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 ,由柱状上皮构成 ,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 ,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 ,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 (即分泌 5 羟色胺的EC细胞 ) ;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 ,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 ;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 ,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 ,黏膜皱襞不发达 ,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 ,可达黏膜层的 1/2或 2 /3 ,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 ,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 ,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双峰驼前胃腺囊区的组织结构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前胃3个腺囊区的组织构造基本一致,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每个腺囊区都可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有腺部表面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较厚,含较多的黏液腺,腺细胞主要为黏液细胞,另有少量的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牛、羊真胃贲门腺中的同类细胞相似。无腺部的构造与非腺囊区类似,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明显;固有层薄、无腺体分布;黏膜肌层薄且不连续。  相似文献   

3.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肠球菌的保守tuf基因设计引物,以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了与设计大小相一致的112 bp的基因片段,成功地建立了检测致羔羊脑炎肠球菌的PCR方法.确立的PCR反应最佳条件为:复性温度55℃,Mg2+浓度2.5 μmol/L,最佳反应模式为95℃5 min;94℃30 s,55℃30 s,72℃3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于4℃结束反应.该方法能检测DNA的最小量为10 fg.应用该方法对分离的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茵、由肠球菌导致发病或死亡羔羊脏器以及人工感染死亡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扩增,均能得到特异性的DNA条带;对其他7种病原菌,马腺疫链球菌C群、G群链球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羊源李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绵羊肺炎支原体不能扩增出特异的DNA条带.  相似文献   

4.
雏鸭胸腺生长指标的动态观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 )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ANAE 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 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216头三江白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了氟烷基因(Hal)特异片段,测得其显性等位基因HalN的基因频率为92.13%,隐性等位基因Haln的基因频率为7.87%。然后对不同氟烷基因型三江白猪的1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alNHalN基因型三江白猪的葡萄糖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与HalNHaln、HalnHaln基因型的相应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HalNHaln与HalnHaln两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基因型之间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钙、磷、甘油三酯、肌酐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脑炎原虫病兔血液中几种免疫指标的变化,采用E-玫瑰花环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ELISA试验和双向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对12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血液中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IgG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炎原虫病兔与对照兔相比,E-玫瑰花环形成率增高,CD4+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明显增多,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血液中IgG含量增高,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时形成沉淀线的抗体稀释倍数增大。据此认为,脑炎原虫病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增强,但以细胞免疫为主,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可能与兔脑炎原虫所引起的隐性或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450尾健康幼建鲤,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维生素B6含量为0.20、1.71和6.32 mg/kg的饵料,研究了维生素B6缺乏对幼建鲤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及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B6缺乏组的幼建鲤死亡率增加,出现肝细胞溶解,肠绒毛失去正常结构,脾拟淋巴细胞减少,头肾含铁血黄素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间隙增宽等病理变化;肝、胰消化酶活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显著下降(P<0.01)。表明,维生素B6缺乏会造成水生动物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CSFVAlfortT櫣bingen毒株Erns结构蛋白的b4 2 2、2 4 / 16单克隆抗体 ,筛选了噬菌体展示的 12肽随机肽库 ,进行了Erns结构蛋白表位分析。研究发现 ,b4 2 2、2 4 / 16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表 (拟 )位基序分别为DKNR(Q)G、A(T)CxYxKN ,定位于Erns结构蛋白的 384~ 386及 32 2~32 3位、380~ 386位氨基酸区域。二者识别的表 (拟 )位基序存在共有序列KN ,针对的是Erns蛋白中的相似抗原区 ,但其拟位的侧翼序列及ELISA、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均存在差异。自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 ,对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cDNA进行了测序。结果证实 ,b4 2 2、2 4 / 16单克隆抗体虽然来源于同一批次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 ,识别相似抗原区 ,但属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
根据环形泰勒虫TaA12 72 1株裂殖体表面抗原 (TaSP)基因的序列设计了 1对引物 ,用PCR扩增出该基因长为 393bp的高免疫原性区片段 (SBxp)。将扩增产物连接到 pGEM TEasy载体上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JM 10 9中进行克隆。随后将重组质粒 pGEM SBxp和表达载体 pGEX 4T 1分别以BamHⅠ、XhoⅠ酶切后 ,将酶切的目的片段SBxp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 pGEX 4T 1 SBxp ,并将其转化到BL2 1宿主菌中。提取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确证后 ,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SBxp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 ,其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 4 3ku的融合蛋白 ,该产物能被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口蹄疫抗体效价处于"灰色区"的免疫猪群的免疫水平差异,对66头猪用不同剂量的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免疫后第28天检测免疫猪抗体水平,并用疫苗同源强毒攻击,采用ELISA检测IL-12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显示,在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灰色区,被保护猪免疫后第28天血清IL-12水平较免疫前极显著升高(P0.01),未被保护猪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被保护猪外周血CD21+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CD3+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而未被保护猪CD21+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12水平、外周血CD21+细胞亚群比例、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是引起免疫抗体灰色区保护与不保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2~15岁恒河猴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大小不等,平均直径173μm,由单层低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平均高度4.93μm,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和胶质小泡等。滤泡旁细胞较少,平均直径13.20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胞质内含少量的分泌颗粒。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内,其实质由暗主细胞、淡主细胞、暗嗜酸性细胞、淡嗜酸性细胞组成,并可见腺泡样结构和脂肪细胞。主细胞平均直径6.96μm,嗜酸性细胞11.69μm。  相似文献   

12.
硒是人类和动物营养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它对机体的代谢及免疫过程有着相当重要的生化功能。但硒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不均 ,各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差异很大 ,吉林省就是国内已经确认的 7个严重缺硒地区之一。 1997~ 1999年 5月 ,延边地区几家熊场先后发生了 8月龄左右仔黑熊突然死亡病例 ,经综合诊断 ,确诊为缺硒症。1 剖检变化对死亡仔黑熊剖检 ,可见腋下及股内侧皮下组织呈胶冻样变 ;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有半透明的浆液性渗出物 ,其量不等 ,多者近 5 0 0mL。心横径增大 ,外观似球形 ,心肌色淡、变薄 ,尤以左心室更为明显 ;心内、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镜观察及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海拔4 000 m左右)及甘肃省兰州地区各5只藏獒肺的组织结构和肺动脉血管壁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獒肺胸膜较厚,其中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较厚,固有层与外膜有较多弹性纤维;肺呼吸部肺泡管的数量多,每支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多条肺泡管,肺泡管宽大;许多肺泡常呈现萎陷的小囊,分布在肺泡管周围;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丰富,并呈扩张状态,管腔内红细胞数量较多.动脉血管壁测量结果显示,不同海拔地区藏獒肺小动脉中膜肌层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牦牛和驼马.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的定量控释制剂和长效注射制剂的各 2个剂量防治肉仔鸡硒、碘、铜、锌、锰五种微量元素缺乏症 ,分别在用药后第 15、3 0和 45d采集肉仔鸡静脉血液做T3 、T4分析。结果显示 ,这两种制剂均能提高肉仔鸡血液T3 、T4的水平 ,但长效注射制剂对其提高幅度低于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弓形虫速殖子阶段蛋白表达和定位的相关研究,利用弓形虫重组微线体蛋白3(MIC3)抗原研制单克隆抗体,筛选出适合在虫体内用免疫荧光观察该蛋白的单抗分泌株,建立了弓形虫间接免疫荧光观察方法。结果显示,经4轮亚克隆后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MIC3单抗的分泌株:4G1、1G12和5D7;经测定,3株MIC3单抗4G1、1G12和5D7的亚型分别为IgG1、IgG2b、IgG2b,效价分别为1∶3 200、1∶12 800、1∶1 600。筛选得到的2株MIC3单抗(4G1和1G12)可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3蛋白在虫体中的分布。通过弓形虫阳性感染猪血液样品推片的免疫荧光试验,验证了这3株单抗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研制的MIC3单抗和虫体荧光观察体系可用于速殖子MIC3蛋白在虫体表达定位和其他研究,也可作为其他速殖子抗原荧光观察的比较对象。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原虫病。据报道 ,该病近年在我国湖南省衡阳市、山东省临沂市、江西省南昌市等地的养猪场暴发流行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了解青海省畜间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 ,为防制该病提供依据 ,笔者对青海省牧区和农区 8个县的猪、牛、羊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1 材料1.1 诊断试剂 弓形虫IHA抗原、标准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1.2 被检血清 牛、羊血采自牧区的玉树、玛多 2个县和农区的乐都、大通 2个县 ;猪血采自农区的民和、湟源、循化、化隆 4个县。…  相似文献   

17.
以纯化的鹅副黏病毒NP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鹅副黏病毒NP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血清稀释度为1∶200,兔抗鹅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2 000,抗原和血清、血清和二抗均于37℃反应1 h,底物于37℃显色15 min。此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试验鹅血清进行检测,以HI试验为参照。经统计学处理后,比较了两方法测得的抗体效价,分别建立了各组鹅群的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检测的抗体效价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为验证鸡胚传代对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影响,利用F3代马流感病毒经鼻腔感染2匹蒙古马,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例临床症状明显的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抗原定位。结果表明,该人工感染马镜检病变明显,鼻黏膜、气管、肺、心肌、肝、肾和脾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水肿,并伴以各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以及炎性细胞的渗出和增生。其中呼吸系统病变最为严重,肺表现为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病毒抗原主要存在于呼吸系统的黏膜上皮组织中,初步证明了马流感病毒F3代对马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the Afghan police are regularly engaged in bribery and drug-related corruption. Prevalent corruption in the Afghan police has demonstrably resulted in greater support for the Taliban which is a threat to security. This suggests that a robust anti-corruption strategy is needed to restore legitimacy in the Afghan state and police and to counter the insurgency. This article initially provides a discussion of police corruption in Afghanistan that reveals four interrelated explanations: (1) structural causes of corruption, patronage and nepotism, (2) low pay, (3) state capture, and (4) ethnic favouritism.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cluded 70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elites conducted by the author in Kabul during May–June 2010 and 100 surveys conducted with patrolmen and lieutenants in various Afghan provinces during January–March 2012. The article finds that it can prove counterproductive to post poorly paid policemen in distant provinces in order to challenge patronage relations as it tends to exacerbate survival-based corruption. Moreover, improved pay reform could help reduce survival-based corruption in the Afghan police but systemic corruption, clientelism and state capture will remain if it is not implemented alongside other wider structural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