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图说天下     
正我国“一箭六星”成功发射1月19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第100次航天发射任务。据介绍,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入轨后,将与此前发射的8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4,(12):45-45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发射升空。这次发射的C星达到国际新一代同类气象卫星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61周年的纪念日,我国“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升空,举国欢腾。美联社报道说,“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路透社说,这标志着中国在成为与美国、俄罗斯一样的航天大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在送“嫦娥飞天”的航天队伍中,今年6月刚刚接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吴伟仁,  相似文献   

4.
资料卡片     
20世纪中国航天空间科技十大历史事件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空时代。2、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3、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4、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5、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一次特殊的卫星发射,因为时值中国举国抗震救灾的非常时期;但这叉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航天发射,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从这里升空,它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还要为中国今后抗灾救灾、防灾减灾提供更强的综合对地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在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的礼物不是钻戒,不是耳环,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世俗首饰珠宝,而是一支手枪。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22):16-17
美国总统奥巴马10月14日以致信国会的形式,宣布向中非地区派遣约100名特种部队官兵,展开“乌干达行动”,协助乌干达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圣灵抵抗军”。第一批美军已于10月12日抵达乌干达。《非洲新闻》21日报道称,这将是近年来美国在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军事部署行动。  相似文献   

8.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国际10月4一10日国际刑警组织第64届大会在北京举行。6日两名瑞士科学家宣布,他们最近发现了太阳系之外存在的第一颗行星。6—10日第7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0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华盛顿举行第51次联合年会。近180个会员国的2000多名代表在为期3天的会议里就消除贫困、国际援助、稳定发展等国际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15日据新华社报道,1995年诺贝尔奖已全部揭晓。16日来自美国各么也的4O万名黑人在华盛顿集会并举行“百…  相似文献   

10.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四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1.
杨正泉 《党史文苑》2007,(12):51-52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在美国的阿拉默果尔举行,当天美国官方发布的公报是:一座装有大量烈性炸药的军火库发生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政府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就宣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世界上一个有核国家首次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58年7月15日.福建省闽侯县城门乡连坂农业社射出了一颗空前巨大的早稻“卫星”,该社一块面积为二亩零六厘的试验田,共收于谷11961斤7两2钱,亩产于谷5806斤8两5钱。这一产量,夺得了当时全国早稻高额丰产的冠军。早稻“卫星”发射后,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有关“卫星”产生的过程和经验,省、巾、县、乡各级党政负责人纷纷亲临现场,进行验收、过秤、庆贺。这颗早稻“大卫星”,“精确”到有斤、有两、有钱,究竟是怎么“发射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由于严格的保密,中国一直没有做公开报道。外国人呢……“外国人不会猜呀!”2022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央视《面对面》栏目制作了一期“我的两弹一星父辈”节目,在谈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主持人董倩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女王遵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王遵明:“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就登了我父亲的事。”  相似文献   

15.
方云 《党建文汇》2006,(3):40-40
人类历史上首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9日下午(北京时间20日凌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冥王星是至今人类唯一一颗没有用空间探测器进行“专访”的行星。这个耗资7亿美元的探测器将行驶50亿千米,最早于2015年飞抵冥王星。  相似文献   

16.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6):17-18
日前,一枚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将4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据悉,这次火箭发射由欧洲阿丽亚娜航天公司负责,火箭运载的是跨国企业03b网络公司的4颗通信卫星。该公司计划建造的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欣赏着影视作品中美国及港澳地区警察佩带转轮手枪办案的雄武英姿,人们常常会想:我们的警察为什么不配备转轮手枪呢?2006年10月13日,由国内自主研制的新型9mm警用转轮手枪首次在云南临沧亮相试用。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9mm警用转轮手枪是我国第一支严格按照军品研发程序研制的警用手枪,将在今年内陆续在公安队伍中试用和列装。这意味着,此前中国警察长期配备的“警用三大件”(国产54式、64式、77式手枪)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由此却也引出了一场“中国警察应装备什么样枪械”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国际10月2日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荣获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4日上万名来自各国的移民在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草原公园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政府对他们的不公正待遇。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0月9日新华社记者邵杰、李骥志发表综述称:美国军队占领巴格达已整整半年时间,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可以说每况愈下,稳定遥遥无期。为摆脱这一困境,美国虽然四处求援,但响应者寥寥无几。10月11日美国《新闻周刊》的调查显示,50%的选民希望布什在大选中被替换;49%的人不满意布什对伊拉克问题的处理。10月12日至13日又有3名…  相似文献   

20.
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消息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喜事。没想到好事连连,聂荣臻率团赴苏联谈判传来佳音:于同年10月15日双方达成协议,苏联答应在火箭和航空等方面援助中国,还许诺向中国提供一个原子弹教学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一些技术资料。虽然这些东西当时已经过时了,但对于一张白纸的中国还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