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中原  刘莉 《湖湘论坛》2009,22(2):49-51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主体性发挥亦互为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人主体性发挥符合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及其要求时,其互动才会良性运行并产生预期效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发挥应该以不导致心理问题为限度,以实现“双赢”为法度,以符合自然承载能力为尺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高度。  相似文献   

2.
道德主体性是指道德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人的道德主体性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无论对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人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和谐社会的倡导,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理念进行重建,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怎样一种社会,表达基于事实判断层面对人类社会理想的价值诉求.在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以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为视角的研究者偏多,而以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为视角分析的则相对偏少,这虽然与和谐社会命题本身所涉及的问题阈相关,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历史学视角的不重要.任何社会都需要和谐,和谐因素以其独特性内在地勾连于历史发展的向度之中,这对于为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治世”、“盛世”而言亦无例外.那么,“治世”、“盛世”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模式?其兴衰变迁的社会成因是什么?当前,它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又有哪些重要启示?可以说,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裘斌老师撰写的《“治世”·“盛世”·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一书,从历史与政治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剖解.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讲的是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富裕,而市场经济是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必然会产生利益格局的分化。社会的不和谐,两者之间是不相容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失去信心,持“消极悲观”的态度;也有的人认为,随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社区作为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吴江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进入社区。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解决好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第一要务的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此问题,必须从党执政的合法性高度看待此问题。  相似文献   

9.
成红艳 《传承》2008,(24):38-39
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不当是造成目前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但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又必须要依靠人的主体性的合理发挥。我们应该坚信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的主体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人与自然必将进入和谐发展的新阶段,从而最终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全党全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如何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是一个事关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社会构建、百姓安居乐业的全局性根本问题。面对当前新时期新形势,查找“病因”,对症“下药”,是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前沿》2008,(2):126-128
“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可能达到的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状态。“和谐社会”则直接反映着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才能实现。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社会和谐”的表征、程度、状态进行历史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和谐的历史演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量化改进;和谐社会则是这种量化改进的高级形态。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课题组对党政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列出了14个社会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从中选样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点解决的3个社会问题,并依重要性排序。第一层次是5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头号社会问题。第二层次是超过30%的被调查者所选择的社会问题,共有3个,依次是“腐败问题”(35%)、“城乡差距问题”(32.5%)和“贫困问题”(31.1%)。第三层次是20%左右的被调查者所选择的社会问题,共有5个,依次是“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关乎你我他,人人都应讲和谐。本文则就公安民警如何促进心理和谐,谈点粗浅认识。一、明确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促进心理和谐的自觉性构建和谐社会,就其社会人而言,有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自我和谐最重要。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理想和诉求。“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法制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和谐社会应该是人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微观层面的人与人、中观层面的人与国家、宏观层面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这样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些思想对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发挥的不当是造成目前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但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又必须要依靠人的主体性的合理发挥.我们应该坚信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的主体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人与自然必将进入和谐发展的新阶段,从而最终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武汉和谐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武汉市着眼于人与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大力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推动了社区健康协调发展,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改善了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全新课题,社区组织行政化、居民自治参与度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只有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硬软环境并重、城乡统筹、政府与社区互动、当前与长远结合,才能把握规律,富有成效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陈铮 《人大研究》2005,(7):50-5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甘肃”就是在甘肃这么一个省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内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也就必须紧密结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来把握“构建和谐甘肃”的基本内涵。一、构建的“和谐甘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甘肃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的秩序重建和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社会发展呈现出实践伦理化和道德实践化的趋势。适应这一时代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也应进行伦理学意义上的解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触发点和“入口处”。伦理精神体现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和制度的设计中。当代,只有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解读,才能使其在全球化的秩序重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