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多学者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清代晚期,事实上,从清代中期学者的妇女观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可以说,从清中期学者的妇女观到清晚期学者的妇女观的嬗变,与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到异军突起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融思想性与艺术美于一体的优秀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战士,对敌人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甚至一个都不宽恕;对亲人却格外依恋,甚至柔情似水.这与鲁迅的经历和性格不无关系.由鲁迅诗歌看鲁迅对兄弟、儿子、妻子炽热的儿女情怀,对于全面了解鲁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局势的巨变,李大钊与进步知识分子的交往和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关注催生了其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妇女的婚恋与家庭问题、妇女的教育与职业问题、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的关系问题。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先进性和实践性,这不仅表现在他剖析妇女问题科学的方式方法上,更表现在他切实地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亦为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和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颇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30年代提出"宁信而不顺"的主张引起了翻译界的一场大辩论,很多人认为鲁迅的这种观点仅仅是对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的"顺而不信"的回击,是"矫枉过正"或是"意气用事",这对鲁迅先生是很不公平的."宁信而不顺"只代表鲁迅的"欧化"翻译观的一方面.鲁迅先生"欧化"翻译的反映了他的文化立场和政治立场.它的形成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是在对"内忧外患"的国情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毕生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重视妇德妇道,反对妇女抛头露面,强调妇女贞烈的伦理价值,但在受到清乾嘉时期学术知识化浪潮的深刻影响后,又形成了重视妇女才学、承认其文化传承地位的进步观念,从而对其有关妇女专史的历史编纂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主张恢复能够容纳妇女才学和特长的《列女传》以取代主题狭窄的《烈女传》,并突出妇女独立的传主地位。章氏上述的观念和思想,打上了宋学和汉学的双重烙印,是陆王心学重视天理和纲常的"尊德性"与乾嘉学派重视知识和实证的"道问学"之间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葛琴与鲁迅     
鲁迅用《〈总退却〉序》将葛琴推向了文坛,葛琴沿着鲁迅所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描绘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动荡的社会现实,作品极富时代特色,“将中国的眼睛点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葛琴对鲁迅精神的再一次逼近。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女权主义者批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具有父权制的色彩和局限。在后现代女权主义者蒲乐安看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毛泽东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和局限。蒲乐安认为,毛泽东早年将妇女解放问题放在首要地位,而在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后,性别问题开始从属于阶级问题,毛泽东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趋于一般化。通过对毛泽东妇女思想这一中国妇女解放实践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即对女性问题的当代思考必须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才能深刻认识到妇女解放运动是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与人类解放的进程相一致的。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为当代女性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从小生活于压抑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培养了他懦弱悲观、优柔寡断的性格,其父对他的生活和写作影响至深.他用文学来表达他内心的孤独和对世界的悲观性认识,其作品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类生存困境:鲁迅则从家庭走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社会,他选择文学作为武器,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启蒙责任,其作品是战斗性的,两人不同的路径选择,决定了他们和自己文本的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别面鲁迅     
岭南 《人事天地》2007,(9):35-35
提到鲁迅,人们就想到匕首、投枪、硬骨头、痛打落水狗等等。大家印象中的鲁迅都是战斗着的。不久前在一次“鲁迅是谁”图片展上,鲁迅孙子周令飞说:“我们发现鲁迅被过于‘意识形态化’了,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一个幽默的人,常爱开玩笑,十分爱笑,而在晚年专心写作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相似文献   

11.
教师鲁迅     
周勇 《人事天地》2008,(12):30-30
1909年,离国内再一次启动公费留学(留美)考试尚有一年。即使当时国内有其他考试,身在日本的鲁迅也鞭长莫及。鲁迅不想中断求学路,也不想回去。眼看都快30岁了,却仍然一事无成。回去了,被那些熟悉的“势利之徒”看见,岂不是自投他们的奚落罗网?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13.
《现代妇女》是抗日救亡后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妇女刊物,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现代妇女》反对当时流行的妇女回家论,针对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压制人民民主的反动政策,配合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提出妇女对民主权利的要求,认为政治民主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争取民主的运动不应限于上层的知识妇女,要深入到劳动妇女中去,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代思想家竹内好在1930年代前后借由对鲁迅的研究对日本现代化的发展进行反思,由此塑造出著名的"竹内鲁迅"。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竹内鲁迅"从漠视到热衷介绍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学界在现代化诉求中对西方的单一认同的一种扭转,但值得警惕的是,对"竹内鲁迅"的热衷是否会造成另一种盲目的认同。一个"竹内鲁迅"不能说明一个近代中国的存在,我们要以"竹内鲁迅"为"他者"来关照自身,我们的学者仍然需要想象。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我国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提出了一些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翻译思想.他的翻译思想涵盖了翻译目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批评等方面,是我国翻译理论建设上最稳固的基石,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也为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不仅提出了构筑现代文化人格的正面主张 ,而且对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有纲有目的诊断。鲁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是“面子”观念 ,中国人的精神杂症表现为“官瘾”“好斗”“瞒和骗”“喜调和”“十景病”“矛盾思想”“围观”“健忘”“不认真”……鲁迅对中国社会众生相的分类概括也非常准确 ,非常精辟 ,不仅符合人的不同的社会本质 ,而且在是非上也能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迫害的主要证据之一.缠足有其历史及解放历程,小脚文化体现的是奴性心理的实质.现在小脚虽已彻底解放了,但是小脚文化产生的阴影--奴性心理,仍然束缚着中国妇女的发展,因此女性必须摆脱奴性心理,才能追求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鲁迅奋斗的一生,从他思想、政治、文学和历史等元素中,可分析出鲁迅的一些符号形象内涵。从鲁迅自身塑造的元素中,他的符号形象,无疑会带有事实上的中性定位,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鲁迅的符号形象,便会多了一些特定的涵义。确定鲁迅的形象符号,将他自身中性的和阶级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来定位,他的形象符号,才算客观与圆满。实际上,对待任何一个人形象符号的界定,都该是这样的原则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个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定位上,鲁迅始终是将自己当作人民大众当中的一员,他从不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有多么重要,在看待名誉、地位方面,将自己看得十分平常。鲁迅确实当得起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这一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