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刑诉法关于证人出庭的相关立法及现状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主要有以下两条规定。刑诉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辨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立案的根据。刑诉法第157条规定:公  相似文献   

2.
法律之于事实犹如理论之于实践,尤其是在一些法律规定尚显空乏的领域,如何在司法实务中合理解决争端,便是司法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将通过一起受贿案,从公诉人的角度分析应然层面的法律在实然层面的恰当运用,并总结出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如翻供问题的对策,作为公诉人在法庭讯问中应把握的技巧,法庭辩论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以期对今后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指控多起(多笔、多节)犯罪事实通常是指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三次以上单独或者共同作案所具有的事实。指控的多起犯罪事实少则三四起,多则数十起,在司法实践中,审理起来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公诉人出庭长的需要几天,甚至更多时间,使得控、辩、审三方“精疲力尽”,大大降低了法庭审理诉讼效率。许多看似复杂的案件,其实并不复杂,完全可以通过改革达到提高庭审诉讼效率的目的,做到效率与公正的统一。海安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科紧紧围绕公诉改革,针对一案多起犯罪事实的案件,对庭审中讯问和举证两大诉讼难点,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他不和我离婚,管我要房子要钱,说不给就捅死我……”法庭上,罗淑平这样回答着公诉人的讯问。  相似文献   

7.
苏文海 《江淮法治》2011,(16):23-23
以前,我以为法庭就是法律的博弈场,公诉人是用唇枪舌剑与人交锋的法律斗士.所以发表公诉意见的目的就是让法官心服。让律师口服。然而,我曾参与办理的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却令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类似英美法系控辩式的庭审模式,增强了庭审的对抗性,从而对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庭审方式的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以庭审公诉为中心,加大出庭公诉力度,因为出庭公诉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庭审效果、判决结果,关系到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目的能否实现。本文试就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讯问被告人、举证质证和答辩,与辩方进行对抗的问题做一点探讨。一、讯问有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  相似文献   

9.
王平 《检察纵横》2012,(5):43-43
2011年12月2013上午10时30分许,国内外媒体和国人高度关注的前足坛“金哨”黄俊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一案的法庭辩论正在激烈进行。已被女公诉人理性平和深深打动和折服的昔13绿荫大腕,听了人情人理、极富感染力的公诉意见后不禁潸然泪下,当庭作了深刻的忏悔。  相似文献   

10.
法庭科学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庭科学鉴定属于证据的一种 ,为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线索 ,为法庭诉讼提供科学依据。只有通过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质证 ,经法庭调查或庭审质证确认属实的法庭科学鉴定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以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公正、科学、准确和实事求是。 1997年 1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称新《刑诉法》)和 1991年 4月 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新《民诉法》)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因此 ,出庭接受质证已经成为法庭科学鉴定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真实、科学、有效 ,避免和减少由…  相似文献   

11.
法庭科学鉴定属于证据的一种,为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线索,为法庭诉讼提供科学依据.只有通过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质证,经法庭调查或庭审质证确认属实的法庭科学鉴定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以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公正、科学、准确和实事求是.1997年1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简称新<刑诉法>)和1991年4月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新<民诉法>)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因此,出庭接受质证已经成为法庭科学鉴定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确保法庭科学鉴定的真实、科学、有效,避免和减少由此引发的冤假错案,真正体现司法公正宗旨,同时正确运用语言逻辑学和巧妙的答辩技术,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不良的答辩后果.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体会撰写此文,供从事法庭科学鉴定的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18,(5):117-130
法庭质证不仅是控辩双方反驳对方出示证据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对裁判者心证施加影响的重要途径。法官在诉讼证明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决定其只能作为消极的听审主体而不是积极的质证主体。质证对象与证明对象不同,前者是证据资料,而后者是与犯罪有关的定罪量刑事实。免予质证证据与免证事实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无争议的证据、保密证据等,后者是具有高度可靠性的证据资料。虽然免予质证的证据资料不要求进行质证,但必要时仍可将部分证据资料纳入质证的客体范围。质证内容包括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方面。质证方法是指对与案件相关证据资料进行质疑或验证的途径。随着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继续推进和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以人证调查为主线并穿插实物证据的调查方式,将取代以讯问被告人为中心的证据审核方式,形成以交叉询问和对质询问为主、职权询问为辅的混合式人证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庭前材料不清,骑上车子就能补回来; 法庭上讲错一句话,骑上火箭也追不回来!——《出庭札记》法庭,是暴露和放大诉讼缺憾的平台。面对质证与辩驳,那些信马由缰的讯问、脱口而出的昏话、有问必答的跟进、噤若寒蝉的缄默、喋喋不休的絮语和文书笔录上的瑕疵都会使国家公诉人陷于尴尬,影响检察机关的执法权威性和公信力。笔者列举5宗"病例",与同仁一道问诊切脉共商出庭良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的庭审方式的施行,庭审讯问已成为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对于帮助法庭查明案件事实,证实公诉机关指控的准确性,进而对被告人正确地定罪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庭审讯问所具有的公开性、抗辩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也使得公诉人的庭审讯问面临许多困难和考验,尤其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拒供等现象,更加大了公诉人庭审讯问的难度。如何做好庭审讯问的工作,笔者认为,除了吃透、吃准案情、充分准备外,讲究讯问的策略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出庭公诉中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的策略和技巧略抒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关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抗辩式”或“控辩式”已成为通用之界定。具体到庭审程序中,对控方而言,举证、质证、辩论是控诉职能的关键点。“证据是诉讼的支柱”,本文试就公诉人在庭审中的举证与质证技巧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公诉人在庭审中的指控,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得以实现,一是“问”,二是“举”,三是“辩”。“问”是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以及专家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讯(询)问。“举”即是对全案证据的出示、分析与论证。“辩”则是对案件定性、量刑的辩论。“问、举、辩”都是指控的重要手段,不可偏废。三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各有侧重。整个公诉指控中问是前提,举是基础,辩是焦点。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庭审过程已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因此“问、举、辩”三者在庭审中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能轻易缩小或放弃。但是在诉讼实践中,不少公诉人往往偏重于“举”和“辩”,而轻“问”,甚至错误地认为对讯(询)问无须加强,进而将讯(询)问当成“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当然表现。所以对庭审讯(询)问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信马由缰走走过场。这种讯(询)问形式势必难以达到充分揭示犯罪的公诉目的,往往使法庭调查难以深入,旁听群众如坠云雾,难辨是非。即使在此后公诉人能够通过严密的举证体系用证据证实其犯罪事实也难以消除讯(询)问时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庭审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诉讼逐步走向科学证据时代,鉴定人出具的科学性鉴定结论,在案件诉讼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证据作用。如何甄别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经过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发现,鉴定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出庭质证是审查鉴定结论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公正性的方法。所以,在庭审中,如何提高对鉴定结论的质证能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东蓊 《法制与社会》2012,(31):102-103
本文立足公诉实践经验,对法庭辩论中需要注意的应对、语言、感情、体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总结,并概括出了"应变如风、言词如林、激情如火、不动如山"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支持公诉主张,实现公诉目的,要依靠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的“查证”过程,就是庭审中讯问、举证、示证、质证、辩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诉人拟向法庭列举的证据并非局限于《刑诉法》第150条规定的“主要证据”,还有其他证据,而这些“其他证据”因未向法庭移送,审判人员在庭审前并不知悉。因此,公诉人在举证时应当对主要证据扣其他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