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改革正从外围改革向核心改革、从浅层化改革向“深水区改革”切换。在“深水区”,改革需要警惕“反改革”,更需警惕伪改革。伪改革不应是“改革失误免责”条例的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华容、顺德两地机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中 ,认识到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要获得成功 ,必须从“外延式”改革转向“内涵式”改革。所谓“外延式”的改革就是就机构改革搞机构改革 ,简单地撤并机构 ,分流人员 ;而“内涵式”的改革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在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 ,进行产权改革、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编制立法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在综合改革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关键举措。与一些理论预设和实践经验形成反差,不少地方政府在“刀刃向内”的改革中选择了主动优化改革的举措,很少有研究解释这一有趣且矛盾的现象。以压力型体制为理论原型构建分析框架,结合S省A市“放管服”改革的案例实证发现,完成政治任务、争取潜在激励和应对多重压力是“放管服”改革中地方政府主动优化改革的关键动因,“放管服”改革充当了化解来自多主体和多任务压力的“综合解压阀”,在不同改革阶段“关键行动者”的变化塑造了不同形式的解压模式。  相似文献   

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7,(1):5-5
和谐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是让人“换饭碗”,而不是让人“丢饭碗”;改革是人才流动,而不是人才流失。我们不能简单地让职工下岗、搞财政“断奶”,不能一卖了之、一推了之。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中促进改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有机统一的。不能把改革当成“扔包袱”,变成“翻烧饼”。——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Y市为了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循证治理的核心是证据,强调政府治理过程中决策制定要依据科学、公正的证据,将Y市“放管服”改革纳入循证治理视角下进行分析,有利于Y市“放管服”改革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开展和推进。文章基于循证治理视角,对Y市“放管服”改革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Y市“放管服”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证据、领导力、公共价值三个层面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路径选择,即以最佳证据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以提升领导力促进“放管服”改革的发展、以实现公共价值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效果,为新时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的延续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深化改革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与信心。特别是“突破藩篱、蹄疾步稳、脚踏实地、善作善成、一张蓝图、成熟持久”六个关键词给人重要启示,对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意义重大。结合大庆市公安改革、社区改革实践,要推进地方改革“突破藩篱”是关键,“蹄疾步稳”是方法,“脚踏实地”是保证,“善作善成”是要求,“一张蓝图”是原则,“成熟持久”是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验及世界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经验是:“选准切入点”是改革顺利起步的关键;“渐进式”是改革稳步推进的基本方略;“先增量后存量”是改革攻坚的正确路径;“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是改革取得高效率的重要条件;“政府主导”是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具有主题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的特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等各具独特,而改革小说可谓是最具有时代色彩的文学品种。总的来说,改革小说呈现出三种形态,即80年代前期的“理想型”、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现实型”,90年代后期的“现实+理想型”,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前进历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文学应运而生。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推出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 ,被视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之后,《开拓…  相似文献   

9.
<正> 邓小平同志最近谈话指出,中国的改革要更大胆地闯。改革,文雅地说,即革故鼎新,除旧布新;通俗地说,改革就是一个字:“变”。“闯”也是“变”;“更大胆地闯”,也就是更快更有效地“变”! 说改革就是“变”,是指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下的变,是向着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方向变,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当前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还存在许多观念上的障碍。因此许多同志认为,要深化改革,顺利完成新旧体制的转换,就必须实现思想上的观念更新。这里我想就社会改革与观念更新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给“社会改革”正名——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对待“改革”、如何认识“社会改革”的作用?现在,人们从几乎席卷世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中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对“社会改革”的种种偏颇认识并没有得到彻  相似文献   

11.
企业改革中,职工群众容易产生一种“相悖心理”,这是一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认识和态度。如有的职工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承担改革的风险等,因此,这种“相悖心理”既起着障碍改革的消极作用,但也反映职工群众要求改革、呼唤改革。我们应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群众拥护和投身改革方面的“正效应”因素逐步强化,怀疑改革方面的“负效应”因素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侦防机制改革中存在着“麻木症”、“冷热症”、“急躁症”、“脱节症”、“简单症”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思想观念问题没有解决好,对改革的全局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够。要推进改革,最紧迫的是解决所队磨合问题,形成打防合力;最核心的是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工作考评机制,发挥激励制约作用;最重要的是推动改革的配套进行,形成整体效应;最关键的是鼓励积极探索实践,增强改革实效;最根本的是提高民警素质,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改革要敢于“闯”,不“闯”则无所谓改革,至少是缺乏活力、不彻底的改革。而“闯”实质上是思想解放的行为和结果。每一次重大、深刻的社会变革,总是以思想解放为前奏。所以,改革总要从解放思想始。这些道理,并不深奥,不难理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对“解放思想”喊得震天响,但一接触实际,就放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能“恰到好处”地总结全党的智慧,科学地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的理论,它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又是中国改革实践的深化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观”与“论”,它的实质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改革开放路线在新世纪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新的“改革观”、“改革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已成为我国保安服务行业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然而,改革,是个系统工作,需要一系列政策,需要配套工程。曾经有位老总说,现在的国有保安公司是“三像三不像”。“三不像”是说保安公司不像企业、不像机关、又不像事业单位。“三像”呢?则是说保安公司又像企业、又像机关、又像事业单位。原因何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保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企业的面目出现的,但是一定程度上又缺乏企业的必备要素。“企业”缺少必要的配套支撑,就形似神不似了。现状是这样,那么改革就要努力避免这样。改革,就要在改革的旗帜下有改革的“千军万马”,要有一…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对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大,改革的措施不配套,使得事业单位改革与市场经济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一是科学定义事业单位,完善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二是按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三是转变财政支持方式,由“养单位”、“养人”转变为“养事业”、“养项目”;四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五是加强协调与配套,保证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已经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期。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到“架桥铺路”的改革当初,中国的改革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这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大智大慧。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种改革只能始于“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摸着石头过河”毕竟是一种试错性的改革,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程度的盲目性,使人们对改革的最终结果缺乏充分的把握,改革也容易出现整体上的不协调。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是坚持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来看待改革,那就有可能使改革再出现…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企业改革试点的规范化与系统化谷宝贵十几年来,我国企业改革走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道路,历经了“放权让利”、“经营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总的讲改革是成功的。但是不可否认,改革也有失误。原因很多,其...  相似文献   

19.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个任务艰巨、难度很大的浩大工程。事业单位队伍庞大,“吃财政饭”的人多,特别是事业单位的活力不强,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攻方向 历次行政机构改革没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误区,其主要原因是就机构减机构,只作表面文章,而未针对其病症作伤筋动骨的“治疗”。全面推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乃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用行政手段管理事业单位,弊端甚多:一是对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0.
转型之一: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学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中心主题是研究改革,发展是作为改革的目的放在改革的框架中。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可以归结为“改革经济学”或者“过渡经济学”。它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