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在推动特区的经济与法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通过《立法法》将这种授权立法予以制度化。但在现有制度中,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存在着授权主体资格有疑问、特区规章的效力与其他规范性文件效力的关系不明、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性质不明、立法的合法性审查标准不明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积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学理性的梳理与阐述,以便为进一步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立法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立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它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第一次以专门立法的形式规定的立法制度。《立法法》有关立法体制方面的规定,对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茹洋 《唯实》2000,(12):59-62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立法法》终于在今年3月 15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从 1993年被正式提上议程以来 ,各方面法律学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并且出台了多种建议稿 ,至今才算是尘埃落定。但是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部经历了长达七年酝酿阶段的《立法法》,我们会发现仍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 ,本文仅想就《立法法》中关于立法违宪审查制的规定谈几点个人的拙见。一、关于立法违宪审查制的理论争论及《立法法》的规定立法违宪审查制近几年一直是法学界争议的一个热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 1)立法违宪审查制该不该建立 ?( …  相似文献   

4.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相关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5.
崔英楠 《新视野》2007,(6):64-66
立法听证是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生动体现。立法听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立法听证程序,是立法过程中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形式,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听证,在国外原来是司法程序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行政和立法领域。在我国,听证制度进入立法领域,是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引进立法听证制度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表明,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于立法听证的认识,并且适应中国的国情进行制度设计。据此,本文对立法听证事项确定的原则和规则、听证机关的专门化、陈述人的遴选、坚持立法听证的公开平等原则、立法听证效力与听证报告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立法需求不断增加而立法供给不足的矛盾,《立法法》在第72条第2款大幅度扩大了地方立法主体的范围,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此,切实提高立法技术就成为这些地方立法权实现优质行使必须积极面对与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廖奕 《唯实》2010,(7):64-68
中国式立法审查体制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中国立法审查机制与司法审查机制并非一般认为的二元对立,两者实质上拥有共通的法治理念逻辑。开掘立法与司法均衡的制度资源,制定专门的《立法审查法》和统一的《司法法》,是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自治地方立法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新疆自治地方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新疆目前立法存在的问题,新疆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严格按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尽快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新疆立法工作,切实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自治地方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立法法》修改后,辽宁省9个"设区的市"获得地方立法权。2015年至2018年,9个新增立法权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积极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31件,包括地方立法规则的事项以及城乡建设与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事项。从两大类地方立法的范围看,存在地方立法的缺位和越位问题,需要在未来立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选择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已经是一个公认的规律和趋势。而依法治国,前提必然是良法之治。影响良法的因素很多,但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其重要环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制化是立法民主和立法公开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立法质量和法律认同度的重要措施。我国立法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均有一定的规定,但整体上仍然存在参与范围规定不够广泛,参与形式规定不够多样,参与程序规定不够具体,参与效力规定不够明确等问题。为了更好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和程度,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需在参与范围、形式、程序、效力等方面通过法制化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选择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已经是一个公认的规律和趋势。而依法治国,前提必然是良法之治。影响良法的因素很多,但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其重要环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制化是立法民主和立法公开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立法质量和法律认同度的重要措施。我国立法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均有一定的规定,但整体上仍然存在参与范围规定不够广泛,参与形式规定不够多样,参与程序规定不够具体,参与效力规定不够明确等问题。为了更好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范围和程度,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需在参与范围、形式、程序、效力等方面通过法制化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2.
“党领导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应有之义、法治道路的必然选择、法治建设的实践结晶。深刻理解党领导立法的科学内涵,不仅要认识到新时代党领导立法的重点已从政治规范保障向引领推动改革转变,而且必须正确处理党领导立法与立法机关主导立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立法,充分发挥立法机关主导立法作用,不断提升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宪法性的重要法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已于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并于2000年7月1日起生效实施。在举国上下为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今天,为什么最高立法机关颁布一个《立法法》?它的制定与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笔者拟围绕上述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立法法》的修改实施,为设区市立法权的取得提供了法律依据。设区市取得与行使地方立法权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尤其对于山西省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应抓紧制定完善《山西省地方立法条例》,从立法主体、立法内容、立法程序、立法监督等方面为地方立法权的行使提供正当性;进一步强化地方立法能力建设,从理论研究、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足准备,使地方立法权的取得与行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加强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8)
<正>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次修改立法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切实实施好修改后的立法法。一、充分认识立法法修改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法治建设思想,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思想主要是:法治"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建设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引领和规范各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法治建设要搞好顶层设计,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目标、原则,又要切实管用;法治既要体现建设事业全局的要求,又要突出法治建设的关键;要与改革实践相衔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增强法治建设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要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来提高立法质量;注重通过法律的实施来体现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党和法治的关系。理解了这些思想,才能深刻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相似文献   

19.
教育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教育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法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教育立法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教育执法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教育司法是"以人为本"的保障,教育立法、教育执法和教育司法中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学习论坛》2001,(3):16-17
20 0 0年 3月 15日 ,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 ,7月 1日正式施行。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国家立法制度的专门大法。这部具有“小宪法”之称的法律 ,对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立法监督等立法事业的诸多环节 ,订立了一整套制度规范 ,为从法律上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矛盾中的地位中央和地方 (包括部门 )的关系 ,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中央处于分配、协调利益的主导地位 ,主张统一和稳定 ,地方则力求分权和利益倾斜。二者的利益冲突在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