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由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研究分会、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云南大学历史系共同举办,昆明泰华实业集团公司、昆明江北建筑公司副总经理童为民先生、云南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公司总经理黄云先生、昆明天天海鲜城经理殷林先生大力赞助,云南香宫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炳明先生热情支持的第九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2.
陈磊 《学习与实践》2012,(7):128-133
冯天瑜先生是湖北地区著名的文化史学家,他勤于治学,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冯先生在史学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不拘一格的治学方法。在治史实践中,冯先生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历史文化语义学"来以"概念"解释历史。于史料,冯先生能以采铜于山之精神发掘原始史料和口述史料,在精密的考辨中凸显史学重实录的学格特征;于史学,又能以宏大之气魄融通义理、考据与辞章,赋予史学以新的气象。在冯先生的论著中,"学术性"与"思想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研究如何推进?从内在条件看,有若干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史料。因为历史学的研究,建筑在可靠的、新鲜的史料基础上;有重大史料发现,就会有重大史学研究的成果。二是方法。研究方法对于史学探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今电脑的广泛使用,绝大地提高了史学研究的效益,提高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但仅此还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源,就是史学评论。诚然,史学评论有优劣之分,但好的、优秀的史学评论,对史学的发展,确实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了霍林东先生的《史学与史学评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这样的感觉更深…  相似文献   

4.
“我的先生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那些明白、清楚的著作,陪伴在我成长的年代。我当时是台大史学系本科生,曾经拜见过先生三次,对他平易近人的民主风度,印象深刻,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5.
周渝 《求索》2013,(10):131-133
自张道一先生明确提出艺术学后,艺术史学的研究就备受关注。艺术史研究就是希冀借学术研究以“打通壁垒”,贯通艺术共性与本质特征,进而构建具有普遍规律的艺术宏观理论体系。如今,艺术史研究已初具积淀,但还存有诸多理论困惑,如通史纂修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艺术个案研究,一般艺术史学研究与诸多个别艺术史学研究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等。解开这些理论难题,还得回到艺术史的研究归旨,建构合理的艺术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本研究以康定斯基与勋伯格的学术研究为证,阐介了艺术史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阐说了观念史学观、外史学研究和内史学研究方法论在整个艺术史学研究中的研究实例与重要价值。艺术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构要在博采众长的同时,明确自身的研究特色,做到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当然,理论上的方法论能否真正可行,还得在具体学术研究中加以改造与求证。  相似文献   

6.
<正> 在史学被认为是背时隔世之学,史学著作逐渐受人冷落的今天,有些史学家不禁深深的感叹:史学危机!不错,经济建设的巨流和现代化的浪潮迅猛向前,人们无暇反顾,千余年来一直深受中国学人注重的史学,一下子跌入了它的低谷。然而,历史不仅永远是人类生存的组成部分,也永远是人类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样,史学就绝不会成为“死学”。每当人类前进一步,时势必给人类以新的挑战。史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亦必将赋予史学家新的使命。在中国史学的领域内,通史的研究与撰述很受人们关注。摆在通史研究者的面前,有两个重大研究课题,这就是:一,通史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二,如何用一种最适合的体裁形式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读了张舜徽先生的新著《中华人民通史》(三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有了不少新的启发与收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吕振羽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丰厚的史学遗产,其中最大的启示和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他那人生执著追求和巨大的创造力所表现出的使命意识。作者认为,在吕老去世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来追思他的足迹与风范,以启迪年轻的史学工作者的人生与事业,...  相似文献   

8.
《理论月刊》2005,(11):F0004-F0004
2005年10月16日,史学大师章开沅先生80华诞庆典暨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共2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永继、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林、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马建中、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和校长马敏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章开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史学大师,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章开沅先生即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早期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中国教会大学与东两…  相似文献   

9.
商鸣臣 《春秋》2012,(6):32-34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朱维铮先生于2012年3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先生曾做过我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讲授“中国历史文选”课一年.上世纪80年代,应山东大学历史系聘请,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如今,先生走了,回忆50年来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关爱,无比悲痛。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教学中的高度责任心,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0.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两位大史家。前者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西方的历史之父,其《历史》是西方史学界公认的第一部名符其实的历史著作。后者是中国史学的开创者,中国的历史之父,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著,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他们都是“创立历史研究的模范”。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者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完全可以相互媲美的。鲁迅先生在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3月,周谷城先生在《光明日报》著文,号召开展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十多年来,我国广大史学工作者响应这一号召,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范达人、易孟醇的新著《比较史学》则是其中最显著者之一。 比较史学是历史学中分离出的一门新学科。在西方,从1928年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建立欧洲的比较史学》一文发表,到三十年代末布洛赫《封建社会》一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西方比较史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2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开创者李埏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举办了"李埏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五届富民社会/农商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3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学者参加了纪念会。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在获奖后,把奖金全部捐赠,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方汉奇基金",用于推动新闻学、新闻史研究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近日,一位耄耋老人在银行捐款转账百万元被工作人员疑遭"诈骗"的新闻获得广泛关注。看似乌龙、实则暖心的背后,是这位研究了一辈子新闻史学的先生——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支持中国新闻史学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先生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那些明白、清楚的著作,陪伴在我成长的年代。我当时是台大史学系本科生,曾经拜见过先生三次,对他平易近人的民主风度,印象深刻,心存感激。"2008年6月,已逾耄耋之年的台湾著名学者林毓生,在下榻的杭州新新饭店403室,写下了这样一段追忆往事、流露  相似文献   

15.
忆漆侠先生     
孟祥才 《春秋》2013,(3):27-28
漆侠先生是我仰慕的史学界前辈。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大学历史系学习时.就开始读他的文章和专著如《秦汉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等。先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踏实的文献基本功、驾驭重大史学课题的能力、沉实老到的文章风格,都让我感佩不已。当时我就想.如能有机会拜见先生.当面聆听他的教诲.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史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批评是从史学著述到史学理论的中介。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以及史学史),同属史学“本体”的研究。史学理论是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经验的抽象与升华,是关于史学原理的知识体系。但史学理论并不是直接从史学著述中积淀提炼出来的,它往往需要有一个中介,这就是史学批评。 史学批评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中介,在于史学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实践的品质,或者更精确地说具有从实践到认识的过渡性特性,史学著述就史学主体这一角度说是实践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孟祥才 《春秋》2013,(4):23-25
张政烺先生于2004年以93岁高龄驾鹤两去,凡认识和接触过先生的人无不感到痛惜。他是著名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已故杨向奎先生曾对听他讲课的研究生说:“在中国,听过张政烺先生的古文献课,别人的文献课就不必听了。”显然,在杨先生心日中,张先生是中国古典文献领域的头号权威。50年前,我在中国科学院历史所读研究生和工作期间,同这位史学大师有些接触,留下一些独特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记者: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才辈出,成果卓著。在程千帆先生、周勋初先生等前辈以及你们这一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即文献与理论兼擅,文学与史学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具“南大学派”的气象,您能具体阐释一下南大的古代文学研究吗?你们与同为古代文学研究重镇的北大,在研究取向上有何不同,就唐宋文学的研究而言,你们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莫砺锋:正如你所说的,南大确实比较重视文献与理论兼擅,文学与史学沟通。但是这恐怕也不是南大一家的独特学…  相似文献   

19.
陈祖武简介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祖籍湖南茶陵,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6年7月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史学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史学组评审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主要学术专著有《清初学术思辩录》、《中国学案史》、《清儒学术拾零》、《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等。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等。  相似文献   

20.
<尤中文集>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尤中先生总结其近60年来研究成果的辑录.文集突出体现了尤先生的学术成就(特别是中国西南民族史方面)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对启发后学和推动民族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