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莎莎  许昊  薛文斌 《传承》2012,(11):68-6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椎进,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民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的偏差,文化遗存保护意识的淡薄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文化遗存保护观念的落后等原因,致使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文化遗存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河南省原阳县文化遗存较多,研究它在文化遗存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文化遗存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调查和质的研究范式,梳理了齐鲁节日体育文化遗存的代表性项目及其特征,分析了这些项目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项目传承保护的措施,即重构传统节日文化,推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项目转型;加强传承主体保障,促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顺利传续;提高齐鲁节日文化自觉,扩大节日体育习俗的社会参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加强节日体育文化遗存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求索》2015,(0)
2011年夏对新宁白面寨遗址的发掘,清理出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石器均为磨制;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多为褐陶、红陶,典型器物有绳纹圜底釜、刻划纹高领罐和凸棱凹沿罐,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白面寨遗址年代约相当于晓锦文化二期,是一处临时性的防御遗址。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5,(6)
契丹辽文化是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具有重要的地区发展意义。通过对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的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掌握了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的全貌。在此基础上,将契丹辽文化遗存结合旅游规划、大遗址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等内容进行分类,并科学规划设计,如建设遗址公园、开发"契丹之旅"旅游线路、契丹辽文化特色经济开发区等,使历史文化资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文化在今天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和文献文书遗存,它们许多都得到了开发,融入了现代社会.具体开发的路径是:徽州传统物质文化的遗存直接导致了徽州人文旅游事业的发展、徽州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遗存直接导致了徽州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开发、徽州古代文献文书的遗存直接促进了徽学事业的发展.这些开发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对其已达到的开发状况,宜作合理的价值评估:徽州人文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尚属初级阶段,由之也显示出了十足的后劲;徽州传统技艺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尚属起步阶段,由之也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徽学的研究目前尚处在发展阶段,由之也显示出了多学科的价值有待更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求索》2014,(0)
湖南省汉寿县马栏咀遗址在2008年冬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商、东周时期遗存。发现的遗迹有建筑遗迹、墓葬、灰坑、灰沟等。商时期遗物有釜、罐、盘、盆、豆、纺轮、网坠等陶器和石器等,是早商文化时期分布于资水中下游地区的一批本地土著文化遗存。东周时期遗存的陶器类型较简单,属战国中晚期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6月1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30条,对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机制、权责关系、保障体系等方面予以规范。条例的颁布施行将对提高闽东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意识,全面加强有效的监管,传承弘扬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阆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是阆中古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当前,阆中古城的发展正面临传统消失、建设性破坏、破坏性建设的威胁。然而,寻找远去的家园,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需要。正因为历史不能倒流,文化遗存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2,(17):10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浙江灿烂的昨天。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浙江人正以空前的热情,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文化遗产中吸取根的力量,从文化自觉中获取文化自信,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求索》2014,(0)
2008年9~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益阳市桃江县麦子园遗址,发现商代、西周、东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清理出商周时期遗迹有灰坑18个、房址5座、灰沟3条、火塘2个、窑址1座、墓葬1座,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其中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并体现出资水下游一种新的地方文化类型因素,可称之为麦子园类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1.
高启华 《今日浙江》2009,(21):56-57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联系衢州实践,我有这样的体会:在繁荣发展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切不可遗忘优秀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利用,在向农村送文化、种文化的过程中切不可忘记农村是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优秀历史文化遗存对当代国人心灵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切实表明,在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不但分布有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的印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而且拥有很多可以认证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遗存,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这些文化遗存,以其丰富的内涵一再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即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9,(1):37-37
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发端地和主战场。辛亥革命为我省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遗存。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加快辛亥革命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对弘扬首义精神,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台湾地区尽管还没有发现人类较早的文化遗存,也不是古文化发祥地或发展中心地带。但是,以目前而言,台湾地区新的重要考古发现仍层出不穷,考古研究亦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台湾古代文化、台湾古代文化与大陆古代文化的关系开拓了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率,就必须有科学的开发思路和文化安排,形成以高、精、特为龙头,以历史遗存为力点,以自然休闲为铺垫,以民俗文化为大观的开发结构,从而弘扬本地主题文化,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增强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吸引力,推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开创旅游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印章与篆刻     
吴心 《黄埔》2006,(3):50-51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春秋战国时代发展成熟。印章自出现,其字体就一直以篆书为主。历代入印的篆体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大》2011,(11):30-30
叶青、秦顺全、熊德荣、刘丹丽等四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支持湖北,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及相关历史文化遗存与景观为保护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历年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论述了贵州西部青铜文化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及其文化格局的变迁,着重对第三阶段(战国晚期至东汉初)以威宁中水、赫章可乐、普安铜鼓山为代表的遗存的文化特征和构成因素进行了详细考察,并深入探讨这一时期文化格局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9.
印章也称图章,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古代锲刻文明的遗存.从考古所得的遗存来看,我国的印章文化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公元前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7月2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以50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的决定》。在审议中,委员们认为,法规从遗存的角度切入,去争议、明定义,定位精准、指向明确,是地方文化立法的优秀范本,建议对南平这种立意高、切口小的地方立法思路和做法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精准选题好看有用两相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