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乖勋 《求索》2011,(6):186-188
对屈原的评判,有诸多观点,学术界由于朱子对屈原的过分评论,"伤原之甚",最终引来了诸如"与班固一样,曲解《楚辞》,贬低屈原"的非议。朱熹认为"夫屈原之忠,忠而过者也。屈原之过,过于忠者也",进而提出屈原不应"故捐生以赴死","抒怨愤而失中"的观点。朱熹关于"屈原之过"的观点,是基于朱熹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发的。从朱熹的"屈原之过"之因来看,朱熹身处的南宋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外又受强敌威胁,朱熹期望国家中兴,由此朱子萌生了忠君尽善尽美,从而感叹"屈原之过"。从这一层面上讲,朱熹的"屈原之过"之论也彰显了朱熹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代表著作《四书集注》完成了儒家的人文信仰的建构。在这部里程碑式的文化巨著中 ,朱熹表达出了更加强烈的人文意识与浓厚的理性精神。然而 ,几乎在朱熹进一步强化儒学的理性化、人文化的同时 ,他的《四书集注》也同时强化了儒学的信仰 ,从而强化了儒学的宗教功能。可以说 ,在朱熹的《四书》学与宋儒的思想体系中 ,人文观念的强化与宗教功能的强化几乎是一体的。那么 ,这种成熟形态的人文信仰具有什么典型特征呢 ?从朱熹的《四书》诠释中 ,他对“天理”的信仰中表现出如下一系列特征 :一 客观论述与主体投入朱熹在诠释《四书》时 ,力…  相似文献   

3.
刘爚是配祀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乞罢伪学诏,请以朱熹白鹿洞学规颁示太学,取朱熹《四书集注》刊行。于朱门为有功之人。本文拟澄清其家世、生平、著述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仁”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仁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仁”言人为朱熹将“仁”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卢萍 《理论月刊》2008,(6):43-46
刘爚是配祀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乞罢伪学诏,请以朱熹白鹿洞学规颁示太学,取朱熹<四书集注>刊行.于朱门为有功之人.本文拟澄清其家世、生平、著述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火金 《台声》2001,(3):43-43
朱熹( 1130- 1200),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朱熹一生除任 9年地方官和 46天宁宗皇帝侍诏兼侍讲外,均从事教育。他生前曾竭力推行书院教育,亲手创办兴复福建武夷、考亭、庐山白鹿洞、湖南岳麓书院等书院,在书院讲学和著述终其一生,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我国古代教育和书院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是朱熹最早办学的地点之一,岛内的“朱熹燕南书院”是朱熹最早的授课之所。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 1077),金门始立都图,归统于…  相似文献   

7.
南宋绍兴23年(1153年),朱熹路过同安澳溪村时,被当地的地理环境惊呆了。他连忙下马步行,旁人不解其故。原来朱熹觉得这里地灵人杰,将来会出大人物。当时朱熹只是同安县的小主薄,按封建礼节,他必须下马跪拜。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其道德修养论尤有独特创获。"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修养论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修身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修养论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既吸收了以往许多唯心主义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成果,在古代科学方法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综观朱熹有关的论述,其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博学”与体察朱熹强调“博学”,“学之博,然后有以备事物之理”。何谓博学?“谓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10.
罗小成 《福建乡土》2012,(1):31-33,36
走进云根书院朱子阁,正大厅里有三座雕像,分别是朱森、朱松和朱熹,朱森是朱松的父亲,朱熹是朱松的儿子。这三人之中,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又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杰出实践者,他创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可谓声名远播,家喻户晓。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到政和任县尉,制治有方,民赖以安,政和人称他为“既民之父母,又民之师保也”。  相似文献   

11.
李春桃 《求索》2008,(9):180-182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还创作了一千二百多首诗,是他深邃的理学思想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展现。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入三家、笃于儒学的道学性格;系于国事、关心农民的忧患意识;登山临水、酬唱交游的人生经历;传承儒学、倾心书院的教育活动。通过对这些诗歌的深入解读,以足够的事实证明,朱熹的诗歌蕴含了多层次的价值,是研究朱熹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的美食文化极具乡土特色,并且源远流长。相传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的朱熹,不仅在学术上成为理学宗师,在饮食文化上也很有影响。武夷山民间宴会及年夜饭中必备的多道主菜,都源自南宋朱熹亲手创制。朱熹一生注重礼仪,热情好客又恪守“勤俭持家之本”的家训,  相似文献   

13.
何兆泉  胡晓静 《求索》2011,(6):143-145
南宋张栻师从衡山胡宏,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卓然自成一家。《孟子说》是张栻生平后期完成的代表作品,在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心性论等各方面,均有发明创获,也反映出与朱熹思想的具体差异,故不能简单地用朱熹来化约和抵消张栻,说张栻归于朱熹,或者说张栻转向朱熹。  相似文献   

14.
正绍兴十二年(1142)夏秋之交,建安城南紫芝坊的环溪精舍建好了,朱松终于将一家子安顿下来。9月,朱松带着儿子朱熹沿建溪而下,入闽江,直抵福州。此次福州之行,朱熹将结识一位诗酒儒士,成为忘年之交。这位儒士名唤傅自得。福州的那夜,提刑司的东轩,朱松、朱熹、傅自得3位不同年龄段的诗人聚在摇曳的烛光下。朱松,46岁,因主战得罪秦桧而赋闲;朱  相似文献   

15.
印象朱熹     
人到"武夷书院",最想一睹创办者朱熹的容颜。书院里有朱熹的坐像、立像和他的自画像。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镜写真题以自警"像。这是他61岁时在武夷山画的,真迹现在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书院里悬挂的是根据他第十六代孙朱玉石刻所制。朱熹的肖像十分奇特,额上右侧有七颗黑痣,呈北斗星  相似文献   

16.
从儒学伦理到儒学哲学--孔子儒学与朱熹儒学的比较刘彦生梁晋华一先秦时代,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上承周文教化,全面地把礼乐规范为个人自觉的道德伦理,创立了儒学。此后,儒家学说几经兴衰,终于在宋代,由朱熹创立了源于儒家伦理而又高于儒家伦理的理学。朱熹的...  相似文献   

17.
在《辞海》“朱熹”词条的析义里,看不出朱熹是尤溪人。但朱熹出生在尤溪的事实已经被学术界认定,并达成共识,同样也引起相关出版部门的重视,读者将会在新修订的2009年《辞海》中,读到这样的解释:(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间,“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迎来了“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的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旅居国外的朱子后裔等80多人相聚一堂,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缅怀闽学先贤,寻访朱熹遗址,共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大计,促进了两岸朱子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整个会议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情感。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这一文化巨人,四十余年都在闽北武夷山度过,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大学——紫阳书院,并与他的弟子们立足闽北文化土壤创建了朱子学(即闽学)。朱子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控制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七八百年,渗透至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各个领域,而且广泛地传播海外,对  相似文献   

19.
卢腾 《福建乡土》2013,(2):25-25
政和县云根书院,是宋朝朱熹之父朱松任县尉时创建,历经元、明、清,时废时修,至清末圮毁。前几年,在地方政府和社会上乐善好施人士的通力合作下,得以重修。古时,朱熹曾在此习读、讲学过,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20.
自明末清初传人台湾以后,朱熹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思想价值观念和官方意识形态主宰台湾思想精神领域数百年之久.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朱熹思想早已褪去昔日的光环,在学术思想领域只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而存在.当代台湾是一个各种思潮汇聚之所,人们对朱熹思想的评介更多是从自身的学术视角出发,无论是来自传统儒学内部的观点,还是来自新儒家的批评意见,其任何陈述都必定是在特定场合,必定体现了某种特定的意图,因而都自有其特定的情境.因此,我们从外部的角度去审视朱熹思想在台湾的学术存在,必须重视这样的特定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