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八十年代,Johnson和Lakoff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中,笔者将简单介绍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搭配现象是语言应用认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使用和理解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本文首先从共现、选择限制和超常搭配等方面探讨了搭配现象的应用认知研究;然后对矛盾修饰、轭式、联觉和名动化等搭配的应用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从语言应用认知角度开展搭配研究,符合语言学习者学习和掌握语言搭配的心理认知过程和心理认知表征,对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些语言分析中应用主流的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不易分析的语言现象,我们求助于认知语言学反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应用此种理论对“有界”、“无界”、“事件句”、“非事件句”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进行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概念隐喻和转喻、词块理论等方面对基础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因此,合理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将为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一个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利用认知语言学对地理方位词汇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深层的文化观念,对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取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朴素科学家"、"认知吝啬者"向"目标明确的策略家"转变,并开始探讨心情、情绪、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重视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法律语言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论述到系统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之路始终充斥着语言学与法学两种进路.语言学研究进路经历了萌芽期、理论初创期后,迎来了英语研究模式的加入,拓展了研究范围;而步入新千年以后,法学界开始重视法律语言的研究,法学研究进路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但我国法律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之路仍旧需要法律与语言的进一步融合,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语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领域下的法律语言研究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某省监狱683名罪犯对目前教育改造现状认知持较为肯定态度,特别是"三课教育"、文明管理与心理矫治,70%以上的罪犯认同或认为有帮助。罪犯在个别教育认知上出现分化,16.3%的罪犯认为开展得好,13.8%的罪犯认为没开展。近半数罪犯认为监狱人文精神一般。罪犯服刑时间与其教育改造现状认知显著相关,表现为随服刑时间推移对教育改造工作认知评价趋向负面。服刑一年以上与一年以下罪犯在教育改造认知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前者负性认知显著地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近年来受到诸多认知语言学家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有关方面的研究众多,但本文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一方面本文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上、下"的方位隐喻并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证明,有关地理方位的探讨更是一个新的着眼点;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于着眼于方位隐喻"上、下"在不同语言中所体现的相似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双宾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种句式历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者多用新的语法理论研究这种句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双宾句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其复杂性不但表现在内部规律的挖掘上,就是对其表层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学界的共同努力,本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便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法学研究定位的断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学研究的定位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中国法学研究的定位基本上是在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确立的 ,甚至我们对法治的定位也建立在对防止文革重演、繁荣发展经济的基调上。这样的定位所造成的结果是 :对法治价值的追求往往被人们忽略 ,法治的实现方式也因其微小而不被人们重视。但实际 ,真正能够促成法治逐步实现的往往是那些被忽略的具体法律方法。在法学研究的定位上 ,我们不能轻视“从小处着眼”的立场 ,但应注意的是 :从小处着眼并不是就事论事 ,并不是简单的案例分析 ,而是要着眼于研究微观领域中的具体法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学研究分为不同的学术流派,从研究路线来讲,两个最具有典型性的路线是人类学路线和哲学路线。从人类学路线来研究西北问题,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也较可能做出原创性贡献。近年来,身处西北的法律学人已日益重视这一问题,也做出了一些贡献,这对于形成中国法学研究中的西北法学流派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地区的法律学人完全有可能以地域为范围、以地方性问题为内容、以关注西北地区所面临的独特的文化或秩序构造方式和西北发展中独特的法制建设问题为基础、以热衷于西北地区或甘肃地区的学者为主体.建立陇派法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法学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法学研究的繁荣离不开法学期刊,法学期刊的创新和种类的互补交互,推动促进法学研究的繁荣。法学期刊应担负起繁荣法学研究、促进依法治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进步及其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继武 《外交评论》2006,79(4):101-110
心理学中认知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心理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变,为认知心理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对现实主义解释力的不满和认知革命的影响,在国际关系的一些问题领域,如国际危机、和平与冲突解决、谈判以及联盟政治等题域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广泛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外交决策分析领域,在其中,认知因素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认知研究的兴起及其后社会认知研究的转向,符合科学哲学中科学研究进步性的标准,但认知研究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应加强对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部门法哲学是以理论形态存在的,以部门法的普遍适用原理、范畴、原则、规则、价值等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是法哲学和部门法相结合的产物,是部门法基本理论的体系化。在高校法学研究和教学中引入部门法哲学不仅可以促进法学研究和教学,弱化法学本科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的情况,而且有利于推动法学教学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适应新形势下高级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可利用不同部门法哲学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教材成果,在高校本科法学教学中采取学术讲座、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结合高校自身专业优势和特点开展部门法哲学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地高中生关于毒品知识问卷的调查,分析、归纳了高中生在尝试陌生药物的态度及意愿、对毒品常识的认知情况、尝试毒品的意愿情况、接触毒品的情况以及抵御能力、获取禁毒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的认知现状。提出在中学禁毒教育中应加强对新型毒品的形态、特点和危害的介绍;禁毒教育应包括有关毒品犯罪法律方面等内容;教育途径应以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为主,同时应探索利用网络等媒介进行禁毒教育的新途径;禁毒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并常抓不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情况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中学禁毒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7.
当下教育法学研究多少有点迷茫,在看重对教育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与对教育法进行国际比较的同时,既没有对教育法律实践给予应有的关注,也没有致力于教育法学原理与学说的建构.通过对法学研究中自然法研究、比较法研究与案例法研究的介绍与评析,力图在教育法学研究路径的选择上,建构以案例法研究为主导、辅以自然法研究与比较法研究的教育法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之后,信息加工观、生态观和社会文化观等新观点的挑战以及一些新实验方法技术开始运用,为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理论、方法、观点上的新思路,主要体现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的新发现、社会认知心理理论和认知需要研究等领域。这些新的思路启示我们,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应全面理解和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生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儿童认知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认知警务实战理念的过程中,案例研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案例研究必须结合众多的社会科学加以研究,尤其是警察实战案例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实战检验促进了公安理论发展和知识积累。正确把握案例研究的评价体系要素,对学习、认知、创新警务实战理念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看,汉语反问句有其特定的认知方式。造成汉语反问旬跨文化认知障碍主要因其丰富的句法结构、认知合成过程对语境的较强依赖和反问旬固有的诱导性、间接性、隐含性。有效克服跨文化认知障碍可以从反问旬不同语用功能的情景演绎和熟悉反问旬特有句法入手,同时应加强对中国文化及民族个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