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常修"官德"。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影响民风。因此,每个领导干部必须讲操守、重品行,修"官德"、正人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Z2):45-46
<正>历史反复证明,"官德"联国运、系百姓,"官德"兴,则国运盛;"官德"衰,则国消亡。"官德"不仅影响党风,而且引导民风。一个地方的"官德"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整体道德水平,决定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官德"不正就会离乱人心,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国家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又出台了不少新  相似文献   

3.
王长艳 《世纪桥》2013,(5):26-26,38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官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在党内和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官德"素质如何,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一般来说,青年干部应具备的"官德"素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勤政为民;品行端正,形象良好;依法行政,文明施政;开拓创新,勇于拼搏.  相似文献   

5.
道德建设官德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官德行先"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官德规范化建设,即: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腐败与官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官德"乃为官者之道德、品行、品质,亦可说是一种与权力相连的固有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7.
戴蓉 《江淮》2012,(10):28-29
做官先做人,立世德为先。官德关乎社会文明程度,关乎政权兴衰成败,是为政优劣的分水岭,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不但是党员、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立世之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讲党德官德,正确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基层党课"紧贴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以故事体的风格谈党德建设和官德修养。分为忠诚老实、坚定信念、廉洁奉公、谦虚谨慎、气度恢宏、人格独立、选贤任能、官德修养等多个专题,系统性地阐述加强党德官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敬请读者关注。本期安排发表"忠诚老实"篇。  相似文献   

8.
魏干 《廉政瞭望》2013,(1):58-58
正虽说中国传统中有非常多的优秀官德资源,但当下的官德建设,并不能够简单地等同于把传统文化中的官德直接拿来使用,因为,传统中国是个人治国家,"有治人,无治法",这种社会环境中生成的官德,显然没有今天法治的"权利本位"等新道德因素,因此,当下我们的官德建设必须以权  相似文献   

9.
袁和静 《前线》2014,(5):108-113
<正>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官德的意义,强调官德在治国安邦、社会理政中的价值引导作用。而清廉俭朴作为官德思想中的基本内容,更是受到历代历朝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因为政治廉洁可以引领社会风气,稳固执政大局。如古代官箴所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因此,深入挖掘古代官德中的清廉俭朴思想对于今天的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官要有官德.官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当官无德,必然致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出现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正在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中,官德人品是核心素质。修炼官德人品,是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修炼官德人品需要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官德建设的二重性缘起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则愈益凸显。为增强官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必须把握官德建设的二重性,即在官德建设中必须将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相提并重。各级官员既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并将其贯穿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具体经济活动中,又须恪守"忠、勤、廉、公、实、进"六字箴言,为善政,做好官。  相似文献   

13.
<正>"官德"是从政者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是从政者社会道德与公民道德在行使权力中的集中表现。百姓看"官德",就看领导干部能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能否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下面,笔者想从群众眼中的乡镇领导干部的"官德",粗浅分析应如何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从西周初年"以德配天"观念产生以后,德成为王朝有道无道的标尺,也是王朝合法性的标志;相应地,德治就成为历代王朝的核心理念。无论是对官员的选拔还是考核,官德都是首要的标准。一方面,因为重视,古代官德考评对官员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另一方面,唯其重要,也就使得官德考评成为一个难题。官德考评对官员的制度化约束  相似文献   

15.
于学强 《探索》2012,(1):23-26
对于官德的认识困境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官德内容侧重点的认识不同。其二是对于如何进行官德评判的认识不同。之所以出现不同认识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其一,对于官德的内涵缺乏分析性研究。其二,对于官德的适用缺乏针对性研究。其三,对于官德的标准缺乏评判性研究。正确认识官德,澄清官德认识方面的错误,关键要明确官德之于道德的特定内涵,尤其应着眼于官德的政治性、廉洁性与务实性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成为新形势下建党治党的新里程、新起点。而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全面从严治吏,而全面从严治吏则要加强"官德"建设,因此,加强"官德"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是构建全面从严治党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轩 《实事求是》2014,(4):21-25
"群众路线"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还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传统官德中的民本思想与官民一体等优良价值理念的当代发展。传统官德以"官民一体"、"与民同乐"为目的的官民关系,正与当代群众路线所倡导的和谐干群关系相吻合。"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爱民利民的"成圣"理念、"下原于百姓耳目之实"的体察民情都和群众路线有着很大的相通性,从而说明了群众路线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作支撑。同时,群众路线又不仅仅是对传统官德的简单沿袭,还体现了很大的超越性,是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基础上的时代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1,(12):8-13
近年来,个别官员"失德"的案例频频爆出,嚣张狂傲、无视民众、弄虚作假、谋求特权、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公众神经,加强"官德"建设成为加强干部管理的当务之急。近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相继出台,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也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官德"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官"有了一把量化标尺。  相似文献   

19.
民本不同于民主,在不同思想指导下的为官"官"念也不同.现代"官"念中,许多影响"官德"提高的因素,是在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意识指导下形成的.因此,要想提高现代官员的道德水平,必须对民本思想下的为官"官"念进行深入剖析,追根溯源,才能找到提高现代"官德"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官德是政府官员从事公务活动、行使公共权力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其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继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无论是治理体系的科学设计还是治理能力的切实彰显,都离不开官员良好道德素质的有力支撑。官德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探讨官德建设的价值,官德失范的表现以及官德建设的路径,对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加强官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