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是否承认“散文热”,不管如何解析“散文热”,不管“散文热”是喜是忧,还是喜忧参半,反正从90年代初开始,写、编、读散文的人空前地多起来,总归是事实。所谓“热”,无非意指近年来散文之风行。正如许多“热”一样,或忽生忽来,或风行一阵,或温度不降,但它确是当前社会小而言之的文学,大而言之的文化的一大景观。面对这一景观的“热闹”,作一冷静的缕析,对今后散文的写、编、读,或许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2.
读者看了这题目,不要以为我是在写杂文或散文,我没有写这类文字的本领,勉强写起来也无文采可言,那是我万万不敢的。 “文革”时,造反派对于被审查人员写“交  相似文献   

3.
郎伟 《共产党人》2005,(6):52-54
散文的创作是一种心灵的事业而非简单的文字表达。有生活阅历,没有才情和智慧写不好散文;有才情而阅历浅薄、识见平庸者也称不上是出色的散文家。只有将阅历和才情、思想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作者,才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散文作家:基于上述理由,多年来我一直喜欢阅读“上了点岁数”的人所创作的散文。因为我相当看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对一个散文家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说”难     
世上什么事最难?说话最难。韩非子早有这方面的感喟,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说难》。说话,不就是上嘴唇磕碰下嘴唇吗?人有一张嘴巴,不就是只办吃饭、说话两件事吗(当然还能“咬人”,那是模仿动物行为)?这有什么可难的?然而不然。言为心志,话为思想。说话,就是要说心里想说的话,说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谁要说这样“说话”不难,不妨试试看。鲁迅有一篇名为《立论》的散文,写了如下情景: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希望听听客人的评价。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相似文献   

5.
送别薛存义     
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其中“序”字本来在古代是为送行诗写的序言,后来也有只写序来送行的,更常见的是为书稿写的序言。以下试把柳宗元的原文译为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6.
辞赠书     
游宇明 《前线》2020,(5):42-42
尊敬的摊心先生:您好!相别三十年,您还记得我这个穷酸文人,真是让人感动。忆昔一起办文学社时,你写散文、我写诗歌,那是何等青春飞扬。后来,你走了仕途,成了建筑行业的小官员;我依然待在学校,过着清贫生活,再无交集。没想到偶然友聚,您居然认出了我,还称我是“作家”。“作家”愧不敢当,数十年来始终在写东西,未忘初心,倒是不假。您惠赠的大著三种,均已收到,封面装帧很漂亮,用铜版纸印刷也显得非常高大上。只是作为老友,我觉得自己有说点真心话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张严 《学习导报》2011,(21):62-63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文”历来被视为纪纲之要,能移风易俗、化导人心,这就是“文以载道”的由来。茅盾写于抗战相持阶段的《风景谈》正是这样一篇散文:文章以景为名,实际上是写主宰风景的人,进一步来说,文章是以“文”绘“画”,以风景为衬托来描绘有着充实内心和崇高理想的延安儿女。《风景谈》所载之“道”,  相似文献   

8.
邵荃麟等同志在“写中间人物”的主张中,以提倡“人物多样化”为借口,来反对大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文学中爭地盘。邵荃麟同志说:“只有人物多样化,才能使创作的路子宽广起来”。他认为我们的作品,“人物写得单纯,只写人物的英雄主义、敢想敢干,对于斗爭的复杂性沒有充分反映”;“只写英雄模范,不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说作品中的人物“尽管写的职务不同,但性格相似。都是红脸,人家就不爱看了”。他在歪曲了恩格斯的话之后愤愤不平地说:“……结果演绎出不能写消极,连半自觉的小人物也不行,除了最完美的英雄人物,其余的都不算。……这是非常有害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17):42-44
什么是经典? 什么是红色经典?本刊记者:最近,拜读了您的《红色经典散文选》,很受教益。首先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政治原来可以这样写”。“红色”是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符号。像现在社会上唱“红色歌曲”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戏剧家左明陪伴作家赵清阁去看望鲁迅。鲁迅知道赵清阁能诗善文后,便说:"写散文要富诗意,作新诗对写散文有帮助。散文无论抒情和叙事,都必须辞藻优美、精练。然而更重要的是,诗与散文都应言志,不可空洞无物。"从此,赵清阁更醉心于文艺创作。她一生著述颇丰,出版了50多部、总计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重庆,赵清阁度过了她文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擅长戏剧和小说创作的她,活跃于重庆文坛,为抗战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军事文学家魏巍,许多人立即会想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激情洋溢、真实生动、气势雄浑的文章。其实他不仅通讯写得高人一筹,散文与诗歌也独具特色,被人们称作“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2.
吴官正 《求贤》2013,(5):56-59
五十年前,他是清华大学的理工翘楚,获校长颁发优秀毕业生奖章;十年前,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位居政治局常委;现在,他已然是一位作家,写随笔、写散文,还写小说。近日,吴官正最新作品《闲来笔潭》出版,讲述了一位领导人的心灵随感。人民网读书频道独家首发《闲来笔潭》精彩书摘,再现吴官正“退后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胆说     
我胆小。真的。四年前,因患胆结石症而到医院做B超检查,结果表明,我的胆比常人的要小。一位同事则说过他的胆比常人的要大。所以结石在他的胆中不易摩擦胆壁,很少有疼痛感,而我则迥然不同。将我胆小的事告知这同事,他竟说:“你胆小?我不信。胆小你怎么能总写杂文?”而据我所知,他胆大却历来只写“不栽刺只栽花”的散文,做人处世也特乖巧。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胆囊确有大小之别。容积幅度为30至50毫升。但做事的胆大胆小与这似乎并无关系。也不知古人是根据什么来确定机体的胆大胆小与行为的胆大胆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涛 《理论学刊》2006,(1):118-120
文学含义的演变是文学发展的体现。唐代以前的文学含义由混沌趋于明晰,主要体现于“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变化上,反映出文学观念发展演进的轨迹。“骈文”注重对偶,与单行的“散文”相敌对,“古文”指古代意义的散文,而现代意义的“散文”则是借鉴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概括精辟,言简意赅。中国古语说,“道简易行”。因为概括简练,所以容易深入人心,容易推行;从内容上讲,内涵深邃,每一句展开,又包含了无比深广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我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特别是对于恢复中华民族的良好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荣辱观和羞耻感的培养。《说文解字》对“耻”的解释: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耻”)。“耻”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愧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耻”从耳声。因此…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17.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需要,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的需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也是爱国的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把“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又是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对个人来说则是文化素质高的表现。党政干部是“四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加者,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无论是接受信息还是传递信息,都离不开言语和文字。因此,各级干部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相似文献   

18.
散文诗是用散文式的语言来表现诗意的一种自由体诗,是一种既具有散文特点品格又具有诗歌特点品格的、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是散文和诗凝汇沁透的产物。 然而散文诗的根本特点,仍然在于它是“诗”的种属,属于“诗”的范畴,因此具有诗的特点和品格乃是主要的,指的是诗意、诗情,即诗的意境,诗的感情。正如柯兰所说:“不管形式如何,它归根结底应该是诗,只是形式上不同于诗而已(《散文诗杂感》)。许多诗论家也持同样观点,认为“散文诗并非一种边缘文体,因为它的基本素质是属于诗的”(谢冕:《散文诗的世界》),“散文诗是不分行的诗,仍然是诗,不是散文”(野曼《诗、散文诗与散文的联想》) 虽然散文也富有诗意,但散文诗毕竟不是散文,它的意境的提炼和文字的凝炼都比散文要求更高、更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相似文献   

19.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8卷本的《杨绛文集》,收有她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和翻译作品,让人们看到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方面才能。杨绛在《自序》里自谦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部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可是,我们看到,杨绛不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写的。尤其是散文,作者自由  相似文献   

20.
李桂杰 《党课》2011,(18):79-80
张爱玲曾写过一篇散文,说的是人生的路——过来人对年轻人说,不要走,前面的路很崎岖,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后来者犹豫了一下,还是朝那条路走去,即便是难,也要去自己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