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索》2016,(0)
2014年11月,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岳阳市云溪区文桥汽车站抢救性发掘一座宋代砖室墓。该墓为长方形并列双室券顶砖墓,墓室前有护墙,两墓室底部用砖砌筑棺垫,均未砌铺地砖,两墓室共出土青白釉和酱釉瓷器8件。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该墓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宋墓的区域性特征等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
《求索》2014,(0)
2011年郴州市文物处在桂阳文管所的配合下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宋代墓葬。该墓为券顶砖室墓,随葬品有陶堆塑罐、陶多角坛、陶俑、铜镜、陶器盖各1件,铜钱2枚。综合墓葬的结构、构筑材料和出土器物,以及与周边地区同一时期的墓葬相比较,推测该墓属北宋晚期墓。堆塑罐和多角坛是郴州宋墓主要随葬品,多组合出现。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5,(0)
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工艺影响较大,岭南及其邻近地区也有部分瓷窑仿烧。广州西村窑最先仿烧成功,后向四周传播,由广东入广西、江西,再进入湖南,部分经海上影响到越南北部。主要表现在对耀州窑印花装饰工艺的模仿,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地瓷窑在题材、装饰风格和釉色上各有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物鉴赏     
<正>青白瓷莲纹温碗酒注宋,蕲春漕河宋墓出土。注子高16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8.2厘米;碗高13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0.9厘米。酒器,由温碗及酒注组合而成,温酒时碗中注入温水,将注子中的酒加热。此器造型规整,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精品。  相似文献   

5.
正山为阳,水为阴,岳阳有山有水,东边山来西边水,岳阳是山水交融、阴阳和谐的岳阳。日出为阳,日落为阴,日出东山万山披彩,日落西水波光粼粼,岳阳是顺天道、合时宜的岳阳。(一)岳阳东边层峦叠嶂的连绵山,是中原大地三省交界的罗霄山余脉;西边是长江、洞庭湖,为中华版图的大江大湖。汨水、罗水、汨罗江、新墙河,右手牵着大山,左手连接大湖,岳阳是阴阳和谐大格局的岳阳。东边的山,如同一层一层的右括号,从东至西,由高至低,层层递进,拱卫着岳阳大地;西边的水,如同一层一层的左括号,从西至东,由大至小,环抱着岳阳大地。岳阳的山山水水,阴阳和  相似文献   

6.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3.2厘米,宽6厘米,厚0.9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三号墓出土。楚国的琢玉手工业十分发达,玉石器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都经过锯截、琢磨、穿孔、雕刻等工序,最后都经过打磨抛光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黔北宋墓中发现的墓主石真、神兽、八卦、符等道教题材的雕刻,反映了唐宋时期道教在黔北一带的传播情况,并进而指出了传入贵州的道教流派及其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求索》2014,(0)
腰子仑114座春秋墓葬最主要的特点是出土了一批楚式陶鬲,越式陶鼎、铜鼎、青铜兵器与工具。其与湖南其他地区春秋越墓应为同一族群;与岭南地区春秋墓也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它们可能分别属于杨越和西瓯骆越族群。出土陶鬲的墓是越墓,而不是楚墓。腰子仑墓群还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楚越文化的融合与交替过程。墓地所属人群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可能尚未脱离原始社会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高10.7厘米、口径15.7厘米、圈足高4.6厘米、圈足底径4.5厘米。泥金龙纹瓷锺为一对,大小、纹饰均同,出土于前室西壁漆木案上,属墓内祭奠用品。  相似文献   

10.
《求索》2014,(0)
201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杨家山墓群的三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三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均为东西向,出土了陶器、铁器等遗物。墓室形制和随葬品特征一致,故判断它们为时代相近的家族墓,年代为东汉晚期。此外,1、2号墓发现有白膏泥涂抹墓壁及墓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物鉴赏     
<正>战国高19.2厘米,灯盘径8.9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铜人昂首直腰骑坐于骆驼上,头部比例较大,面向正前方。圆胖脸型,铸有向脑后梳的发纹。两手曲肘前伸托住灯座。双腿屈膝弯足贴于驼身两侧。  相似文献   

12.
《求索》2015,(0)
2010年8月,为配合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攸县文物局在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燕子岭发掘了8座汉晋墓葬,其中有2座相邻的东晋墓,出土有瓷器、铁削等器物。通过墓砖纪年和器物器形比较,可以推定两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至10月,考古工作者在贵州省赫章县可乐镇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该墓群共计112座。属夜郎时期的古墓葬。这些墓葬具有多种独特的习俗特征,其中五座是最重要的套头葬,出土的大型铜器、兵器、饰物和陶器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罗德成地工区发现的M274西汉墓,是这次发掘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墓葬,出土  相似文献   

14.
二千年前的提线木偶一九七九年春,山东省莱西县县文化馆在院里公社配合整地的社员清理了西汉(公元前二○六一公元二四年)墓两座。两墓出土的二百八十三件随葬器物,分别放置在棺室、边箱和脚箱内。其中漆器约占二分之一,这些出土的漆器。图案优美,色彩鲜艳。珍贵的玳瑁盒、妆奁盒和六博盘,集中了髹漆和镶崭技术,成为精致的手工艺品。出土的二十八件铜铁器多为鎏金,制工精细,器型别致,其中铜镜为星云镜,环剪  相似文献   

15.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是由20件金镶宝石带銙和两件金带扣及1件脱落的金插销组成。全带共镶蓝宝石、祖母绿、金绿、金绿宝石猫眼、石英猫眼、绿松石、绿柱石、东陵石等宝石98颗,是梁庄王墓出土宝石最多的一条腰带,猫眼石是金绿宝石中的一种,也是和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并称的五大宝石之一。因金绿宝石在光线的照射下表面会出现一条闪光的亮带,就好像中午时分猫的眼睛一样,故称为猫眼石或者猫睛石。梁庄王墓出土的金绿宝石共有10粒,大多数都镶嵌于这条腰带上。  相似文献   

16.
②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长55.7厘米,宽4.6厘米。此剑铸造精美,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嵌绿松石。剑刃薄且锋利,毫无锈蚀,至今仍寒光袭人。  相似文献   

17.
神兽     
1990年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9号墓出土,共一对,形制基本相同。 1990年初春,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经过库水的长期冲刷,水库沿岸暴露古墓葬多处,这里因1978年发现了下寺楚国王室贵族墓葬群,并出土了铜禁、王子午鼎、王孙诰编钟等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而闻名遐迩。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在下寺墓群附近的和尚岭  相似文献   

18.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左金锭长13厘米,宽9.8厘米,厚1厘米,重1937克。正面铸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铭文。该金锭是首次通过考古发现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赋予了梁庄王墓中的出土金器珠宝更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物鉴赏     
<正>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长55.7厘米,宽4.6厘米。此剑铸造精美,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嵌绿松石。剑刃薄且锋利,毫无锈蚀,至今仍寒光袭人。  相似文献   

20.
谢洪波 《求索》2013,(4):84-86
东汉巴蜀地区出现了一种造型特殊的镇墓俑,瞪目吐舌,一手执斧、一手执蛇,极富有地方特色,是巴蜀特有的巫鬼信仰在墓葬文化上的观念显现。目前学界对该类俑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本文拟以巴蜀地区的巫鬼信仰为基本视点,从镇墓俑的出土情况、造型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基于地域文化的墓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