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平市针对全市劳动力总量大,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的情况,采取了“五对接”措施,助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早计划早部署,加快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内容对接。重点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及时做好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摸底和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摸底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运行 《人事天地》2010,(34):60-60
桂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2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0168人,分别完成贵港市下达全年任务的135%、111%、126%o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第三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一步深化的大趋势下,广西各市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就业政策,扎实推进以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就业再就业各项指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李东  李红英 《人事天地》2010,(31):57-57
桂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1-9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2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0168人,分别完成贵港市下达全年任务的135%、111%、12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低于贵港市控制线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曾运强 《人事天地》2012,(10):30-34
2011年4月,笔者随团赴美国考察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再就业促进工作,学习考察期间,先后考察了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就业服务中心、加利福尼亚州丹尼市政府就业管理机构、旧金山40小时职业介绍公司,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进行了就业工作专门业务培训。根据考察学习情况,本文拟谈谈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采取七项措施,促进了城乡就业局势稳定。2009—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3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0万人,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32.50%、123.85%和119.81%。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0,(23):57-57
本刊讯(高莹香)桂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1-9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2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0168人,分别完成贵港市下达全年任务的135%、111%、12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低于贵港市控制线0.5个百分点。桂平市拥有近百万的劳动力,就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城乡就业问题解决的指南和思想武器。以安徽省为 例,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的基本态势可以概括为: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 需求将是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趋势的主要特点;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成为决定劳动力供求 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还存在个别产业、行业的劳动力短缺的特征。以上海市为 例,我国城镇地区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的基本态势可以归纳为:在考虑外来劳动力参与 就业竞争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大量过剩将是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趋势的主要特点;经济 增长速度的快慢也将成为决定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还存 在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对策就是在"五个统 筹"的前提下,寻求城乡就业良策。  相似文献   

9.
《人事天地》2012,(2):64
本刊讯(通讯员陈禹存)2011年,上思县城镇新增就业568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32人,分别完成上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13.7%、282.6%、678.6%和110.9%。主要做法有:一是广泛开展活动,多方促进就业。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和"全民创业年"等活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贺州市八步区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该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工作来抓,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搭建用工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1.
杨丽 《工会论坛》2004,10(3):36-37
非正规就业的工作形式主要有自我就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工时就业等。随着我国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大幅度调整 ,以非正规方式就业的劳动力规模正呈扩大趋势 ,下岗女工就业的主流也将是非正规就业 ,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培训一定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四个服务前移"为主抓手,创新服务方式,突出实干和效果,履职尽责,服务民生。~、服务就业前移,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用好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推进就业创业工作。201 3年,八步区开办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微型企业创业培训等培训班1 1期,培训445人;安置城镇新增就业3310人,安置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4人,使该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610人,实现新增劳务收入6171万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部署,我国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的挤出效应迫使部分劳动力面临再就业问题,同时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选择新兴产业递进来吸纳劳动力就业;普及12年义务教育,提高初次就业年龄,减少劳动力供给;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力支撑;加强失业救助、降低社会风险,是我国就业政策的必选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人事天地》2010,(24):60-60
本刊讯(高莹香)桂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2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5.
郑亚玲 《理论前沿》2003,(19):41-41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要面对和处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就业问题较之其他国家都更为复杂和艰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一)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把扩大就业当作“软任务”的情况,要明确强调各级政府是本地区扩大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创造就业岗位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主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当前,应将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税费减免…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对劳动力的结构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省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云南省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通讯员唐宁远)2014年,桂林市积极探索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保护新模式,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一是搭建创业就业"连心桥"。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一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128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4464人,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乐山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指出的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并把扩大就业作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增加就业岗位为日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下大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创业和就业环  相似文献   

19.
《人事天地》2013,(3):60
正本刊讯(通讯员马启益)2012年,钟山县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就业信息实名制登记工作,建立台账,规范管理,确保就业信息监测全面、准确。截至2012年底,钟山县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85人,新增城镇就业287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6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2人,城镇失业登记率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稳定转移。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村劳动者在获取就业机会和其他非货币性的社会福利方面并未获得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待遇.这违背了经济法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就业的经济法分析,提出相关的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