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主体性"为特征的人类公共生活已经"走向黄昏",现代公共生活必将朝着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的方向发展."主体间性"揭示了公共生活的现代本质,和谐的公共生活坚持"多元共生"的理念,恪守"消解中心"的原则和追求"和谐共赢"的目标.现代公共生活是人际"主体间性"觉醒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2.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但解构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还原到生活存在的本源视域。  相似文献   

3.
"文化就是生活"体现了中国人健康的知识价值观。文化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文化化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优越和人性化的文化精神。唯有为了生活的知识才是健康而有益于人类幸福的知识,唯有充满文化的生活,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人的生活"。主张文化知识的发展和运用必须坚持生活导向原则。文化知识的价值目标从"力量"到"生活"的转变意味着共同体建设宗旨和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化,并以此带动政治、经济、教育诸多方面的转变和文明跨越。"文化就是生活"的依据: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念的民本取向、生活导向和文化至上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逐步摆脱人的异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生活的确立",而真正的"人"的出现有赖于人类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致的共同体目标:生活共同体,并同样反对"战斗共同体",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是"生活世界"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将"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相互阐释,发展了"生活世界"理论.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生活世界缺失,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摆脱绝对科学主义,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必须坚持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以增强教育实效;必须充分实现生活世界的内在与外在结构功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学雷锋,能否转变为追求"好生活"的道德启蒙,成为学雷锋活动葆有生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现时代重塑社会道德生活的关键。学雷锋"常态化",为雷锋精神的生活化指向提供了有力注脚与社会实践平台。在个体化与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中,雷锋精神进入个体道德生活的契机在于"对好生活的规划",从"说教"到"启蒙"是学雷锋方式的重大改变。然而,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重新选择生活,那么一个有道德的生活世界就在"真诚"的生存态度中萌芽,生活态度"优先"好生活。在此基础之上,生活中学雷锋的道德行动才是真实的,才能摆脱物化形态与虚假意识的"幸福假象",成为有幸福感的行动认同。  相似文献   

6.
正近两年来,"党内政治生活"一语频频见诸媒体,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刚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就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等重要论断,把党内政治生活置于党的建设重中之重的特殊地位,由此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热议,激起了学术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为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21,(3)
马克思"自然观"本质上是生活自然观。它从生存论和主客体互动关系的角度对自然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与价值向度进行了历史性的解读和科学诠释,从而彰显其鲜明的批判性、革命性、科学性和生活性。马克思"自然观"通过对"现实的""感性的"人的生活前提的批判性审视,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互动过程中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生成的历史逻辑。这一互动过程所使自然分化的"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和"人造自然"构成了人类生活场域的空间架构,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蕴含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活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8.
正"四个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聚焦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四个着力",即"着力增强党内政治  相似文献   

9.
符夏鹭 《世纪桥》2007,(7):85-86
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有岛武郎自从邂逅惠特曼,产生了空前的震撼与共鸣。这是因为惠特曼唱出了积压在有岛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心声。他的著名评论《爱是毫不吝惜的索取》是有岛思想的顶巅,是他终生自我探索的结晶。有岛用毕生精力,探索了"习性生活"、"知性生活"、"本能生活"以及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重大课题。他指出:"知性生活"比"习性生活"更富有人性。而"本能生活"比"知性生活"更具有"创造性"。这便是有岛的理想生活。这种"本能生活"最纯真的表现即——"相爱的终极体现在连结两个健全的恋人的拥抱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6)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从古田会议率先提出"党的生活政治化"到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生活民主化",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六条"规定,从毛泽东"六有"政治局面的目标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是我们党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举措,这些对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和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规整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的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不断加强党自身的理论建设,先后确立了党内思想斗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逐步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规范化。毛泽东还高度重视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出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按语     
正马克思说:"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1)"个人生活"与"类生活"具有辩证关系:一方面,"个人"代表着"类"的总体性,每个人都包含着"类"的一般性质;另一方面,"类"又是通过个人的个体形态来折射出自身的一般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6)
波普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波普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模糊分际,既将生活内容整合进艺术,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又将艺术引向日常生活,从而对现实展开了评说。波普对日常生活的"亲近"只是消除"艺术"自视的优越性、高尚性,而不是"点石成金"地消除"非艺术"与艺术的界限。迄今为止艺术与生活的模糊分际依旧存在,艺术与生活间的张力关系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警备区第四干休所,积极探索提高老干部"两高期"党组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选派在职干部到老干部党支部、党小组担任"学习秘书",成为老干部政治生活上的帮手,减轻了老干部党组织骨干的负担,提高了老干部党组织生活的质量,促进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全面部署,并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不断增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增强"四性",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金秋,随着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成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热词",并强力推动着我们社会生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类生活"是马克思既区别于黑格尔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一个重要理念,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人固然是现实的、个体的、自然的人,然而,如果人离开了所生活的"类",离开了社会,人的存在就只能是一种孤立的从而也必然是抽象的存在。马克思的"类生活"虽然具有费尔巴哈的话语色彩,但却超越了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所承认的"类"存在物只是针对"生理学"意义上的人即自然的人本身,而没有真正触及到社会中的人即人的"类生活"。因此,我们说马克思的"类生活"之所以高于费尔巴哈,就在于马克思已经看到人的真正本质并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鉴宝节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鉴宝"节目,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收藏方面的学问,还有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鉴宝"节目还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有一些启示。"鉴宝"节目组每到一地,前来鉴宝的人是相当踊跃,这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变,收  相似文献   

19.
<正>党内政治生活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党员干部既然入了党,就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过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不仅是党章的规定,也是自身"凝心聚魂""强身健体"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形势下,各级党员干部从严从实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使党内生活制度化.近些年来,党内生活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初级群体"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