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8,(6):F0002-F0002,1
5月12日,当四川地区发生重大地震灾害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当日亲临抗震一线指挥,慰问受灾群众。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主席抵达四川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和参加救援工作的人民子弟兵,并与灾区人民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8,(6):53-56
灾难更能体现—个民族的坚强。危难更能彰显—个^的品质。灾难,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 一场突袭四川的大地震。撼动了整个中国.半个亚洲,牵动了整个世.界。我们无不为抗灾一线奋不顾身的干部群众子弟兵所感动,我们无不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踊跃捐助而欣慰。我们无不为深处困境积极自救互助的灾区人民所震撼。在强震中。灾区人民虽然有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和泪水,但他们更有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与苦难同胞共度难关的坚毅和真情。在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慰问、行使救援义举时,让我们向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大仁大义,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震灾无情人有情,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辆目盈眶。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07,(6):1-1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三种意识”的提出,内涵深刻,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这一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深化;说明了我们党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理论的深刻理解;证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彻底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一具有里程碑标志的转变,说明党和…  相似文献   

5.
四川灾区行     
岳宣义 《中国监察》2008,(13):59-59
五月下旬,笔者随同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赴四川灾区慰问指导司法行政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一路行来,被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子弟兵众志成城、抵御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所感动,特奉上短诗几首以表敬意。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下旬长江武汉段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以来,武汉关水位直线上窜,先后突破了27.30米的紧急水位、28.28米的危险水位。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冲击着长江干堤,威胁着武汉。武汉的安危,牵动着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民子弟兵冲上去了,用他们的血肉身躯挡住了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人民群众冲上去了,为保卫家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了,为保卫长江干堤,为保卫大武汉,他们伸出了友爱的双手,救灾的款物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在波澜壮阔的抗洪图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  相似文献   

7.
张由涛 《中国监察》2008,(15):51-51
泪水,一次次打湿衣襟;掌声,一阵阵响彻会场…… 7月8日上午,纪检监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随着5位英模的讲述,我们被带到那山崩地裂、生离死别的灾难时刻,在为逝者悲伤流泪的同时,我们也被一幅幅惊心动魄、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画面所震撼,为英雄的壮举所感动。纪检监察干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8.
新年献词     
刚刚过去的199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我国发生了举世瞩目、永载史册的两件大事: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绘制了跨世纪的建设蓝图。1997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查实了陈希同的问题,把他清除出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中渗透着纪检监察战线全体同志的心血,我们借此机会向大家致以亲切的祝贺和慰问!党的十五大把…  相似文献   

9.
1月31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山主持召开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王金山强调,刚刚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我们六十二位同志组成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这是全体代表对我们的信任,是全省人民对我们的重托。我们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相似文献   

10.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08,(14):17-17
6月30日,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这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精辟揭示,也是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抗震救灾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1.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09,(11):24-24
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这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惊人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一场抗震救灾斗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成为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05,(1):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其产党执政与领寻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渗透了很多人本思想的内涵,值得我们在以人为本发展的道路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律师世界》2002,(9):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作出决定,将向党的十五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一喜讯,如春风吹拂祖国大地,极大地鼓舞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党的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  相似文献   

15.
王瀚林 《西部法苑》2003,(10):56-56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它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也是一个只有开始而永远没有终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党建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每届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进行专题讨论。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  相似文献   

17.
常青 《中国监察》2008,(13):19-19
汶川,里氏8级特大地震!历史的镜头,又一次聚焦于我们的党;历史,又一次考验我们的党。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六十年来,我国人民革命经验的集中点,它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先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的心血,它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只言片语     
《政府法制》2013,(7):13-13
二奶也是人民子弟兵。二奶也要为人民服务。 ——1月22日下午,受网友追捧的深圳“打假倡廉武工队”遭遇竞争对手,数名声称要用“美人计”抓贪官的靓丽女子现身“武工队”。她们打出雷人标语:“被包为耻,抓贪为荣;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用好美人计.杀个回马枪。”  相似文献   

20.
俞夫 《公民与法治》2014,(18):30-30
云南地震之后,全国都进入了“鲁甸时间”。数百人员伤亡的噩耗传来,争分夺秒抢险救人,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变成了全国上下的共同意志,更化作了灾区前线各路人员的火速行动。一场与生死竞速、与困难抗争的考题,猝不及防地摆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这是一道必答的考题,更是一道只有“胜利”这一个选项的单选题。面对这~考题,交出一份什么质量的答卷,不仅是对党的宗旨意识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全国人民意志品质的极大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