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我舟车劳顿赶回家时.我妈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野孩子终于回家了。”妈说:“回来工作吧。和妈妈住在一起.每天下班都有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好不好?”我说:“不。我现在在贵州挺好的!”妈说:“你回答也太直接了吧。”我给妈妈看我一年来在贵州拍的照片.给她放宣传贵州的碟片《多彩贵州》来看。妈不时指着电脑大叫:“噢。这就是黄果树瀑布啊?真够壮观的!”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1):72-72
重要角色 女儿回家对我说:“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我在班里的《天仙配》中饰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并拿出她排练时的照片说:“您看看就知道了。”我看了半天都找不到她。我问:“你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三个女人     
钟点工欧阳第一次来到董事长家,一个打扮艳丽的女子跑了出来。欧阳说:“你女儿好美啊!”董事长不悦:“你说什么?她是我夫人!”这时,男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女子也走了出来。欧阳小声问:“她是你二奶吗?”董事长生气地说:“她是我女儿!”一个年纪看起来很大的女人向这边走来:欧阳又问:“董事长,她是你妈妈吧?”董事长怒道:“胡说八道!她是我前妻:今天带女儿来大闹天宫的!”  相似文献   

4.
兔子的论文     
兔子正在写论文.狼走过来.问兔子在写什么,兔子说:“我在写论文《论兔子怎么打败狼》。”狼大笑:“哈哈.可能吗?你的论据呢?”兔子指着背后的山洞说:“论据在里面呢.”  相似文献   

5.
合欢树     
史铁生 《党课》2013,(14):112-114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似文献   

6.
现在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这是深谋远虑的。一个人不学习。就很难成长进步;一个民族不学习.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政党不学习,就很难取得和巩固执政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也很重视学习,《论语》中有着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其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人说,夜者。日之余,是读书学习的好时光。夜深人静,读着《论语》,思考为学的问题。真是另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7.
李友唐 《湘潮》2012,(6):49-49
1981年10月21、22日,我曾就《徐向前传》的编撰两次访问过彭镜秋大姐。 那年,彭镜秋已82岁高龄,满头白发,个子不高,瘦小而有精神。我们提到徐向前,她的第一反应是纠正54年前徐向前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徐向前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根本没有曾波,就是曾朴,怎么说曾波和曾朴是一家的呢?”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笔者因多次参与贯彻中央减负精神的法纪监督和舆论监督,发现一些乡镇村干部对于农民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依理行使上访上告的民主权利的作法非常恼火,谩骂这些群众为“刁民”已成了口头祥。有的甚至把提意见的、说公道话的群众也喊作“刁民”,施以打击报复。何谓“刁民”?翻了《现代汉语词典》,又翻了《辞海》,在“刁”字项下均无“刁民”一词,只见“刁”的解释为狡诈。不过,倒是在旧戏中常可看到:官老爷升堂,“啪”地惊堂木一砸:“吠,大胆司民,还不从实招来!”乖乖,原来今天某些公仆竟以“人民老爷”自居了!“…  相似文献   

9.
兰鹰 《党课》2011,(12):85-85
莲来我家玩,闲谈之中她说打算去学开车,准备将来开出租车。我说:“你不是说你方向感差吗?为什么还选择这一职业呢?”她说:“先试试看,不行再换嘛!”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5):58-59
梁晓声在其著作《郁闷的中国人》(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介绍了一段对话:“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12,(8):44-45
瑟瑟寒风中,学生们做着欢迎仪式前的最后准备。老师说:“参加仪式是好学生的专属。”家长说:“这是成人世界的预演。”此情此景,孩子们在心里哼的是《迎宾曲》,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官员版?  相似文献   

12.
“请帮我看看行吗?”2000年奥运会后的一次体操“选秀会”上。一个黄毛丫头闯进了中国体操女队教练的视野。貌不惊人的她从人群中主动跑出来,要跳给教练看。她做了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前手翻。整个动作的韵律和节奏都很好.身材也适合练体操,教练决定收下这个“关门弟子”。她就是湖北的12岁女孩程菲。  相似文献   

13.
笑笑     
《党建文汇》2014,(9):60-60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网友第一次见面吃饭。一个男孩举杯向一个女孩敬酒。问:“初次见面,你贵姓?”女孩说:“干!”男孩一口气把酒喝了.又问:“你贵姓?”女孩又说:“干!” 男孩愣了一下.说:“这位美女可真豪爽啊!”只听女孩无奈地说:“我是说.我姓甘。”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奋斗》2007,(5):62-63
作家冷夏在《霍英东全传》中,记录了她与霍英东先生的有趣对话。作家问:“你从商已有半个世纪.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应该有个自我评价。假如人生满分是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霍英东连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他沉吟片刻,解释说:“为什么给自己打100多分.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  相似文献   

15.
金陵客 《唯实》2006,(8):128-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16.
互动平台     
《军队党的生活》2013,(3):92-92
93453部队政治处马慧鑫: 我最喜欢的栏目:《党委纪实》 我最喜欢的文章:《李贤玉:丹心巧手织“剑网”》 理由:《党委纪实》栏目讲述各部队党委工作实际情况,将优秀党委工作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李贤玉:丹心巧手织“剑网”》一文讲述了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普通工程师在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她的事迹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鲜明的导向。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奉献,也许没有被表彰,但是他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7.
杨志 《廉政瞭望》2013,(2):73-7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一位晋代渔夫,误入与世隔绝的一个村落,那里如同人间天堂。桃花源人自我介绍.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如果你仔细琢磨:若他们的话可信,桃花源可够恐怖的。为什么?从秦到晋,至少500年,假设他们祖先初来时100人,500多年后,桃花源里该有多少人?就算他们缺医少药,死亡率高,人口50年才翻一倍Ⅱ巴.那500年后,桃花源里至少1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10,(9):25-26
这个世界上.能够被称谓“伟大”人有两种:一种是伟人,他们是常人无法攀登的高峰:一种是伟大的人。他们原本一直就是平凡者,但将平凡的事做成了不平凡的事,是平凡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境界.“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与“小处方医生”王争艳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自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军小号手.迎着朝阳,吹奏着前进的号角。他是谁?为什么斯诺偏偏选中了他?图片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他与《西行漫记》一书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谜团一直到60年后才被解开。  相似文献   

20.
丁华乾 《当代党员》2006,(11):51-51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