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已被学者们所共识。本文从对科学异化思考出发,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对现代公共行政过分关注事实,而忽略价值研究的现实,从哲学视角探讨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实现以及未来前景,这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行政文化变革的意义及其现实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行政文化的研究是当前行政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实现公共行政文化变革,无论是对于推动行政理论的完善,还是对于指导行政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共行政文化创新以及行政道德和行政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对公共行政文化变革的现实走向进行了初步探悉。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末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关于价值问题的论争一直是西方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公共政策学有关价值变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公共政策学价值变迁的过程,并把西方公共政策价值研究大致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和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其目的是为我国学界研究公共政策价值问题提供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关系价值论出发将公共行政价值划分为"终极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终极性价值"是公共行政活动对相关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公共行政活动的终极追求;"工具性价值"是为实现终极性价值必备的手段,主要包含"管理价值"和"宪政价值"两类价值。公共行政价值观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70年代始,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理论思潮——新公共行政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领域勃然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与政治学领域中的“后行为主义革命”相呼应,新公共行政学潜心于研究和探讨被传统公共行政学所摒弃的公共行政规范理论.即探讨公共行政的“公共目的”和理性价值,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了真正的规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学术史中,因研究取向与关注点的不同,学者们就公共行政合法性的概念界定、研究意义、来源等问题有着不同观点。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研究者分别从经验事实与价值规范的角度对公共行政合法性进行概念界定。21世纪以来,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兼重的概念界定方法日见其多。在公共行政合法性研究的现实意义问题上,学界曾有"死了"与"活着"两种观点,近来,公共行政合法性研究仍具现实意义的观点成为主流。不同研究取向的学者对公共行政合法性的主要来源的分析可归结为法律、宪法的逻辑与原则及公共、公平、公民等价值规范三个方面。由于公共行政合法性危机的分析与出路的找寻都必须着眼于现实、以规范为指导,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取向的学者们在这两个问题上虽各有侧重,但共识多于分歧。国内学者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公共行政合法性问题,研究虽起步不久,但已取得初步进展。未来研究应避免前期理论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把握好合法性研究中几对关系的平衡,才能使理论不断趋于完善与深入。  相似文献   

7.
何俊武 《行政与法》2009,(10):50-52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现代公共行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通过解构官僚制、解构理性、解构效率这三种途径解构了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又通过公共能量场、语言与话语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予以重构。这种解构与重构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研究方式经历了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务的转换,转换不只是涉及一些新管理方法的实施,而是含有一套新的价值观。本文拟从行政伦理价值存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其价值取向,继而提出行政伦理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的内在价值向度对于公共行政的实施以及行政文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规范、激励乃至终极眷注的作用,已成为行政伦理建设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课题。以往关于行政伦理价值向度的观点,或者局限于公共行政的工具价值,或者偏重于某一单一的价值原则,使得公共行政或者失去理性价值,或者局限于片面价值。因此,只有构建多维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公共行政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程倩 《公共行政评论》2011,(2):151-168,181-182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之际,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前沿而得到介绍,其中,近些年来美国公共行政学者法默尔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知名学者"的名号颇受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不同于后现代主义者惯常对传统的彻底否定与解构,法默尔以"后传统治理"思想展现了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非正典化的过程,他的行吟诗人般的写作风格及批判中的建构主义,尤其是他研究框架和方法的别树一帜,让学界在理论知识浅尝辄止的诱惑之外备受启发。本文以法默尔"后传统治理"思想为主题,分析了其"反思性公共行政语言范式"前提、基本意涵,对后传统治理思想非正典化特征带给中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启示、法默尔隐喻方法中的构成主义研究路径、理论创新意识及价值倚重等作出论述,以期在兼具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背景中,在中国仍保留相当农业社会特征的工业化进程中,对中国行政学"大问题"的界定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袁立 《北方法学》2012,(2):130-137
公共治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一种方兴未艾的模式,但公共治理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治理"失灵",存在政府"空心化",公共行政"能力赤字"、问责过程的复杂化、成本—收益计算模糊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等困境。公共治理不仅是一个政治学术语,也是重要的法学范畴,主要表现为公共治理以依法治理为前提,是公民参与、协商合作的持续互动,是追求平等、权利、尊严的过程。所以,面对公共治理的困境,法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彰显公共利益,树立有限政府理念,增强政府核心能力;厘清责任链,建立责任政府,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责任承担能力;引入成本—收益核算机制,提高公共治理的效率;减少宪法规定的社会权种类,加强国家对民生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指导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造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当前公安社会管理创新中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可行性。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引下,公安社会管理创新要努力在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控模式、控制机制等四个方面寻求转变,并努力从强化公安民警服务理念、推进公安社会管理工作社会化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社会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3.
高建华 《行政与法》2005,1(8):27-29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反异化是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重要课题。“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反公共性”的结果。公共权力反异化,既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等方式,还必须考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淡化公共权力,使公共权力的运作向服务行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季文 《行政与法》2007,(1):30-32
公务员精神作为非正式制度,与公务员法共同形成了现代公共行政的基础。文章从分析公务员精神的特点与功用出发,分析了公务员精神的构建有利于树立公务员公正、公平、廉洁和功绩至上的行政理念和价值观,指出了转型时期公务员精神构建的困难,提出了公务员精神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孙洪波 《政法学刊》2013,(5):118-122
社会正义是指在一个社会内分担责任、安排社会地位、及社会资源分配上符合正义的原则。社会正义观理论要求政府公平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新型的社会正义观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注重政治统治职能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警察权的职能也必然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而转变,弱化政治镇压职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由监管者走向服务者。这种职能的转变将对警察维护社会秩序,进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并最终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艳荣 《行政与法》2006,(10):10-11
行政效能的优化,是现代公共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公共管理活动进行社会评价的重要指标。行政执行力的升级与优化行政效能是辩证关系:行政执行力与行政效能的主要构成要素即行政治理能力、效率、效果、效益遥相呼应,行政执行力的态势如何将对行政效能的发挥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物”正当利用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时代法学》2009,7(5):69-74
在我国,公共用物与行政用物都应纳入法治视野下的公物。在公物利用过程中,存在涉及公物设置、公物管理以及公物直接利用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物理论的匮乏,制度缺失及意识形态上的偏误所造成。基于此,必需明确公物正当利用的一般要求,并在公物利用的机制和措施上予以健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刚  吕建华 《行政与法》2007,2(11):9-11
组织之间应该是连续的,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之间有相同点,公共组织之间也有差异。根据效率和公正的纬度,应该将组织尤其是公共组织作进一步的细化。这种思路不仅可以澄清行政学发展历程中的几次范式转移,明确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成功和遭受批判的结症,而且可以为行政学的研究提供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行政的立脚点是公共利益,这是国家正义和法治的要求。公共利益目的原则应当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的内容是要求行政活动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来维护、创造和实现公共利益。将公共利益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仅符合我国的行政实践,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