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清算“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行,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特别法庭,对他们进行立案审理。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气氛中, 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主犯江青量刑。许多人主张判处死刑,陈云却力主“不能杀”,认为同“四人帮”的斗争终究是一次党内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粉碎"四人帮"历史斗争的时间节点并对粉碎"四人帮"的合法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针对霞飞提出的"陈云在与叶剑英、王震研究解决‘四人帮’问题时认为要采用分别抓捕的方案但是应该下不为例"的观点,分"1976年9月9日至同年10月6日"和"1976年10月6日至1981年1月23日"两段时间进行分别考证,在查阅并引用《陈云传》、《陈云年谱(修订本)》等公开出版的资料之后得出了个人的观点:陈云在1976年9月下旬至10月初研究解决"四人帮"问题时没有针对"采用抓捕的办法"说过"下不为例",在"四人帮"被隔离审查以后到"四人帮"被最终宣判期间也没有讲过"下不为例",类似"采取抓捕的办法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的说法应该是"三人成虎"式的误传而非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霞飞  王鹏 《党史博采》2005,(9):31-36
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云处于挨整的地位,但他始终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拥护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贵品格.1976年,陈云向叶剑英提出了粉碎"四人帮"的最佳方案,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78年12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担任中央副主席。这时,他已经73岁。在奋力工作的同时,他和叶剑英、邓小平等老同志对干部"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另一方面,陈云也感到"四人帮"的帮派残余势力及其影响依然存在。他说:"不要只看他们现在一时表现好。一旦老家伙们去见马克思去了,他  相似文献   

5.
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等人所起的关键作用已为人熟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斗争的酝酿阶段,我党久经风浪,长于谋略的陈云同志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政治家的坚决果敢提出中央应下定决心,采取断然措施粉碎“四人帮”;然后又坚决反对对“四人帮”量用死刑,在“国人皆曰杀”的氛围中,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6.
正"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批评和自我批评时,特别重视自我批评的作用。1939年12月,陈云《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一文在强调"党内斗争主要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时,还特别指出,领导着政权的党,领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3,(15):54
陈云打响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枪1982年1月5日,中央纪委一份反映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信访简报》,使得一向冷静的陈云勃然大怒。他把秘书朱佳木叫进了办公室,指着这份简报说,要严办,杀几个可以挽救一大批。后来他就在简报上批了几句话:"我主张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在陈云的批示旁,邓小平又加了8个字":雷厉风行,抓住不放。  相似文献   

8.
<正>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邓小平和中共其他领导人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考虑,提出了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问题。作为一位曾经主管过党的组织工作的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比较早地注意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状况,他对推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年  相似文献   

9.
"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曾一度流传,但从现有史料中并未发现毛泽东说过"陈云一贯右倾"的直接证据;相反,却有毛泽东批评"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说法的记载。"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从反面显现了陈云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史实,其客观实践主要包括:坚持按比例发展法则反冒进;面对"大跃进",最早提出降低指标和保证质量的主张;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消极后果;粉碎"四人帮"以后,遏止新的"大跃进"。陈云敢于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唯实"矫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助推陈云的"唯实"观飞跃。  相似文献   

10.
徐行 《党史文苑》2014,(9):53-55
陈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主张秉笔直书,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去分析、判断和评价党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粉碎“四人帮”以来,陈云在不同场合对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薄一波等党的领导人的杰出贡献做过符合实际的评价,对林彪、“四人帮”、康生等党史上的反面人物也作出了准确的评判。  相似文献   

11.
吴继军 《世纪桥》2008,(17):35-36
<正>1976年10月,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又排除阻力,坚决主张让能力强、威望高的邓小平、陈云等同志尽快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坚决支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  相似文献   

12.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提出应为薄一波等六十一人案及彭德怀等冤假错案复查平反,引起极大震动,成为拨乱反正、进入新时期的第一炮,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近年才发现,在打倒"四人帮"以前,陈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已在为平反冤假错案出力,翁泽生案即是典型一例.此事在已出版的<陈云年谱>中未见记载,因此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倡导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陈云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特别是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举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两年里,陈云率先倡导恢复包括实事求是在内的"党的好作风",并实事求是地提出当时亟待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引导人们进行深入思考;在纪念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撰写并发表长篇文章,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与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特别是注意将大讨论引导到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上来。陈云的这些努力,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重要准备、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庆祝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时候,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怎样逐步展开的,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是十分有益的。改革开放的条件准备粉碎"四人帮"之后,胡耀邦在任内,在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老同志的支持下,他以马克  相似文献   

15.
1953年下半年,当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以往的各类党史书籍中,人们了解最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中所起的作用.但对陈云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在这场严峻的党内斗争中,作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表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同高岗、饶漱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高岗、饶漱石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和维护党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批"反冒进"与党内反"右派" 1958年的"大跃进",是以反"反冒进"开路的.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是两条路线.前者是马克思主义路线,后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路线.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按照斯大林的逻辑,党内斗争是党外阶级斗争的反映.毛泽东得出结论说,反"冒进",是政治问题,离资产阶级右派只有50米远了.如果说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只是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那么省一级领导人被打成"右派"的,却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7.
<正>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陈云》有段情节,让人印象深刻:1982年1月,陈云在读一份反映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简报时勃然大怒,批示说,"我主张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陈云当时的职务是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第一书记。批示过后,陈云向后靠在沙发上,轻叹一声说,"我就准备挨黑枪了",继而抬头吩咐秘书,"转告我  相似文献   

18.
《党史天地》2009,(6):69-69
1976年10月,陈云仍住在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71号。虽然还没有恢复中共中央的领导职务。但他仍以一个老革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密切关注着粉碎“四人帮”后的形势,为党和国家今后的工作思考着良策。  相似文献   

19.
1953年下半年,当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以往的各类党史书籍中,人们了解最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中所起的作用。但对陈云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在这场严峻的党内斗争中,作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表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同高岗、饶漱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高岗、饶漱石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和维…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深入持久地把陈云同志生平思想研究开展下去,2015年6月1日,第九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陈云纪念馆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陈云在历史关键时期"。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云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陈云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