研究的思考仅仅是一个开始,他所给出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他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涵盖中国近30年法学研究的全部症结。鉴于此,本刊荣邀邓正来教授组稿,约请著名专家学者以笔谈连载形式就由该文引发的问题以及该文本身的问题、观点方法做更深入广泛的讨论。也希望关心这些问题的学者以及司法部门的专家参加到讨论中来,为中国法学的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