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在近现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引起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在对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发展伦理学代表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核心发展理念。发展伦理学实现了对前两者的积极扬弃,是前两者的合题。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的实践呼唤抗灾伦理学的建立.作为世界伦理学研究前沿学科的生命伦理学,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肯定、对有限救护资源的合理分配、对自我牺牲的必要性的论证等方面,对抗灾伦理学都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1987,(4)
学习重点第一章伦理学的对象教学目的:明确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伦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干部学点伦理学的意义。第一节伦理学的对象一、“道德”与“伦理学”的含义和由来道德就是人类社会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规范、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学说,它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由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首创的。二、伦理学的对象伦理学必须从总体上、联系上、发展上全面研究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才能发现道德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食品伦理学的雏形蕴含在人类的食物习俗之中。一般说来,人类的食物习俗倾向于健康快乐的自然目的,并逐步形成相应的节制德性。当食物习俗和节制德性追求社会目的时,节制德性也就突破自身限制,走向外在食物伦理规范的轨道。在特定历史阶段(主要是中世纪),食物习俗和节制德性转化为神圣食物法则与世俗食物伦理的颉颃。二者的颉颃在农业科技大变革的历史境遇中演进为食品科技对人类伦理精神的挑战和后者对前者的反思。在此进程中,食品伦理学应运而生。食品伦理学既应当为人类健康快乐的个体生活提供理性行为规则,也应当为食品立法提供哲学论证和法理支撑,还能够为应用伦理学开拓出深刻宽广的研究领地。  相似文献   

6.
持续恶化的生态现实催生了环境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环境伦理介于伦理学和环境生态科学之间,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产生,是协调人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求得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近年来,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不断地严重化。之所以出现这种后果,也是人类肆意妄行的结果。因此,只有提高到人类环境伦理道德的高度去感悟和对待这个问题,才能使它得到最终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7.
陈平 《唯实》2007,(1):26-28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恶化、安乐死、核战争、克隆人等一系列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二难选择”问题,同时也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勃兴。“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这一问题,既是当代应用伦理学构建的基础,也是目前中国伦理学界争议最多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澄清不仅是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不可避免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中后期伦理学转向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就越来越关注对各个领域中权利问题的探讨,使得"权利概念成了伦理学的中心"[1]。"权利问题"也成为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生命伦理学中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对权利的争论,比如在流产问题上会涉及妇女的生育权(或隐私权)与胎儿的生命权的冲突,在医患关系中会涉及医生的权利与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它是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它有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研究发展的伦理问题,对于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小敏 《理论学刊》2005,46(4):46-5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标志人类社会发展观、价值观的一次新飞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对伦理实践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升华。把握和谐社会的伦理学内涵,厘清实现和谐社会的伦理学路径,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卢风 《学习论坛》2012,(9):55-61
贫富分化,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冲突,高新科技发展和应用对人类道德的挑战等,都要求当代伦理学做出回应。以物质财富增长为根本标志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我们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发展理解为社会改善和精神提升时,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用高新科技去增强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是十分危险的,科技必须以人为本,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科技会挟持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为走出生态危机,规避高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巨大风险,必须建构合理的发展伦理学和科技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陈飞 《理论研究》2010,(5):55-57
传统发展观已经带来了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以及人的异化、物化。发展伦理学是在传统发展观和生态伦理学的困境基础上产生的。发展伦理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作为公平的正义。人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类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症结和根源在于发展的异化。现代人要对发展的天然合理性产生质疑,区分"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它是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而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它有其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的,它是在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有其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代环境问题的凸现,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实质关系.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个理论方向,即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而展开的.自然主义主张面向自然去寻找环境道德的理论根据,而人类中心主义则倾向于回归人自身去确立这种根据,双方都没有解决好这一理论问题.而类哲学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以"双重生命"观点为理论核心,从"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性质.类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重新阐发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实现了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优秀成果的结晶,其特质是指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伦理精神。在反思人类伦理思想史并且直面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以批判精神为武器、以自由精神为灵魂、以实践精神为目的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伦理思想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为思考现实伦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当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根本特质,研究事关人类命运的现实伦理问题,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和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华 《新视野》2002,(1):59-61
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曾就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主体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主体是生态或自然本身,建构环境伦理学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确立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环境伦理学的价值主体只能是人类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建构环境伦理学必须也只能“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然而又感到有关论者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这个核心问题的论述意犹未尽,特别是如何批判继承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成分、确立科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有作进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对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在引发新一轮国家和地区竞争的同时,也为后发展国家、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后来居上的可能。如何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契合新常态,寻找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抢占发展制高点,银川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科学思想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依据和思想方法,也包括科学成果所蕴涵的思想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产生新的科学思想。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科学思想,值得引起充分重视。本文主要就信息化观念的兴起、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行一番讨论。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正朝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伦理学价值理念的分析与研究,来显示人类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的重大转向及进步趋势。重点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理念的理论来源、分歧、缺陷和积极意义,并指出生态伦理学价值理念的全球性普及应以国际公平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