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地方人大在监督司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目前地方人大监督司法存有许多现实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对地方人大监督司法的模式进行调整,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从形式监督转向实质监督、从实体监督转向程序监督、从“个案监督”转向“类案监督”.  相似文献   

2.
平湘 《人大建设》2007,(7):51-51
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多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监督工作不断成熟,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扩展,监督效果不断增强。但是,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应有“七忌”,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在实施个案监督时,不仅把司法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列入其中,还把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案件列入其中。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加强人大个案监督工作,实际上是混淆了“人大个案监督”与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正常工作监督的界限,失去了“人大个案监督”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部分检察院推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笔者发现该制度取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质疑,而检察系统一年来的实践却让这种质疑逐渐转化为“有监督总比没有监督好”的喝彩声。这些质疑在一些地方人大对“两院”系统进行“个案监督”工作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如何从人民监督员制度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将其运用到人大对“两院”的监督工作中去,甚至尝试将人大的监督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新时期的人大监督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案监督制度和人民监…  相似文献   

5.
李东方 《人大建设》2008,(10):16-17
对地方人大而言,怎样才能更好地监督、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近日,光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正升接受本刊专访,谈了该县近年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实施对“一府两院”的有效监督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依法监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增强监督效果。近年来,贵州省息烽县人大常委会“六个强化”积极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加大了监督工作力度,在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有力推动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较好发挥了人大监督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我国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现状看,监督不力、监督虚置和监督乏力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去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监督法,使人大监督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对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以监督法为依据,将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虚功实作”,克服监督不力现象,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是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骎 《人大研究》2004,(11):40-42
监督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的权力。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是其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法律实施和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任免权的主要手段。考察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坎坷历程,思考监督工作的成效与缺位,展望监督工作的发展未来,人大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权,前景光明,问题不少,尚需努力。一、监督职权逐步加强,“橡皮图章”的形象正在改变一是履行法定监督职权上有新突破,地方人大能够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1)严格审查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使监督有了权威性。深圳…  相似文献   

9.
邓昆 《人大研究》2007,(5):43-44
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方面,无论是对监督理论的探索,还是对监督工作的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监督手段有所强化,程序有所完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相比,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各级人大在依法履行职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但长期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大的整体形象。如何提高监督质量,树立人大威信?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到“四大戒空”:  相似文献   

11.
<正>监督法明确规定了监督议题的途径,但对于监督选题的具体依据、程序和时限要求等缺乏细化规定,使得地方人大监督选题工作做法不一致,选题工作中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和随意选题等问题。监督法明确规定了监督议题的途径,但对于监督选题的具体依据、程序和时限要求等缺乏细化规定,使得地方人大监督选题工作做法不一致,选题工作中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和随意选题等问题。为  相似文献   

12.
发挥人大街道工委的监督职能的提法和做法不妥,这种否定基于以下认识: 从主体上看,人大街道工委行使监督权超越了法律规定。我国《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应当如何通过强化监督来促进经济发展?近日,内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书才接受本刊专访,畅谈了他们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监督工作是地方人大特别是县级人大常委会最重要、最经常的工作,也是最能考量人大工作是否有权威、有作为的关键所在。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值得地方人大工作者思考。笔者结合奉新县人大工作实践,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实践中,监督者提出监督意见后,被监督者有时却是搪塞敷衍,甚至置之不.理,监督者有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致使监督意见不能具体落实,流于形式,使人大监督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很多部门实行“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也有如海关、金融、外汇、税务、工商、电信、邮政、电力等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部门实行垂直领导。这些部门具有非行政区划性、垂直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为此 ,地方人大能否监督“条管”部门 ,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肯定者说 ,监督“条管”部门是地方人大的法定职责 ;否定者说 ,地方人大监督“条管”部门无法可依、无权可为、无责可究 (主要观点见之 2 0 0 4年 3月 2 0日《人民代表报》 :《地方人大不应监督中央和省级直管部门》 ;2 0 0 3年第 1期《人大研究》 :《试论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近闻某地人大常委会年初在确定评议部门时,人大有关工委互相推让,谁也不同意对自己所联系的部门进行评议,最后,只好分名额或排顺序,由有关工委推荐评议对象,主任会议确定。究其原因,并不是怕增加工作负担,而是因为这些部门与之比较“友好”,感情比较深,进而成为“代言人”、“保护伞”,理正气壮地为其说话,“合理”回避人大监督。该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地方人大监督的部门割据。造成部门割据的原因,主要是人大机关比较清贫,开展活动,解决职工家属调动、子女就业等问题,常常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同时,也有个别被监督部门到人大相关工委“攻关…  相似文献   

18.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制订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时,往往挑选一些诸如档案、园林绿化等或是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度不高,或是职权轻的部门进行重点监督,而对公检法、教育卫生、工商税务、电业等一些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位重权高”部门的监督,则很少涉及。这种“厚此薄彼”的监督行为,不仅没有发挥人大监督应有的作用,而且损害了人大监督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害莫大焉。其一,如此“监督”,失去了社会公众对人大监督的信任。监督机关“挑肥拣瘦”进行监督,其实是默许一些被监督部门对于人大监督的漠视,也是对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  相似文献   

19.
王纲 《人大研究》2008,(10):22-23
监督法的通过与实施,宣布了—个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宪法、地方组织法等宪政和政治框架内,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创造了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两项评议”等监督形式和做法。同时,也标志着“监督法时代”的来临。从监督法实施一年多来的情况看,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逐渐从原来实践探索的工作层面,转换到法律制度的规范层面,各级人大常委会逐步适应在监督法的框架内思考问题,确定监督议题,  相似文献   

20.
胡健 《公民导刊》2005,(12):24-25
历史经验证明,保证司法公正,一方面离不开司法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公正;但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随着人大权威和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作用的日益加强,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力度也有所加强,与此同时,某些地方也出现了一些越位监督,违法监督的做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人大对司法个案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