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宗灵 《中外法学》1999,(1):115-121
这是发表在《美国比较法刊物》1997年第1期上的一篇论文,英文题目是“Three Patternsof Law:Taxonomy and Change in the world’s Lagal Systems”。作者是美国法学家马太(UgoMattei),现任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赫斯廷斯法学院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讲座教授。 该文主要内容是对当代世界法律制度的分类提出新的方案。文章中涉及三个关键词:(1)legal system,这里译为法律制度,指每个国家法律的整体;(2)lagal family,译为法系,指拥有某种共性的法律的总称;(3)pattern of law,译为法律模式。  相似文献   

2.
<比较法与法律实践:论取消边界>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University of MiGill)比较法学会、法律系法学教授戈兰(H.Patrick Glenn)于2000年11月份在美国召开的比较法百年世界大会上提交的一篇论文,作者还就这一问题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导言 比较法作为一门学科第一次成为世界法学专业会议的主题,并且在世界法学界普遍地、正式地获得“比较法”(droit compare,comparative law)的命名,是90年前即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比较法国际大会”的事情。比较法在各国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也是从法国比较法学者埃斯曼教授(Adhemar Esmein,1849—1913)在大会所作的报告:《比较法与法学教育》(载《大会会议记录与资料》第1册,第445—454页)开始,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法律、金融与经济发展:比较法的量化进路及其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导言 过去十年来,国际上比较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统计学与计量分析的应用.以安德烈·施莱弗(Andrei Shileifer)为首的4位美国经济学家(LLSV)合作的一系列论文开创了学界称为"法与金融"(Law and Finance)研究的先河,促成了比较法、金融与经济发展的交叉学科的繁荣,堪称当前经济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潮流.[1]  相似文献   

5.
忠诚 《中外法学》1985,(2):64-64
<正> 最近应湖北财经学院等院校之邀来华讲学的沃州法理学家尤金·卡门克教授和夫人郑汝纯教授,于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离开济南山东大学法律系,十六日来沪在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讲学。郑教授(悉尼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系主任)并于席间介绍了国际比较法学会及该会定于一九八六年召开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的情况。国际比较法学会成立于一九二四年,其宗旨主要是提倡比较法之研究以改进各国的法律制度。为此,该学会举行年会和临时会议、出版刊物并召开每四年一次的代表大会,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 爱丁堡大学民法教授阿兰·沃森在其《法律移植:比较法的方法》(Legal Transplants:An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Law,佛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一书中试图证实比较法是一门学科。沃森教授提出:"比较法是研究有关法律的本质,特别是有关法律发展的本质的学科。"其主要功能在于使人了解"决定法律发展进程的独特因素。" 然而,研究十六世纪在鲁瑞斯坦(本文作者杜撰的国家)以特殊形式出现的独特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比较法杂志》1987年第4期公告,第13届国际比较法大会将于1990年8月19日至25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会址设在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主办这次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由加拿大最高法院法官克莱尔·休罗—迪佩(the Henera-ble Claire L′Heureux-Dube)、麦吉尔大学教授保罗—安德烈·克雷波(Professer Paul-Andre Crepeau)和本次大会秘书长、麦吉尔大学教授波埃尔—加布里埃尔·若布安(Pro-fessor Pierre-Gabriel Jobin)担任。本届大  相似文献   

8.
比较法律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近在比较法研究的复兴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努力界定这一法学分支学科的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些学者主张,比较法代表一种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法学部门.他们指出这样的事实:对不同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的技术几乎可以在任何法学分支学科中应用;而且与实证法的各个分支不同,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法并不能实现某一种确定的功能.特别是法哲学和法史学论者,如布瑞斯(J.Bryce)、[1]霍兰德(Holland)[2]和詹克斯(Jenks)[3]教授,倾向于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国际比较法学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谦  徐鹤喃 《中国法学》2001,(1):184-186
为纪念 1 90 0年国际法律学协会成立暨第一次比较法学国际大会召开一百周年 ,2 0 0 0年 1 1月 1日至 4日 ,国际法律学协会在美国新奥尔良杜兰大学主办了题为“国际比较法学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 2 7个国家的近 1 7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有 :第一次世界大会一百年来的比较法学 ;比较宪法与比较行政法 ;比较法与立法 ;比较法与法律实践 ;比较法与法学教育 ;比较法与新的主题等。本文谨就会议学术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比较法学一百年回顾回顾历史 ,学者们认为 ,1 90 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次比较法国…  相似文献   

10.
徐青森 《法学家》2001,(1):106-109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回顾这一年,可以看出国际私法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在论文文集方面,《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第三卷)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内中收有国际私法论文40余篇;此外,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国际私法论文有60余篇;……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公司法学者耶鲁大学教授Henry Hansmann和哈佛大学教授Reinier Kraak- man于199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公开了一篇论文,讨论了各国公司治理模式是否在趋同的问题,随即引起了学界的激烈争论与回应。2001年,两人又在Georgetown Law Journal发表了包含对一些批评意见的回应的正式稿,即著名的《公司法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 for Corporate Law)一文。  相似文献   

12.
<正> 引言1969年到1970年我在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开了一门日本与美国的比较合同法的课。那时,日本的法律学家们说,不理解为什么美国教授说条件是重要的。实际上,在大陆法系的合同法中,条件并不显得怎样的重要,但在英美法系却不是那样。为了在比较法上明确这个  相似文献   

13.
<正> 1996年8月15日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年会。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孙琬钟同志代表中国法学会到会并对年会表示祝贺。出席会议的有比较法研究会总干事沈宗灵教授,副总干事潘汉典教授和朱景文教授等,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学者专家。 会议讨论的主题共有四个方面,即中国比较法的发展,国际比较法的发展,公法和私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6日,美国当代著名比较法学家和国际私法学家、原哈佛大学教授阿瑟·泰勒·冯·梅伦(Arthur Taylor von Mehren,1922-2006)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与世长辞.世界比较法和国际私法学界、法学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勤奋睿智的学者、诲人不倦的教师和笔耕不辍的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20日至26日,第十九届国际比较法学大会(The X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Law)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我院院长高祥教授和刘承韪教授应邀参加大会,并作为大会会议的国别报告人提交国别报告的论文,高祥教授并作了大会发言,报告和发言均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四年一届的"国际比较法学大会"创始于1900年法国巴黎,是世界比较法学界最高级别的盛会,有比较法的"奥林匹克"之誉。本届大会由国际比较法学科学院主办,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承办,来自  相似文献   

16.
杰罗姆·柯恩 (JeromeA .Cohen)教授是美国当代中国法研究的开创人之一。从 60年代初开始研究中国法以来 ,柯恩教授对美国的中国法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 :创建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倡导中美之间在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友好合作与交流 (包括担任北京—纽约姐妹城市美方主席 )、积极协助中国当代的法律改革、培养大量专长于中国法的海外学者和律师等等。 (对柯恩教授更详细的介绍 ,可参见《美国的中国法研究 :杰罗姆·柯恩教授纪念论文集》序言 ,载北大法律信息网 ,http ://2 1 1 1 .1 0 0 .1 8.62 /f…  相似文献   

17.
Volker  E  Krey德  陈芳 《研究生法学》2007,22(2):148-155
一导论:比较法的重要性.特别是比较作为"法律输出国"的美国与德国比较法,尤其是比较美国法和德国法极具意义,因为这两个国家都被视为在输出法律理念甚至规则方面具有强大影响力。与德国法一样,美国法对其他许多国家的法律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举例而言,我想大约可以提及商事法(尤其是公司法)以及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正> 经济分析法学(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是7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西方法学思潮之一。这一思潮的先驱者是G·卡拉布雷西(Guido Calabresi)和R·科斯(Ronald Coase)等人。前者于1961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一些思想》的论文。后者在1961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它们代表了经济分析法运用于法律领域中的最初尝试。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1937年出生)。他的主要著作是《法律的经济分析》(1972—1973年初版)、《正义的经济学》(1981年版)。他在前一著作中,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学说,后一著作基本上是一本论文集,涉及伦理、历史、法律和社会等各个  相似文献   

19.
<正> 据《美国比较法杂志》公告,第13届国际比较法大会将于1990年8月19至25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会址设在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本届大会的议题如下: 1.法制史与法律人种学——其他国家法律起草者  相似文献   

20.
<正> 1992年4月7日至10日,北京大学法律系比较法和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主办了一次国际比较法学会议。这是我国在比较法领域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也同时举行。会议收到了美、加、英、法、德、意、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和香港地区的外国比较法学家的12篇论文和我国国内法学家的30多篇论文。会议主题是“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外国学者论文内容主要是有关比较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国内法学家论文内容大部分是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