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庸置疑,任一地区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水平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与协调。而要设计规划与地区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核心问题是厘清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为了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中央政府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路径,深入探究并思考具有相对悠久历史和丰富实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就成为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政府是一个三维结构的信仰系统,具体包括核心信仰、具体信仰和边缘信仰。通过对普适性三个特征,即普遍性、确定和开放性的认识,文章得出政府公共行政的普适性模式具有两层含义,即政府公共行政在理念层面上对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价值性追求;旨在实现政府系统核心信仰和具体信仰的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操作性行为规范。最后,文章阐述了政府公共行政普适性模式的具体实现,即电子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 ,最受挑战的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职能转变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WTO对其挑战更为突出而紧迫。为了应对WTO的挑战 ,地方政府必须顺势对其行为进行变革和调整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模式由社会型取代全能型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方式由规则导向取代权力导向 ;地方政府行为操作要阳光化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要更多地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政府行政与非政府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行政学将公共行政等同于政府行政。近百年来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突出了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应包含政府行政与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两大部分。与政府行政相比,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具有行政内容的服务性、行政性质的非权力性、行政方式的非集中性、行政组织的多样性等特征。当代中国的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由基层自治行政、公共事业行政、志愿组织行政、社会中介行政构成。  相似文献   

5.
地方既得利益是以地方经济利益为核心,具体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在内的综合利益。在地方分权的市场化路径下,地方政府已成为地方既得利益的代言人,而追求和维护地方既得利益也便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动机。在地方政府追求地方既得利益的过程中,其行为既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也有可能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而有必要规范地方政府追求其既得利益的行为,以实现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经济理性、物化逻辑,以及政府治理的政绩思维、组织技术优势,带来了行政系统的功能主义、管理主义和工具理性转向。政府自利、职责不清、效率偏好、公权异化和责任缺失等问题的发生,损害了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与合法性基础。新时代公共行政价值的发展取向,植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效率、责任、民主和公平之间的关系,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关切,以实现政府治理、文化感召和价值追求三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服务行政”、“责任行政”、“学习型政府”是引导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三大理念。澳门回归后进行的公共行政改革在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学习型政府方面,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呈现出以民为本、注重咨询、强调协作、稳健推进的改革特色。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外来民工的日益增多,因经济利益直接驱动的土地违法行为也愈演愈烈。目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地方政府违法占地问题突出,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违法土地案件不仅会影响土地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滋生新的腐败,给国家或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为此,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土地方面渎职、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变革传统的“政治——社会”关系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语境下,文化发展的现实性和创新政府的前瞻性越来越多的显现出公共文化发展中社会义务和地方秩序的重要性.而地方治理从本质上深化和确认了我们对于社会义务和地方秩序的认知,基于政治取向的响应,地方治理是最重要而自然的民主形式,而出于对效率取向的考量,地方治理则是公共政策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在新的民主参与形式和政治生态主题中,地方治理就成为探索多元化的地方参与的必然视角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是我国应对地方治理全球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具有系统性,突出地体现为地方政府环境制度供给能力、环境公共监管能力、环境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环境多中心合作共治能力等。目前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意识,地方政府环境权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府际环境合作,环境社会资本,企业环境责任和环境技术创新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来西方兴起了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政府治道变革,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正面临着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任和难题。本文以较具代表性的英国"灯塔地方政府计划"为例,从缘起、运作和绩效等方面分析了其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中的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主要经验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行政的价值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平 《理论前沿》2003,(24):18-19
之所以提出“公共行政的价值追寻”这一论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一是我国公共行政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二是我国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府的公共行政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一方面,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弄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如何科学确定、机构如何设置、政府管理的运行方式和程序应该怎样、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应遵守什么样的行政行为规范和行政价值规则;另一方面,在实践上,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吸收其他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正反两方…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公共管理的网络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涵义,随后介绍了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网络化的发展情况,最后从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公共行政管理的网络化实现中相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生态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环境治理低效率的问题。多种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低效。地方政府可以从完善环境考核等方面加强地方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5.
透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可见当代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价值旨向是在追求社会的和谐。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政府公共行政实践在宏观层面的价值性规制,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潮流的内在价值指向的应和,即要为社会和谐提供基本的公共行政实践前提。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既往研究的比对,课题组成员发现由于以往关于政府治理成本的研究多局限于定性分析,本研究则以此为切入点,针对转型期甘肃省地方政府治理成本特征,运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地方政府治理成本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给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提供了权力空间与发展契机,但同时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利益分化与风险,也给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诸多挑战。应对压力迎接挑战构成了中国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图景,建立在权力制度化和民主政治语境下的相互协调制是对这一压力和挑战的恰当回应,为转型期地方政府有效治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任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基于公共利益的博弈互动关系,符合公共利益的行政价值理念将为政府提供持久的、合法的信任源泉。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由于片面注重管理主义工具价值,而忽视公共利益和民主价值,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政府信任的困境。民主行政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坚持和发展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符合人类理性与社会公共利益均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必然会全新构建和强化公众与政府的互信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和区域一体化、经济知识化、社会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地方公共问题的压力与挑战与日俱增。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体系,提高地方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地方政府要努力成为战略家、卓越领导者、民主参与的推动者,才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上与多元主体合作,共同完成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于政府信用也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是有序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于政府信用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无序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带来的消极效应。针对消极政府竞争行为对于政府信用的破坏,需要从构建"服务型政府"、"信用政府"、消减社会不公、构建多中心的信用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