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增进与国家长治久安,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立场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建设推进呈现出“人民至上”立场更鲜明、“目标要求”内容更丰富、“大抓基层”导向更突出、“国家安全”战略更凸显的纵向历时演进规律。通过以党建引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完善,以制度优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周期高质量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水平提升,以数字技术嵌入助力数字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党的二十大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等新目标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应厚植“人民性”理念、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加强要素支撑保障,多措并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民生和安全领域的跃升。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确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  相似文献   

3.
丁元竹 《前线》2022,(11):112-115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部署,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更加强调人人都有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和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利,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采取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席忞禾 《当代贵州》2022,(11):56-57
多彩贵州闯新路,民生福祉再提升. 新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磅民生大礼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贵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导向,人民生...  相似文献   

5.
周贺 《新长征》2011,(10):44-4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希望、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发展成果的体现。长春市宽城区在全面推进“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战略的同时,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从百姓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民生需求人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得实惠,为百姓谋福祉,吹响幸福宽城建设冲锋号。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人民立场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干出群众认可的发展实绩,不断实现好、维护好、  相似文献   

7.
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旋人民谋福祉。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袁凌云 《理论导报》2013,(3):12-12,22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公平”“共享”等词语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这是我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社会建设重点不动摇,始终坚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日益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赵正永 《求是》2012,(3):16-18
近年来,陕西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全省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明显提高。一、按照改善民生的要求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随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不断深入,陕西省在坚持科学发展中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组织保障能力。一是优化机构设置。针对长期以来政府机构设置中社会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新一轮机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魏建国 《奋斗》2012,(12):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完善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青连斌 《前线》2022,(12):25-28
当前,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和重大举措,为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地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为我们在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宁 《学习月刊》2014,(4):64-64
为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恩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不放松.始终践行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学谋划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序有力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增加民生投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10)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以来,作为总书记考察期间到过的地方,锡林郭勒盟牢记总书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嘱托,并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7,(12):56-58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逐步建立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这充分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近年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积极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和谐和布克赛尔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关键词,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关键视角。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权力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权力观在新时代实现的守正创新,还蕴含着对西方政治权力观的批判性参照和借鉴。只有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人民主体向度和价值旨归,从人民性出发来确立权力运行的合法性依据,才能找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初心与使命。从人民美好生活的视角来落实和践行权力的人民性主旨,就是要努力使权力运行过程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最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普惠式供给过程: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的政治权利诉求,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生活境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人民生态权益。  相似文献   

20.
安宇 《奋斗》2012,(7):35-36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在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八大主要任务”,对“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进行具体落实。在民生方面提出了“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