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纵览     
终结“农民工”制度的时刻到了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农民工”制度必将终结。这些人自进城打工时起,就已抱定了在城镇生活的决心。这样的价值观变化,对于中国目前已经形成的主流产业形态、经济结构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但同时,这一变化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机遇。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10):4-5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走出田野,走进城市,为我国城乡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农民工。不断完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全社会日渐形成尊重农民工的氛围。但是,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兴林 《求实》2000,(2):41-42
改革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二元社会,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农民工进城,在城镇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农民工的思想特点,加强农民工思想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民工思想特点农民工出生在农村,又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他们有着较浓的乡土意识,中国农民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谋生,必然受到现代都市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形成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自身及客观条件限制,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政府应有所作为,消除障碍性制度,形成“推一拉”机制,促进人口合理、良性流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缓解城市化与工业化压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城市化的社会成本,以促进农民工群体向市民转变。  相似文献   

6.
宋兆路 《共产党人》2004,(18):14-1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劳务输出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农村发展壮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产业优势。在规模浩荡的劳务大军中,其中农民工党员队伍也日益庞大。他们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与时俱进适应农民工党员的流动特点,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流动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各级党组织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省出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项目三大评审认定办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完善。到2020年,我省将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重点实施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问题因政府政策偏离而产生,故应以政府服务回归而终结。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堪忧,政府服务虽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服务体制不顺、服务动力不足、服务措施不全等诸多问题。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因农民工数量较大。由于实际需要而通过一系列理念、制度和服务创新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农民工服务模式,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由此我们总结出由政府人为的历史政策和不舍理制度导致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需要政府依托公共服务来解决。因此转变政府对农民工的服务理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赋予农民工市民权利和在城市生活的能力,成为了城市政府服务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2,(34):11-11
近日,贵州安顺市驻云南流动党员联合党总支在昆明成立,而在之前的2011年初,安顺农村信用社便在全国率先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依托福建泉州、云南昆明、广东东莞、江苏无锡、浙江浦江、北京海淀等6个驻外服务点建立外出农民工党团组织,初步形成“党委+农民工党员+团组织+青年团员+农民工”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让流动在外的农民工党员找到组织,也为优秀农民工打通入党通道。  相似文献   

10.
徐秋花  侯仲华 《求实》2007,(1):93-9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参保愿望和要求,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的物质条件已基本具备,关键是建立起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应体现低门槛、低待遇、广覆盖、可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民工党员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投身二、三产业,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党员队伍。如何加强这部分党员的管理教育已成为基层党组织亟须破解的一道难题。近期。笔者对建平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状况进行了系统调研,思考之余,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原因,其解决方式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作为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原则、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对农民工问题的介入主要是通过个案、团体、社区等三大专业方法,协助农民工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和信心,从而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永琴 《奋斗》2006,(9):18-19
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是反映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的标志之一。社区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化组织载体。在社区中。社区管理与服务在农民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就是一种可被直接感受到的新的支持力量。因此。以社区为切入点解决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问题是社会支持的一种重要手段。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把农民工融入到社区之中,从而保证他们与城市居民获得同样的权益保障并形成共同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迎来了新的明星。重庆的5位农民工与另外16位农民工一起,代表全国两亿农民工第一次登上了春晚舞台。他们用真情与豪迈,唱出了铿锵有力的《农民工之歌》,唱出了农民工的自强精神。在他们身后,还蕴藏着一段与温总理不得不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献红 《世纪桥》2009,(11):37-37,52
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文章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农民工培训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一些企业亏损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不仅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形成许多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做好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引导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围绕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营造就业氛围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为准确研判贵州省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形势,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指导和推动下一步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省人社厅和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此调研报告。一、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贵州省把返乡农民工创  相似文献   

18.
中铁电气化公司党委把发展农民工党员,作为积极适应职工队伍结构变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形成一套培养、激励、发展农民工人党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促进山西农民工收入在"十三五"时期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农民工职业素质相对低下、政府就业公共服务滞后、正常合理的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收入快速增长。因此,为了促进山西农民工收入快速增长,必须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农民工职业素质,完善政府就业公共服务,形成正常的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淑东 《新长征》2008,(1):18-20
农民工作为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其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过程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逐年递增趋势迅速发展,至90年代中后期形成涌动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