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取向、选文内容、选文文体等方面体现了民国不同时期"儿童本位"观的演变历程,说明了"儿童本位本土化"是西方教育理论能够在中国的土壤生根发芽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理念的跨越: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公共管理存在着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公共管理内在的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等特质,决定了必须超越政府本位理念,树立社会本位理念。在政府管理中,应渗透“人本、责任、服务”与“参与、互动、合作”的精神,推动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形成完整的公共管理观。  相似文献   

3.
对于“亲亲相隐”,有学者认为要弘扬,也有人认为其为中国几千年腐败与王朝兴衰的根源.鲜有学者对“亲亲相隐”在我国历史中能长期存续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亲亲相隐”原则能否在刑事法上得以确立,实质是国家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博弈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汪丹  汪兵 《思想战线》2004,30(1):32-37
从文化视角看,梁启超"反缠足、兴女学、倡女权"的新妇观,既没有超越传统文化"男主女从"的范式,却又能"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时代命题在西方文化大潮冲击下,中国妇女应如何与男子一道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新格局与中国转型社会中,共建中华民族"新民德".梁启超的"新妇观"是真正合乎中国国情的妇女观,而近现代以提倡女性独立人格为主导的妇女解放观,则恰恰是忽视中国国情的"西妇观".  相似文献   

5.
学科实践是新课标的核心议题,也是推动课堂实践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科实践革新知识观,是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向学科素养转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新方向。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考察思政课学科实践,一是阐明学科实践秉持的具身知识观,实现概念性知识操作化;二是阐释学科实践恪守的具身学习观,明确学习性活动体验化;三是阐发学科实践塑造的具身育人观,倡导知识与素养统一化;四是阐述学科实践遵循的具身评价观,促成表现性评价可视化。以此,形成具身认知视域下思政课学科实践的基本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严重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的进程。作者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中国儒家法律文化、德治观和义务本位观合力所造成的。而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完善的宪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另类权力观     
《上海人大月刊》2007,(4):29-29
权为民所用,称之为“民本位”的权力观。以权谋私,称之为“私本位”的权力观。之间还有一种权力观,把个人权力看得过重,一切围绕个人权力转,称之为“权本位”的权力观。另类权力观有种种表现:在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上,轻视必要的分权,过于专注于集权。 与  相似文献   

8.
<正> 新时期以来,文艺界在文艺本质问题上似一直存在着两套语言,两个系统:一种为受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影响较深的文艺本质观;一类则为偏向于国内传统的见解,并以教科书的形式广为流传的文艺本质观。两种观点,相互轻视,似很难沟通。更逞论交融。我体会,郝孚逸同志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就是试图打破这种旷日持  相似文献   

9.
价值本位,是价值观的主体前提和根本基础。改革开放以前,在价值导向上,群体价值观一直是我国倡导和宣扬的中心内容,群体价值本位理所应当地取得了合法性的统治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间往来的日益频繁,个人价值本位日趋彰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确立一种新集体主义价值本位,这是实现个体利益、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浩劫。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在世界各国人们以不同方式追忆反思历史祈求世界和平的时刻,日本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战争灾难的主要责任国之一,其国内政界和学界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某些政府官员一再发表否认侵略历史、为战犯“翻案”的言论;右翼组织编撰的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也被“审定合格”。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挑战历史定论200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8本《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由右翼组织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1.
杨彪 《学习与实践》2012,(7):134-140
当代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对20世纪早期中国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很强的用自身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透射出其背后的预设立场,这些立场体现了日本比较主流的中国观和历史观。在具体了解日本历史教科书相关记述后,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架设起中日理解的桥梁作用呈现弱化的态势。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记述问题,才能真正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通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是以五十年代传入中国的原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教科书为基础。原苏联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部分的整个理论框架基本上是以两种公有制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消费品按劳分配等三个大板块为基础构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标志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已经由市场调节取代了原来的中央统配。随之而来,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的三大板块开始缺其一。面对着教科书中理论框架的缺陷.在理论界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修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把哲学当成一门学科。因此,全民学哲学,从大学教授到农民老百姓,从大学教坛到中学教科书,讲的都是同样的哲学,其内容只有数量多少的差异而没有实质的不同。这样的结果使哲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弱化。依笔者之见,弄清哲学的学科结构,在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哲学学科的历史演进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哲学产生之初,它和其他科学是混然一体的,各门具体实证科学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划分,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人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围绕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和钓鱼岛等问题,中日关系出现了困难局面。日本政府对其侵略历史的“逆历史观”是造成日中关系困难的直接导因。日本只有顺应历史、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掀开中日关系新篇章,建立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平民化的经典——解读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自从被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一种张力和开放性,以致人们对其提出了多种解读模式。国内外关于唯物史观的解读主要有客体化、本体论的传统教科书的解读模式,人本学实践观解读模式和交往理论。解读是特定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水平上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受时代局限而出现某种不足和误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之所以会存在多种解读模式,也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前后存在着主导逻辑的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核心范式内涵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个人本位法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本位大体经历了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氏族到个人的三次变迁。其特点是愈益非集团化,也即个人本位化。它是通过个人权利/权力在法律上对各种团体形式的集团权力/权利的挤压、否定和部分替代来实现的,表现为个人本位与集团本位在法的支点上的不停转移。概括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即是梅因所说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权利法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它无疑也是一场人的解放与人权展开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刘同舫 《求索》2008,(1):126-128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过去是一本教科书、一个体系、一种理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种单一而封闭的僵化模式被打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并由封闭走向开放。围绕着传统教科书哲学体系的是是非非,学者们各抒己见,争论颇为激烈。一种具有当代形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雏形已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侦查阶段?它的范围如何?我国刑侦学界一直未能清楚地加以阐述,因此,常常造成在教科书中这个概念的误用。一、一种错误的表述翻开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及公安院校近几年使用的刑事侦查学或犯罪侦查学教科书,会发现在刑事讯问一章中均有这样一种错误表述:北京大学法律系使用的刑事侦查学教科书这样写道:“当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被逮捕或拘留以后,案件就由侦查阶段转入预审阶段。”①;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犯罪侦查学也有这样的表述:“由  相似文献   

19.
叙事本位、史论本位与实事本位--与何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一文对叙事本位与历史叙事的弘扬非常精彩,稍嫌不足的是对"退化"与"危机"这两个全文立论基础的实证还不够充分.要振兴中国的史学,使史学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键并不在坚持"史论本位"还是"叙事本位",而是必须坚持"实事本位".即不管"论"还是"叙",都必须树立确保所论所叙之事的真实、翔实与扎实的理念,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史学成果的公正、公信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和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