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大”是中共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探索,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其深刻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认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前提;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论述出发,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毛泽东的有关探索成果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改革理论铺垫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八大前后,邓小平分析了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新考验,总结了党执政后的新经验,提出了执政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学地接受党内外监督等富有远见的思想,对执政党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八大”选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格  石红艳 《唯实》2004,(12):36-38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党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选举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文章简述了八大的选举过程,分析了八大选举的特色,指出了八大选举存在的不足,并对八大选举的一些民主做法没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八大选举,对推动当前党内民主建设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两条方法论原则,一是从“现有”出发构建“应有”;二是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看待“现有”。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矛盾的次要方面严重阻碍了矛盾主要方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科学调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各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让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种生产关系都能顺其自然得到充分发展。第二,要按照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在改革中用法制的手段理顺社会关系结构内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从国家利益出发,以理性和智慧应对和处理各种国际争端,积极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为民 《党课》2006,(12):32-35
教学提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重大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此篇文章为自修教材。它从当好“八大员”的角度,为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设计了路径,或许能对您有所启示。建议您在自修这篇教材时,结合自己岗位的实际,思考一下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区、和谐企业、和谐村镇等)中将如何尽一个党员的责任,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沦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其中,社会基本矛盾理沦是其内在依据;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其动力系统;矛盾对立面统一理论是其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8.
黄兢 《广东党史》2014,(4):9-13
中共"八大"会议精神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面临着一些有利与不利因素。广东省宣传学习中共"八大"精神选择由精英到群众的社会化路径,执行温和渐进的社会化策略和结合实际的社会化原则,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全面准确领会会议精神及激励措施方面存有缺陷。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到来之际,以非凡的勇气和高度的智慧,围绕着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路子这个战略课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富有成果的探索,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提供了初步而可贵的指导.回望过去,是为了补益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王庆五撰文指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定位的认识,根本的创新在于: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既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也视为一个历史过程;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而且必须建构和谐社会;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到来之际,以非凡的勇气和高度的智慧,围绕着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路子这个战略课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富有成果的探索,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提供了初步而可贵的指导。回望过去,是为了补益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冲突问题。直面我国当前社会冲突的现状,有必要重构社会冲突观,在深刻分析社会冲突的根源、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冲突的回归路径,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治思想家论述的社会和谐观念是基于社会不和谐而提出的.他们从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念,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设计,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求一种平等、公正、和谐的秩序,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和整合,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社会和谐"理论来考察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之一,做好新闻报道,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新闻媒体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根据新闻媒体的特点、功能,论述了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起的四个作用,即引导沟通作用、舆论监督作用、样榜激励作用、信息传播作用、传受调节作用。这对我市新闻媒体如何在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中发挥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纵观建国以来中共纪念活动史,中共纪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社会建设上的契机以及文化上的权力运作.在另一层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纵观建国以来中共纪念活动史,中共纪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社会建设上的契机以及文化上的权力运作。在另一层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07,(1):63-63
王传发最近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和完善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有效的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新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应打破“分割式”的静态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流动需要的动态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和矛盾多发期,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利益矛盾日渐明朗化。  相似文献   

18.
邢和明 《世纪桥》2004,(5):31-3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都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最辉煌的时期,党不仅积累了建政治国、执政为民的成功经验,而且制定了治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为实现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开端,其主要经验是:开创充满活力、民主和谐的一代新风;均衡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建立健康诚信的新型人际关系;依法建设公信廉洁的人民政府。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治理社会的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对今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公平、诚信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和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的问题,除了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在实践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