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论驳议之驳议——与孟庆仁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仁先生对“跨越”论的驳议是值得商榷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并未误解和曲解马克思 ,而是形象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晚年设想 ;这一提法并不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而是反映了社会形态发展次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原理 ;一些错误观点产生的根源不在于“跨越”的提法 ,而在于其论者的非马克思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同志在讲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为7省事,有意无意地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语简化为“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这是不允许的。中宣部领导同志已多次强调,“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提法,不得随意简化。我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不得再使用“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不规范的提法。“特色理论”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发展环境作为石家庄最响亮的名片来培养”,这抓位了促进石家庄又好又快发展的关节点,是促进石家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效能革命”的提法更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治理、优化石家庄发展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是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共八大期间有一件事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党章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在刘少奇的政治报告、邓小平的修改党章报告和八大决议中,都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一词。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200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提法,“又快又好”被“又好又快”所取代。“数十年来,在中央的公报中,这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提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  相似文献   

6.
“企业走向市场”是针对“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提法而言的。我认为后者的提法不准确。这一提法的不科学性在于:作为商品经济的实体企业来讲,走向市场是它自身的要求,不存在“推”的问题。所谓“推”的提法似乎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在走向市场问题上是被动的,没有自觉的要求;企业是被“推”的客体,主体则是政府。因此,愿不愿意“推”,用多大的力度“推”,都决定于政府,企业无能为力。这是旧体制的观念反映。“企业走向市场”相对于旧体制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其中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小金库”这一提法是相对于国家财政而言的。国家财政支出有 预算程序,受制于国家财经纪律,而“小金库”里的钱款却游离于国家财务制度之外,属于部门和单位自有,挪用滥支现象十分严重,是一笔糊涂帐,一般不为外人所知,因此是名副其实的腐败“温床”。  相似文献   

8.
目前报刊上经常出现什么建立“粮食银行”或“绿色银行”的报道。“XX银行”这一提法,已成滥用之势。“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在英语中原意为“在钱的柜子”。由于我国过去曾以银为通用货币,经商的店铺也称行,放在翻译的译为银行。现在银行是指经营存款、放款、汇兑等业务,充当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因此,上述援引“银行”的提法显然是不确切的。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因此,在宣传中使用上述提法已属违法。请写作诸君慎用之。慎用“银行”一词  相似文献   

9.
高放撰文认为,以前我们党是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提法,可是从党的十六大起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提法较之以前省去了一个“有”字。这仅仅是为了行文更简明,还是另有其它更深刻的涵义呢? 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志对“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质疑:(1)最早使用“不发达社会主义”提法的文章认为,这一提法是参照列宁关于“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提法而提出的。他们指出,列宁关于“发达的社会主义”提法共见两处。第一处在《列宁全集》第30卷《关  相似文献   

11.
尹韵公撰文认为,公报有两个新提法值得注意。一是“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过去我们常说是“新台阶”。二是“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也是过去很少有的提法。  相似文献   

12.
“一职养、二职富”的提法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及其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我认为,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这种选择不宜提倡,而且这种提法本身也值得商榷,因而有必要通过讨论来澄清。为了说明我的看法,有必要对这一提法的核心概念“养”与“富”的含义作点分析。何为养?养的本意是指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即通常说的“养家糊口”。这没有什么歧义。但问题在于养的量度不好把握。孟子谈  相似文献   

13.
博览链接     
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等同于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2年起创立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然而他们及其战友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把这门科学称为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决不会同意这种突出他个人的提法。这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的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无独有偶。“列宁主义”开始也是由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提法:“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朗朗上口,没有什么错误,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觉得并不十分准确。我认为,准确的提法应该是“精神文明重在教育”。讨论、探究这一点并非咬文嚼字,因为提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什么”,代表一种导向,体现着党和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究竟重在什么”这一点相当重要。 那么,“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与“精神文明重在教育”这两种提法究竞有什么不同呢?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一是关于“跨越思想”的内涵,主要有“苦难跨越论”、“制度跨越论”和“阶段跨越论”三种观点;二是关于“跨越思想”的理论性质,主要有“设想论”和“推导论”二种观点;三是关于实现跨越的条件,主要“具体条件论”和“一般条件论”二种观点;四是关于“跨越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没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特别是俄国和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跨越思想”的科学性证实.在当代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主要有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信息点滴     
信息点滴“居住小康”有新提法建设部对居住小康人均指标有了新提法,即以在二○○○年全国人均使用面积达12至14平方米替代原先的“人均居住面积达10平方米”的提法。该新提法是为了适应近年来厅室比变化的趋势,更准确地反映人们的居住状况。近年来,我国建造了大...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3,(4)
近来,有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退民进”、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国企不要同外企民企争利”等提法。这些提法与中央有关精神及我国经济政策严重相悖,是非常错误的。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说,这些提法违背了十六大再次明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这就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巩固这个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退民进”一类的提法,没有体现“两个…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0,(10):18-18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鲁甸县按照“五好五带头”的总体要求,紧扣“争创一流业绩,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富民强县新跨越”这一主题,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全县发展有新跨越、基础有新夯实、和谐有新提升、民生有新改善、组织有新加强。  相似文献   

19.
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出台始末(上) 中共十四大批准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并在《决议》中明确:“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正式在全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首先由少数人提出,再由“个人意见”发展为通过党的决议正式确立的认识过程。让我们翻开尚未尘封的历史文献,寻找这一认识形成的历史轨迹! 1979年春确立的思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20.
自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之后,多家报纸在有关报道中都使用“下岗干部”的提法。这个提法显然是由“下岗职工”延伸而来。其实,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现象。“职工下岗”主要是由市场对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落后管理的企业直接冲击造成的,是社会学展过程中的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针是;满腔热忱地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再培训、再就业。政府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所谓“干部下岗”现象,主要是由国家对国家管理机构的调整造成的。党和政府对安排这部分人的政策是:“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