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党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建设青海、奉献青海、服务青海,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革命精神。青海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脉,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思想底蕴上内涵相同,价值立场上高度一致,精神追求上同心同向,也是中国共产党治青理政理念在青海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基础,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凝神聚力,由青海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各州地市文明办和省直机关文明办协办。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新闻网、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承办的首届“青海好人”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寻找发现“青海好人”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大美青海,河流纵横,物种多样;大美青海,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大美青海,造化神奇,旖旎迷人;大美青海,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大美青海。一方热土。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活泼干练,处事果断,和蔼可亲!”这是青海永安国际旅行社的员工和广大游客对贾静妹的称赞。出生于1975年的贾静妹,1997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英语系。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她成了许多单位争抢的对象。然而,当时正值全省大力开展“让青海走向全国,让世界认识青海”的宣传,作为生于青海长于青海的她,下决心要为宣传大美青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对新青海精神的认识1、什么是新青海精神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在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新青海精神。所谓新青海精神就是青海人民在建设新青海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主要包括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新青海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海的生动体现,反映了青海各民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强烈愿望。表现出高原干部群众“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6.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省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对提升青海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展示大美青海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平台。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大美青海品牌战略,强力宣传、推介和展示大美青海,青海省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大美青海已经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的“金名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强化手段、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充分展示大美青海良好形象,对进一步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海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以有色、黑色、非金属矿产品的采、选、冶炼为主,集新材料开发、矿产品贸易、房地产经营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型公司。集团目前拥有青海西旺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青海西旺机械铸造有限公司、青海西旺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青海新都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青海都兰宏源实业有限公司等下属公司。  相似文献   

8.
信息频道     
州委组织部认真组织参与首届“青海好人”评选和学习活动,营造了“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风尚。一是积极参与“青海好人”投票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了50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促使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重视这次“青海好人”投票评选活动。二是组织收看“青海好人”颁奖典礼,要求部机关干部职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认真收看“青海好人”颁奖典礼。三是认真学习“青海好人”崇高精神,通过学习候选人事迹、投票评选和收看“青海好人”颁奖典礼,“青海好人”的事迹和优秀品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生于青海、长于青海、离开青海30年的朱海兴、梁荣、张颖、庞宁从香港、深圳、广州相约北京。当听青海的同学说起青海农村牧区有许多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因家庭极度贫困无力负担上万元的手术费用、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时。他们的心被青海患儿紧紧揪起……用爱心使患儿重获新生,成为他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正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新青海精神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精气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登高望远"是新青海精神的灵魂,"自信开放"是新青海精神的主题,"团结奉献"是新青海精神的核心,"不懈奋斗"是新青海精神的品格。这四者之间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青海精神的有机整体。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新青海精神,要把握登高望远的大局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依托青海的自然之美、富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强力推进“大美青海”品牌建设,“大美青海”已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投资青海的“金名片”。成功的实践探索 党政齐抓共管精心培育“大美青海”品牌。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省委省政府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整合全省文化、旅游、媒体等资源,全省一盘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推动品牌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6日上午,省委书记王国生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经济、工商联联组讨论,强调要把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变成每一个青海人的自觉行动。热爱青海政协委员吴汉忠说,作为港澳委员,我们一定要成为青海代言人,在香港和澳门把青海介绍好、宣传好、推介好,让更多的港澳人了解青海、认识青海、走进青海、爱上青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四个更加"打下坚实基础。到那时,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对青海体育事业来说是辉煌的一年。以“环湖赛”为龙头的“三大国际品牌”赛事和以青海多巴目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为龙头的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如两匹飞奔的骏马,挣动着青海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向构建和谐青海的目标飞奔.为完成青海体育“十一五”规划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维护新闻队伍形象,青海日报、青海人民广播电台、青海电视台、青海《党的生活》、青海青年报、青海法制报、青海科技报、西海都市报、西海商报、青海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海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海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青海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和践行青海精神,必将进一步激发青海各族人民的伟大创造,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青海精神是青海各族人民在青海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和谐青海建设进程中,着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产物,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和谐青海也应当是一个“官正民清”的青海。因此,构建和谐青海,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构建和谐青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和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观念,扎实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谐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渍里本无春”.这是古人时过去青海的描述青海地处内陆.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和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青海长期以来处于固步自封、少人知晓的边缘化地位.这种长期的封闲和落后麻木了我们的神经.许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习惯于封闭、习惯于落后、习惯于被忽视、青海的穷、青海的苦、青海的差距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青海的知名度。只宣传青海生态的丰富性、神秘性。而不宣传青海生态的脆弱性、生活的艰苦性,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生在青海。长在青海,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感触最深的就是青海的绿色。我希望从故乡远行、上大学、到柴达木参加工作、调回西宁继续工作这么一个人生轨迹来写写绿色。认识绿色和自己.从中感悟青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大美青海,这个青海形象标志语被越来越多的兄弟省区人所接受、所称誉;被所有的青海人引以为自豪,引以为幸福。人们觉得用“大美青海”这四个字来表述青海形象最为贴切,最有高原气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