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危机干预是借用有效的心理辅导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理困惑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和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期的活动。笔者所在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不久前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件,迅速作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进行系列的干预活动,最终成功地为在此次事件中的学生化解了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的调整方法离不开国家干预,但现行环境法规范中对于不同类型国家干预手段的选择与配置存在结构失衡的特点,指令性国家干预比例过大,指导性国家干预和直接介入性国家干预比例过小,不能反映国家干预在纠正市场缺陷、培育和扶持新兴市场方面的功能和特点,不能彰显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独立功用。因此,不同类型的国家干预手段在我国环境法中的整合与重构显得尤为重要,并直接影响我国环境法体系及其制度内容的重大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干预论”的缺陷与经济法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法规范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现实,而经济法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为其存在提供理论解释。中国经济法学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二十年的探索及讨论,并伴随着宏观经济改革及理论的演变,现在终于就经济法的定位问题及功能模式方面基本上在如下方面达成了一致: 基本上否定横向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都普遍认可国家(或政府)干预应为经济法调整的共同特征。 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主要目的应在于为弥补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各式各样的干预手段,使国家干预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其重要性勿庸质疑。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应具有其固有的法律价值和规范模式。文章通过对经济法语境下"国家干预"内涵的分析,从经济法律规范的逻辑设计和规范结构剖析经济法对"国家干预"的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5.
"房屋限购令"对市场的干预在权力来源、行使方式、政策考量因素等方面存在与宪政原理、行政法原则相悖之处,其权力运行形式亦游离于行政立法的控权范围,跨越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界限。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矫治"限度在于市场基本经济规律的恪守与建立在基本权利划定基础上的权利尊重。市场财产权配置、权力与控权力的对比均衡度则应当成为政府是否越界干涉市场主体权利的两个判断基准。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干预”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是低效率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对集体或政府采取运行来改进资源配置的 个理由。”但自60年代以来,市场失灵学说引起了一些名经济学家的怀疑。他们向市场失灵的结论提出挑战,认为被说成“市场失灵”的许多情况都可能并正由市场力量加以矫正。从一个理想的市场与理想的政府出发来确定市场与政府的有效边界,是自由放任学说和政府干预学说共通的弱点。现实中的市场和政府都有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这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那样:要改变一种游戏或竞赛的结果,改变参加竞赛的人并不重要,而改变竞赛规则最为重要。所有这些看法在稻多方面都值得它们思考,并应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吸取。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新经济”看国家干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恰当而有效的结合为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主要课题。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的国家干预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随着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国家干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国家在重新强调政府的经济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政府的作用不是干扰市场,而是创造市场。未来的宏观经济控制不但注重把握宏观总量,而且凤法让微观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度规范化的结果,经济法在调整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过程中,一方面克服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又对政府行为进行限定,遏制政府失灵。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并非是万能的,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失败的客观可能,关键是寻求经济法与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得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9.
一界定一个概念:“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人道主义干预““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有学者将之翻译成“人道主义干涉“,也有学者译为“人道主义干预“。笔者认为,在中文语境下,将“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译成“人道主义干预“比较科学一些,更能符合并体现国际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网购订单暗藏无声呼救"我活不下去了……"2019年12月15日晚上8时,某网店客服璐璐接待了一位特殊顾客。年仅12岁的女孩婷婷因为被父母批评想到自杀,向客服咨询如何购买安眠药。尽管相关处方药早已在平台上停止销售,但因涉及此类商品,璐璐还是按惯例主动询问她用于治疗什么疾病。"不是治病,我只是活不下去了,"女孩的答复令人担心不已,"上次吃药没有成功,就想着换个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中频频发生的政府随意干预法院司法活动的事件,原因在于我们传统体制上行政和司法的一体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政府"理念以及实际做法。摒弃"大政府"错误理念,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必须以政府尊重司法的独立品格和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为前提。同时,以责任机制控制行政权的滥用,并通过进一步完善行政法治,让行政人员谨慎行使权力,从制度上保证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是当前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应飞虎  王莉萍 《现代法学》2002,24(4):116-125
干预是外力对某种关系或机制的一种介入。在法律中 ,并非只有经济法才体现公权的干预 ,民法也体现了公权的干预 ,只是两种干预在对象、功能、手段、广度、深度及有效干预的前提等方面有着差异 ,这些差异构成了民法与经济法的区别。文章主要探究了这两种公权干预的质的规定性 ,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体系中几个有争议问题作了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需要国家干预说”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飞跃 《现代法学》2005,27(2):36-44
“需要国家干预说”是 20世纪中国经济法学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有限理性假设、国家适度干预、经济民主、社会公平、经济法治是其基本的法哲学叙事立场。国家是干预需要的满足者,“需要”是通过干预重建经济自由秩序的法律理由。国家超越市场利益关系对经济进行干预调节,国家干预由此构成经济法的基本哲学范畴与法理标志。经济宪政哲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哲学进路,通过经济民主机制设定的干预才能避免经济专制,国家与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权力才能保障干预的社会性与民主性,干预的达成并非一定为了公共,公共中的个体主义是结成公共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作为公私结合的法,其中适度的国家干预是必要的,因其可以解决公司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但国家干预必须适度,否则会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国家干预的适度性主要体现为国家只在适当的领域以适合的方式对公司自治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王纪梅 《法制与社会》2012,(24):103-104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不断升高,物价不断飞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显现,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经常对商品飞涨的价格进行干预,以维持经济的稳定.本文第一部分就价格干预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首先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明确价格干预的概念,再进一步对价格干预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对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中价格干预的主体、客体及实施条件进行简要概述,进而阐述我国价格干预的方式及预期目的.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第一部分的相关法律规定指出目前我国价格干预相关立法的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最终提出自己的相关法律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失灵及其缘由的追寻和考究,是经济法学人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也获得了诸多真知灼见,成为构建经济法核心理论的支柱之一。然而,人性中的强、群、乐等因素,才是政府失灵发展和演化更为深刻的原因,从干预者人性的角度对政府失灵进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可靠的认识论基础,也可为经济法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提供有效的控制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缐杰 《人民检察》2024,(4):29-32
面对亟须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紧迫形势,检察机关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抓手,依法做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分析研判,促进源头治理。同时,主动融通“六大保护”,督促各司其职,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合力。  相似文献   

18.
吴宁铂 《行政与法》2015,(4):123-129
在利比亚战争中,西方国家开创了以"保护的责任"为理由,通过安理会授权干预以推翻一国合法政权的先例,对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叙利亚内战从根本上说仍属于一国内部事务,西方国家则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到叙利亚问题上,以强行推动其政权更迭,使得"保护的责任"面临着既要保证在联合国授权下履行对平民的保护义务,同时又不得违背不干涉内政这一联合国体制所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国内法院应否干预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理论界存在争议。根据国际上对仲裁进行司法监督的立法和实践模式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全面监督论”和“程序监督论”两种学说的评价,本文认为中国仲裁立法不应局限于“全面监督论”与“程序监督论”两种观点,应引入“需要干预论”,即关于法院应否监督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完全取决于当事人和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次一、经济法视阈下的国家干预二、国家干预对公司自治的限制三、国家干预与公司自治的妥协公司自治从来就不排斥国家干预。实际上,现代各国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多种手段对公司运行实施间接或者直接的干预;无论国家经济干预的具体方略是否是专门针对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